小国学网>故事>马克.扎克伯格 下一站盖茨

马克.扎克伯格 下一站盖茨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3:02  热度:9℃

“这挺有意思的,”比尔·盖茨放松地坐在办公室沙发上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不认识什么老人。在我们发起微处理器革命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老的,没有一个人。如今看这个行业变得这么老,感觉很奇怪。”

盖茨在互联网进程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史上最杰出的代码编写者之一。然而,他在自己眼中已不再年轻,业界集中了一种声音:他引领整个IT产业的位置,将由引领新一代网络浪潮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掌门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取代。

十年一剑

扎克伯格为什么要办Facebook?Facebook究竟是什么?

1984年5月14号,扎克伯格出生在美国东北纽约州的个小城,父亲是牙科医生,经营着私人诊所,母亲协助父亲工作。他11岁的时候,父亲请来了一位软件工程师给儿子做家庭老师。1年以后,扎克伯格已经能够帮助父亲改进工作程序。他做了个即时通信软件程序,使得家里和诊所的几台电脑之间实现了联网,家人和诊所工作人员使用这个网络可以彼此发出信息。当诊所前台有病人来访,接待人员不再通过口头喊叫告诉扎克伯格的父亲,而是通过电脑。那是1996年,正是互联网开始在美国流行的时候。扎克伯格的即时通信系统——他自己称之为扎克网(ZuckNet)——比美国在线(AOL)正式发布Instant Messenger早了1年,比微软和腾讯分别发布MSN和QQ早了3年。

也许很多人会问——扎克伯格为什么要办Facebook?Facebook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要追溯到他的高中时期,上了高中,扎克伯格离开家,就读于已有将近230年历史的菲利普爱斯特学校(Phillips Exeter Academy)。这是美国最著名的私立寄宿制中学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全球最大的中学图书馆和先进计算机设备。

Facebook翻译成中文,可以叫做花名册。每年秋季开学,菲利普爱斯特学校都会制作花名册,上面有学生的照片和基本信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联系。这个由来已久的传统习惯模糊之中树立起扎克伯格对于网络中是否需要同样架构的联络网站的思想萌芽。在这般优渥的学习环境下,扎克伯格也更为如鱼得水,高中最后一年,他的编程能力已经达到可以独立开发中型软件的程度——跟朋友设计的一个叫Synapse(突触:生物体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部位)的软件,可以通过搜集信息判断音乐收听者的习惯。这个软件的易用性和美誉度不胫而走,消息很快传到网上,此时的美国在线和微软都想购买扎克伯格的软件,也对雇佣这个年轻人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谁也没想到,扎克伯格拒绝了美国在线和微软的邀请,他选择去哈佛继续学习,并且在大学里完成他已架构于心的梦想。细算下来,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的预备期长达10年之久。

30年前,当盖茨和乔布斯是扎克伯格现在这样年纪的时候,也许没有人能想到下一个盖茨或乔布斯会出现在哪里。30年后的今天,在接受美国著名杂志《纽约客》采访时,扎克伯格说,谷歌和类似的搜索引擎是将网上的所有信息做成索引,好供人们查询,而Facebook在于帮助人们相互了解各自心中在想什么。这是比信息搜寻更深层的做法,通过Facebook,全世界的人可能更紧密的连结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跟外在于网上现成的信息相比,人们其实更关心周围的人内心深处的信息。

在哈佛大学主修计算机和心理学的两年,扎克伯格开始把酝酿的想法付诸实践,建立一个网站作为哈佛大学学生交流的平台。只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扎克伯格就建立起了这个名为Facebook的网站。意想不到的是,网站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几个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学部学生都登记加入会员,学生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很快,该网站就扩展到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的年轻人都对这个网站饶有兴趣,如今,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校园同样风靡。

我不是“盖茨第二”

他是一个羞涩之人,他甚至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然而羞涩之下,却透露出让人感到敬畏的自信。

表面上马克·扎克伯格给人感觉和任何普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区别风格奇特的T恤、破烂陈旧的牛仔裤、阿迪达斯运动鞋,讲起话来甚至有点腼腆。“他是一个羞涩之人,他甚至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然而羞涩之下,却透露出让人感到敬畏的自信。”朋友说出这番话时,扎克伯格的Facebook已是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巧合的是,这个年仅22岁的美国小伙子确实和世界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在19岁就开始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同样是出身中产家庭且教育良好,同样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同样年纪轻轻就赢得世人尊敬。

扎克伯格乐意谈论比尔·盖茨“对于前辈比尔·盖茨,我个人相当尊敬,他也是IT业界的成功典范。如果外界非要给我加上‘盖茨第二’的帽子,这是你们的一厢情愿。我为什么要成为比尔·盖茨呢?微软靠的是Windows和Offic软件发家,承载我梦想的是互联网,更具体说是Facebooko”扎克伯格的语气中既表达了对于前一代领袖的尊敬,又严肃地回绝了“盖茨第二”这个绰号。

22岁的扎克伯格像是一个战略思考者,谈吐之中充满了他对Facebook的宏远发展规划。他的观点比其他互联网的从业者更有远见,这种自信来源于Facebook牢牢吸引的几千万用户。“我从来不想运营一个公司或者企业,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用户的体验上,总想怎样能给他们带来革命性的便利。”在他的理念中,与其说是对互联网的开发应用,不如说是聚焦于对世界的改变更为贴切。

无法低估的野心

让我们共同建立持久的文化价值。并且为了从前人手中接管这个世界而全力以赴。

面对未知的未来,扎克伯格很有自信,“很多公司经营的网站都声称立足于社交网络,他们的网站大同小异,提供的都是约会地点、媒体信息集粹,或者交流社区类似的信息,但是Facebook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我们肯定不会效仿门户网站,让用户尽可能多地在网站上消耗时间。我相信Facebook未来定有盈利的。”

和同为社交网站的MySpace不同,扎克伯格坦言,通常一个普通用户只能看到Facebook群体中不到0.5%的其他用户信息,这是因为Facebook采取了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不让信息泛滥成灾,保证了用户的隐私权安然无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vSpace的注册用户只要他们愿意的话,就可以浏览所有其他用户的资料。

扎克伯格说,Facebook有一套复杂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则。如果第三方想了解某个用户的信息,该用户很快就能洞察对方的举动,所以用户可以允许属于特定群组的朋友了解他本人,同时能阻止无关紧要的其他用户窥视自己。用户甚至可以决定他提交给Facebook的信息究竟有多少能被第三方搜索到。例如,个人相册是每个用户资料的重要内容。按照扎克伯格的功能定义,用户使用相册时能有选择性地挑选对象,可以让一个相册由他的大学同学看,另一个相册由他的同事看,而其他的不相关人员张照片也看不到。用户的所有信息都被严格保密,任何试图闯入进来并且窃取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的人都会被阻挡在大门之外。“这种对用户身份的甄别要求整个网站的系统结构和其他传统网站完全不一样。”扎克伯格表示。这一措施也有效地避免了信息泛滥威胁个人隐私的网络难题,类似于MySpace曾遭遇过的尴尬事件:某用户信息被其他人获取并提出勒索,在Facebook中就能有效避免。

扎克伯格认为,Facebook是一个缩微的现实社会,超过60%的用户会每天上来逛逛,看看朋友在做什么,检查有没有新收到的消息并作出回复,或者更新调整个人的资料。Facebook要求用户提交的个人资料都是标准格式的,而不是像MySpace那样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几乎每个主要的互联网公司都曾试图收购Facebook,但扎克伯格一直不为所动。这个年轻人到底在等待什么?有人认为他在等待更诱人的报价,有人则认为这只是他的计划与众不同。对此,他表示:“我只是想建立一个长期的东西。其他事情都不是我关心的。”

别觉得这个年轻人说的话目空一切。要知道在Facebook草创初期,扎克伯格对伙伴们宣扬最多的是“让我们共同建立持久的文化价值,并且为了从前人手中接管这个世界而全力以赴”。


猜你喜欢

  • 真心助人者,终将铸就自己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七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的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叠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

  • 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地行动起来

    美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克里蒙?斯通,是美国巨富之一、世界保险业巨子。斯通16岁时,念中学。哪个夏天,母亲指导他去推销保险。他走到母亲指导给他的大楼前犹豫不决。这时,他默默念着自己信奉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

  • 下决心改变自己,你会拥有成就感

    年届不惑的朋友刘先生准备辞官办实业,家人都不同意,认为他的事业已经发展得不错,如果下海失败,就意味着前面几十年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刘先生是我的知心朋友。他向我征求意见时,我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韩国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在全球率先推

  • 人生要滚烂泥巴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年仪式:一个人有三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五岁,十岁,十五岁。 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 五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 母

  • 苦难的意义

    2002年11月6日,一位先天性脑瘫患者在汉城的仁济医院去世,韩国总统金大中以私人身份发去唁电,向死者的家属——脑瘫患者的哥哥李昌纪表示慰问。据韩国在线”讲,这是继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女儿之后,世界上

  • 有一个永远冤枉不了的词

    那所陌生的学校里,没有人知道我转校的原因,不是为了重点中学这个响当当的牌子,而仅仅是,我被我所在的镇中学劝退了。 劝退的原因很简单,因我不服从班主任管教,屡屡逃学。我不服从管教的原因也很简单,我被值班的体育老师误”

  • 最后的苹果

    书房里有一扇朝南的窗户,站在那儿向外看,约3里处是一座小山,翻过山就是一片苹果园。写作之余,我散步的终点,就是这片栽满苹果树的地方。 深秋的一天,我又来到这里。果农的窝棚已空,夕阳下,几只小鸟在上面整理着羽毛;苹果树的叶子稀疏

  • 柳梢的琴音

    轻轻的,柔柔的,是一种甜蜜的感觉。隐隐的,淡淡的,是一种飘渺的梦幻。在这莹月的朗照之下,柳条摇摆,怡人极了。 这条安静的小河,河水悠悠的,悠悠的;波光粼粼的,粼粼的。我的心情,此时是一种浪漫,一种温馨,无以名状的。河边,弯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