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郭晓冬:我有我的滋味

郭晓冬:我有我的滋味

收录日期:2025-08-07 22:10:17  热度:10℃

曾经有采访过郭晓冬的人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这是一个浑身都散发着‘好男人’荷尔蒙的人。”的确,这应该是一句赞美,但如果连荷尔蒙都散发着一种“好男人”的味道,会不会有点无趣?

事实上,如果你对“有趣”的定义不是整天过得光怪陆离、折腾得鸡犬不宁,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会那么令人失望。

首先,他的笑就会给你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于这个印象的深刻程度,差不多和他在绽放笑容时眼角所呈现的皱纹深度基本一致。按照常理,身为资深的青年演员,这一小撮从眼角发散出的皱纹本不该如此深刻,但它们却真真实实地出现在郭晓冬的脸上,特别是当他笑的时候,一览无余地完全呈现。当然,看到这一切的人倒也不会因此感受到多么深重的沧桑,你只是会觉得,他笑得还挺真实。

喝喝茶,聊聊家

郭晓冬喜欢喝茶,他端起小巧的茶器笑眯眯地观赏着,仰头啜了一口。“其实,我平时的喝茶方式并不是这样的。”他说,自己喝茶并不讲究,基本上是个伪爱好者,没有挑三拣四,没有精心布置的茶台、精致的紫砂壶和专业的茶器。夏天喝绿茶,冬天喝红茶,一年四季喝白茶,助手告诉他普洱茶减肥,那就来点普洱茶。喝的方式也粗犷而简练:“一个大杯子倒满茶,去现场拍戏的时候喝。”

如今他对茶有一种依赖,不喜欢任何一种饮料,只喝茶。“不喝茶就觉得少了点东西,跟喝白开水的感觉不一样。”

喝茶喝不走睡意,但偶尔会喝出一点小小的伤感,郭晓冬说,那是乡愁。“我父亲喜欢炒得稍微焦一点的茶,我只要一喝到稍微焦一点的茶,马上就想到家,那茶可能不是很好,放一大堆泡几回就没味道了,但是我喜欢喝那个味道。父亲喜欢喝茶,村里的邻居有自己的茶厂,过去关系很好,每年炒茶都送给家里一些。现在无论他喝到多么好的茶,都觉得没有家里当年那个茶好喝,有的味道是装在心里的。”

家庭或许是化解游子乡愁最好的良药,至少,这一招对于郭晓冬挺管用。聊起他已经两岁的儿子,他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满面的甜蜜。

“这是操不完的心,孩子越大越调皮,时时刻刻不能离开你的眼睛,他动作特别快,一不小心就碰这碰那。”他说,有天阿姨不在,自己跟妻子陪他睡觉,结果小家伙5点左右就醒了,看到很久没见的爸爸更是兴奋得不得了,不睡了,缠着玩。在家的日子,郭晓冬去小区健身房跑步,小家伙也要让妈妈带他去找爸爸,“看到我不走,一直站在那儿等着我”。很多事例都是被郭晓冬当作“麻烦”来阐述的,但是,所有人都听得出来,他是多么的渴望被麻烦。

一脸慈父相再加上传闻中的“好男人”,将郭晓冬和家庭二字结合在一起便会立刻呈现出一幅“踏踏实实好好过日子”的景象,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懂浪漫。妻子程莉莎也是一名演员,今年在人艺的新版话剧《日出》中饰演陈白露。而在这位“陈白露”首次登台时,郭晓冬不仅专程从剧组请假回京,还在开场前将99朵玫瑰送到了后台,同时还结结实实地在微博上秀了把恩爱——“支持老婆,鲜花送上”,图文并茂。

“我一直在想,我从那么偏僻的一个小农村跑到北京,自己可以苦一点,不能让妻子和孩子跟你一起受苦,这样的男人我认为是不成功的,没有责任感。不能只为了追求个人理想,获取个人的精神慰藉,让其他人跟你一起痛苦,那我宁可不要娶妻生子。”他说,这是他的家庭观,同时也是他拍文艺片,也能大量地占据着黄金档电视剧荧屏的原因。

我是陈桂林

陈桂林是谁?看过电影《钢的琴》的人对他一定都非常了解,看上去这是和郭晓冬完全不搭的人物形象,但这两个人,在2012年,有缘极了。

电影《钢的琴》之后,电视剧版就邀请郭晓冬出演,但他推掉了,觉得自己不适合。电视剧版的陈桂林这个人物身上有更多诙谐的东西,郭晓冬觉得自己太正经,不够幽默。“我自己都觉得我严肃得要死,那个诙谐是我身上没有的,我怕演不好,演不好就会对不起人家制片人和观众。”虽然制片人力邀,说肯定没问题,后来还是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

于是,在他家,便出现了这样一幕,妻子程莉莎要在人艺话剧《日出》中出演陈白露,丈夫郭晓冬要在话剧《钢的琴》中出演陈桂林。很快,“陈白露”便和“陈桂林”结成了“一帮一互助小组”,“陈桂林”在上海排练时,“陈白露”一直陪在身旁;“陈白露”还有一个星期就要登台时,“陈桂林”又挺身而出帮她对词。“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共同语言,回到家,我念台词她帮我听,她念台词我帮她听。我帮她对戏,那时候没有其他人,我一个人帮她搭戏,各个人物的台词我都帮她对下来。我们俩互相分析人物,也会争论,我很喜欢这个状态。要是找一个不太懂的,真不知道在一起说什么。”

当红影视演员演话剧,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牺牲”。郭晓冬一度忐忑不安:“放弃影视这么好的领域,去蹚话剧这条河,蹚不过去的话会让自己很难过的。但后来我的想法是,不让这些东西在我心里作怪,不管是影视剧还是舞台剧,只要你真诚就好。”

渐渐地,郭晓冬终于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陈桂林的影子,他说:“我一直觉得,快乐和财富无关,陈桂林有他们的困难,但一直很快乐地生活着,回想起当年我和哥哥天南海北到处打工的时候,也没有钱,但也生活得很快乐。没有钱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去选择快乐,而不是垂头丧气,这是很重要的。”

记录

郭晓冬保持着一个习惯,即会随时随地把想法记录下来。“除了博客,我还习惯记录创作时的感受,记录成长、思想,好多年了,断断续续在电脑里记了有几十万字,有机会会把它整理出来。”他说自己有时候是个挺怪异的人,“至少在某些方面我活在自己的状态里”。

火锅

喜欢吃辣,“对西餐兴趣不是很大”的郭晓冬很喜欢川菜。同样因为喜辣的关系,火锅也是郭晓冬的最爱,爱吃耙子火锅和小肥羊,“火锅我都比较喜欢,因为辣,吃起来方便又简单”。

越野车

郭晓冬在电影《车手》里演了一个飙车技术一流的黑道车王。拍摄中,他的最快车速达到了每小时180公里,惊险刺激,而且仅用了两天就学会了漂移。说到他最喜欢的车,自然是越野,他也曾先后为奥迪、丰田等品牌的SUV车型拍过广告,其中有一句广告语还颇为耐人寻味——“越野好男人”。

企鹅

和那些爱猫爱狗的人相比,郭晓冬喜欢的小动物显得特别另类——企鹅。喜欢企鹅是因为喜欢它的样子,“特好玩,憨态可掬”。在郭晓冬眼里,企鹅永远是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笨笨拙拙地往前走,“没什么想法,单纯而真诚”,这似乎正是他自己。

人艺小剧场

郭晓冬爱看碟,只是现在每天能拿出时间看碟已经是奢望了。此外他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就是看话剧了,在北京剧场中,人艺小剧场是去得挺多的一个。“看看别人的表演风格,通过别人的信息获得一些表演上的启发。”去年郭晓冬曾说很希望有机会也能演一场话剧,没想到今年就实现了。

慢跑

慢跑,是郭晓冬多年坚持的一项运动。“它锻炼人的意志,每当我跑到20分钟的时候,就想要不要再跑了,每次都会这样,我就告诉自己必须坚持。”跑步让郭晓冬拥有了健康的心态,让他觉得离青春很近,“就像与青春为舞,每当运动的时候,你会觉得你跟青春两个字挂上了钩”。

猜你喜欢

  • 悲天悯人的三文鱼

    在一艘豪华邮轮的厨房里,两条三文鱼躺在案板上,迎接它们即将到来的开膛破肚的时刻。不过,厨师现在的兴趣并不在它们身上,他正在电视机前看着电影。电视上放的是《泰坦尼克号》。“这真是悲惨极了。”三文鱼甲流着同情的眼泪说,“那船上的人无一生还。”“

  • 一步一脚印

    有个女孩在澎湖离岛出生后就被父母送给别人领养15岁时,好赌成性的养父决定把她卖掉可是,这女孩偷偷离开养父母只身到了台湾因为她觉得─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别人手里?。这女孩到台湾后,打零工、织毛衣、摆水果摊、卖鱼、开小吃店……拚命赚钱也被倒

  • 意外

    油井失火,公司经理叫来了消防队,可是火势太大,消防队员无法靠近,只能在两千英尺以外活动。公司管理员请的一支业余消防队这时也赶到了,破旧的消防车突突突突,一直开到离大火50英尺处才停车,动手救火,迅速把火扑灭了。公司经理给这支业余消防队发了2

  • 穷人的抱怨

    有个穷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诉说生活的艰苦,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却挣不来几个钱,哭了半晌他突然开始埋怨道:“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富人天天悠闲自在,而穷人就应该天天吃苦受累?”佛祖微笑的问:“要怎样你才觉得公平哪?”穷

  • 暗功夫

    一个年轻人看到别人成功时,总想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又不愿意在小事上下功夫,只是一味抱怨自己出身不好,没有出生在富贵之家。一天,他到山上的庙里找到一位禅师,向禅师说明来意,禅师什么话也没说,只带他来到山下。山下有一个湖泊,湖边晒着很多渔

  • 蜻蜓也能飞越大海

    一个的年轻人总想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他什么也没有,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家里仅仅只有一大片山林地,他也知道,仅凭这片山林地,土里刨食,是不会有大的作为的,仅仅只能混个温饱而已。一天,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

  • 仙人掌的加减生活

    仙人掌是一种生活在沙漠地区的耐旱植物,在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水分奇缺,不要说人类难以在那里居住,就连其他生物也极其稀少。可是,耗水极省的仙人掌,却被赋予得天独厚的抗旱本领,能够战胜那里的骄阳和热风,把热带沙漠风光点缀得更加壮观美丽。有人曾做

  • 乱跑的羊儿喂不肥

    小时候,曾有一段放羊的经历。父亲买了几只小羊羔,交给我放,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赶着羊走出羊圈,到村外找鲜美的草吃。这样过了半年,我的羊儿并没有长肥,反而一个个瘦骨嶙峋,蔫头耷脑。再看看邻居和我家一同买的那几只羊,个个膘肥体壮,活蹦乱跳。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