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谁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谁

收录日期:2025-08-08 00:43:46  热度:8℃

斯维亚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1948年,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这两个国家如今都和俄罗斯关系不好,但阿列克谢耶维奇认为,她的写作从未离开苏联,她是个在苏联成长起来的作家。当了几年记者后,她写出了第一本书《那时我正要离开村庄》,结果被禁止出版,因为书中太多地批评了苏联的户籍制度:村庄居民不准擅自离开到城市里定居。后来她也不想出版这本书了,因为觉得“太像记者写的”。在尝试了各种文学体裁后,她转向了如今的这种写作方式,她称之为“文献文学”。她的作品读起来像报告文学,但似乎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太厚重,太沉郁。更准确地说,是口述史。

与许多苏联作家不同的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离官方意识形态很远,似乎从来就对集体、爱国、自由这些大词汇抱有距离感。即便如此,她对《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的》也不十分满意,尽管已经关注了默默受苦的女性群体,已经足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她依然觉得这本书与苏联军事文学的正统走得太近,似乎一切的苦难因为卫国战争的胜利,都具有了意义。直到《锌皮娃娃兵》写成,她才真正成为一个成熟作家。在男性的战争文学中,英雄主义、自我牺牲和浪漫情怀占据了大部分的叙事篇幅,即便残酷性也被少量地展现出来,但不过是前面这些主流价值的佐料。而《锌皮娃娃兵》完全展现了战争的无意义与荒诞,以至于很多当事人无法接受,甚至写信和打电话来骂她。

阿列克谢耶维奇所写下的,是亲历大事件的小人物的带血的历史。在官方记录和大众媒体中,历史的这些部分都被隐去。书稿面世后,一位在阿富汗领兵六年的将军也写了一篇长文指责她过于关注战争的负面,而忽视了士兵们的忠诚、刚毅和勇敢。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意外的是许多受访人无法接受自己的话被写成书面文字,这似乎把他们的创伤永远定格了。有些父母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参与了一场残暴而无意义的战争的事实,一次次把阿列克谢耶维奇告上法庭,甚至声称不需要她笔下的真实,她们有自己的真实。对于失去孩子的那些父母来说,生活在那种真实中,至少能获得一点安慰。残酷是所有人都不愿意面对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在采访完一个士兵后七年再次见到这个人,那时他已不愿提起任何当年的事,还反问女作家:“你那些书有什么用?那些书太可怕了。”

阿列克谢耶维奇说,切尔诺贝利的爆炸是一个令人震颤的、全新的事件,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完全理解这场灾难。她在收集材料的三年间,总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自己正在记录着未来。谁也说不清切尔诺贝利的大爆炸将持续到何时,用物理学的眼光看,有些放射元素的半衰期达到上万年,在此之前,人们都无法在这片土地上居住。如果说短,可能也足够短,人们总是善于遗忘。日本核电站的专家告诉阿列克谢耶维奇,日本核电站的每一项技术都极其严密和细致,管理人员也从来不会喝得醉醺醺的,悲剧绝对不会重演。结果福岛核电站还是发生了不可挽回的事故。她的日本朋友觉得自己受了骗:政府没有告诉他们全部的真相,只想把他们的情绪安抚住。官员们想的先是自己,其次才是人民,在这一点上,粗枝大叶的苏联人和谨小慎微的日本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

即使是今天的人们也并不知道,如果未来有一场无法预料的巨大灾难,自己将会如何应对。在切尔诺贝利爆炸之前,谁也不可能预见一个完全用于和平建设的科技设施,会造成如此大的破坏。所以和普里皮亚季有关的所有人,他们的反应也许就是未来某些人类面对另一场灾难的反应。对于未来的灾难,人类被迫能拿出的最后一样武器,也只有自己的身体。

猜你喜欢

  • 癞蛤蟆整容

    自从癞蛤蟆和白天鹅分手以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笑话便传遍了整个森林。大伙一致认为癞蛤蟆满身疙瘩,又丑又老;而白天鹅年轻貌美,应该找金钱豹那样的高富帅。这门不当户不对,它们在一起是不会有结果的!从此,癞蛤蟆变得抑郁寡欢起来,人生陷入了无穷

  • 今天是个好日子

    这两天,碧野山庄小区里格外热闹。51楼开铁矿的孙富贵老娘升天,54号楼搞建筑的李有财老爹归西,两家在小路两旁各搭灵棚,给老娘老爹办后事。别看这孙富贵和李有财见面称兄道弟,亲热的不得了,实际上谁看谁都不顺眼。两人买车比谁的贵,买房比谁的大,就

  • 我的连队我的兵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戎于福建边陲的我,在师部通信连任连长。百来号人的连队,主要任务是保证师机关通讯枢纽联络畅通,尤其是战时。时任指导员的老丁,长相大头大脸,人挺精神;又加他剃了个光头,更加显得有风度、有气质,更加潇洒、干练、有魄力。大抵因了

  • 为什么在这吃饭

    为什么在这吃饭阿齐 译教授沿着乡间小路散步,看见农夫坐在家门前的马路边吃饭。教授走上前问:“你为什么在这吃饭?”农夫想了想说:“我家烟囱有点倒烟。”教授说:“真是太糟糕了。但修理一下也不太难,让我看一看。”没等农夫开口,教授已来到房门前。一

  • 辞岁

    猫儿洼村不大,总共才十来户人家,却出了两大奇人,一个是老张头,一生讲究忌讳,啥事都要讨个好兆头,尤其在说话上面,更是字斟句酌,不容有任何不吉利的话语从他或别人嘴里说出来;一个是老李头,生性不信鬼神,天不怕地不怕,每逢看到老张头那副毕恭毕敬模

  • 有福同享

    三伏天下午三四点钟,骄阳似火!工人们干了一阵活,坐到阴凉处稍事休息,三三两两散座在地,一边开着各种玩笑一边抽烟。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裤,因此烟盒和火机便随手放在身侧地上或石头上。小赵扭着身子和那边几个人正聊得起劲,老万在他后头,趁他不注意,悄悄

  • 错有错着

    老陈头退休了,不想闲在家里听着老婆李老太的唠叨,于是想出去找点事干来发挥一下自己的余热。还真给他找到了,帮着调解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老陈头经历的事情比较多,所以每次调解矛盾讲起道理来总是头头是道,每次都把别人说的是心服口服。小区居民都开玩笑

  • 为什么不接电话

    张不三是个看到美女就走不动的主儿,这天早上,他去交手机话费,看到人家服务员漂亮,他的黏糊劲就又上来了,非要讨手机号码。这服务员也俏皮,歪着头看着张不三说:“给我个理由。”张不三说:“理由多多的!现在不方便,电话里说好吗?”服务员想了想,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