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

收录日期:2025-08-07 22:26:07  热度:9℃

韩国导演陈模瑛跟拍一对老人15个月,制成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影片上映3个月,900多万人观看,该片成为韩国最成功的独立电影,且几乎每位观众都看得泪流满面。

片中主角98岁的爷爷赵炳万来自中国。他和老伴究竟有着什么故事,让那么多人感动落泪?

懵懂不识情与爱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原是韩国的一首民歌,大意是说丈夫要到江对面去劳动,因担心妻子的安全,叮嘱她千万不要跨过那条江……”赵炳万老人的孙子赵晋元是青岛某学院的兼职教授。赵教授告诉记者,爷爷赵炳万1916年出生在山东省乳山县海边渔村,15岁那年,爷爷随他的父亲出海打鱼,不幸遭遇台风,他抱着一块船板在海上漂了一天一夜,最后爬上韩国仁川海岸。当时韩国已被日本人占领,为了躲避战乱,两年后,他辗转去到大山深处江原道横城郡一个偏远小山村给地主家打长工。

“爷爷那时年轻力壮,又没有负担,几年后就攒下一点儿钱,在青石江边盖了两间小屋。爷爷23岁那年,一位年长的长工要把女儿嫁给爷爷。到了洞房那天爷爷才知道,他的新娘是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这可怎么办?”算起来,这已经是76年前的事了。

“什么怎么办?真正害怕的人是我。”奶奶姜溪烈曾告诉儿孙们,那时她刚懂点儿人事,就要跟一个陌生男人住在一起,心里害怕极了。她根本不敢看自己的丈夫,几天后还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可屋里只有一张炕和一床棉被,屋外零下几十摄氏度,奶奶说当时她只能和衣睡在炕上,不理爷爷。无奈年轻人太贪睡,眼皮老打架。偶尔从睡梦中惊醒,奶奶发现爷爷把被子盖在她身上,他正蹲在一边盯着自己看。

“见他还挺绅士,我就喊他‘先生’。每天睡前,先生都想伸手摸我,说不摸睡不着。我以为他害怕我逃跑,就答应让他摸我的头。累了一天的先生往往摸摸我的头就睡着了。直到3年后,我17岁了。那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我见先生在炕上翻来覆去总睡不着,想到3年来,虽然我并没成为他真正的妻子,但他仍然对我疼爱有加,就想着,看来我要跟这个人在一起过一辈子了,这才主动钻进他的被窝。从那个晚上起,我们才算有了夫妻之实……”89岁高龄的奶奶在纪录片中对着镜头说这些话时,脸上居然泛起了潮红。

有了孩子后,爷爷的干劲更足了。他平时给别人家打工,冬闲时就去河里砸冰捕鱼。35岁那年,他把房子扩建到6间,还买下一些耕地、几头牛和一大片山场。有了这些家业,爷爷的心算是安定下来:“虽然日子算不上富裕,但毕竟老婆和孩子的生活有了一份保障。”

赵晋元告诉记者:“老两口一直非常恩爱,先后生过12个孩子。不幸的是,几十年战乱不断,再加上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先后有一男五女共6个孩子夭折,其中有两个,被现在看来很好治疗的疟疾和麻疹夺去性命。”

76年风和雨

老两口儿身体很好,一直到爸爸去世前一个月,两个人还一直劳动,而且是上山打柴。这种劳动贯穿了他们几十年平淡、零乱且琐碎的生活。

老两口儿手拉着手,不紧不慢地来到山上。爷爷用砍刀砍柴,奶奶就在他的身后做帮手。柴砍够一担,奶奶帮爷爷把柴打捆后背到肩上:“累了就歇歇。要不我先背一程?”爷爷不答应:“再老我也是男人,怎么能让一个女人当着我的面背柴?”走了一段路,爷爷背不动了,在奶奶的帮助下把柴放下。“我真的有点老了,再过两年就100岁了。”

两人剩下的三男三女共6个孩子。儿女们多次想接老人跟他们一起生活,但老人觉得住在老屋更温暖、亲切,坚决不答应。

“下雪啦,这是今年的初雪呢。听说吃了初雪会让耳朵听得更清楚。”奶奶连忙回屋拿出一只簸箕,放在院中的石头台阶上,说:“装点初雪给你吃,看你能不能听到中国老家的声音。”1985年,爷爷曾回过一趟中国老家,但老家已经找不到亲戚了,连老宅子都没了。爷爷长叹一声,对奶奶说:“人老了,故乡只在梦里。”打那以后,爷爷再没回过故乡。

半夜时,爷爷被外面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惊醒,他习惯性地伸手摸了摸老伴的脸。奶奶被他惊醒了,顺便想起来上个厕所:“我有点害怕。”爷爷拉开灯,起床陪着老伴。奶奶娇羞地说:“离远点,可不许偷看啊。”

第二天早晨,奶奶醒来,发现爷爷不见了。起床一看,只见爷爷堆起了两个半米多高的雪人:“这么冷的天,你不多躺会儿,爬起来堆什么雪人呢?”爷爷说:“昨天晚上你不是说小时候在娘家院中堆过雪人吗?几十年没堆了,我堆的这两个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奶奶的眼睛湿润了:“先生啊,自从嫁给你,你总是千方百计满足我的愿望,我真的好幸福啊!”

岁月就是一首歌

几天后,家里那条叫“小不点”的宠物狗莫名其妙地走了。孙子庆哲把小不点抱到屋后埋了。奶奶远远地看着孙子埋葬小不点,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她神情落寞地自言自语:“小不点是不是担心先生找不到路,先去探路了?先生不久后也要走了,我也要紧随其后。”奶奶开始为爷爷的后事做准备,她最担心爷爷到了“那边”分不清夏服和冬服:“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一辈子都不会穿衣服。记得有一年我从娘家回来,当时明明是秋天,你却穿着一件冬天的外套。别提多可笑了。”她把早就为爷爷准备好的一件件“老衣”展开给他看:“记住,这件颜色浅点儿的是秋衣,夏天过去后穿的;这件对襟的是春衣,脱掉冬装后衬里的……”

爷爷开始昏睡,但只要醒来,他就会习惯性地伸出手去摸老伴的脸,要是摸不到,他就会不安。可能他也觉察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断断续续地说:“人生和花是一样的。年少时,我们都开放过,现在我们都枯萎、衰败了。你要想开点,这没有什么可遗憾的……”终于,爷爷走了。

青石江是汉江的一条小支流,水流不大,但长年不断。在儿女搀扶下,奶奶亲自替爷爷也替她自己选定了坟地。因为她跟老伴承诺过,死后两人要葬在一起。地点就在江对面的一小块平地上,出了门一抬头就能看到。奶奶亲手在爷爷的坟前摆上鲜花和小雪人,就像多年来爷爷一直喜欢照着奶奶的样子捏的小雪人一样。她想起春天时要和老伴去参加老年大学组织的踏青,当时自己迫不及待地想和爷爷一起去,心里还怦怦乱跳……

忽然,《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的歌声缓缓飘来:“我过江干活,是为了你和孩子过上好日子。江水深又凉哟,亲爱的,你回去吧!千万不要跨过那条江……”

猜你喜欢

  • 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

    风马牛不相及”常用来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出自于《左传.僖公四年》。春秋初期,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

  • 自食其果的故事

    宋朝时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访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见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于是对他不理不睬,态度非常不礼貌。这个时候,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那位和尚看他穿著打扮非常气派,便立刻满脸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丘浚看到这一切很生气,等

  • 星星之火的故事

    【成语故事】明朝时期,宰相张居正起用名将戚继光练兵对付倭寇的侵略,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水灾。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叛乱,他认为是贪官与无赖所为,起义军的力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令惩治贪官悍将,迅速平息了叛乱【注音】xīng xīng zhī hu

  •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

    【成语故事】王夫人叫贾环抄《金刚咒》,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丫鬟彩霞叫他安分抄写,贾环则咬定彩霞与宝玉好,对他不好。彩霞则骂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时宝玉、王熙凤进来,贾环只好

  • 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注音】tiě

  • 欲速则不达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年轻时当过赶马的车夫,从御术中的起乘转合”中悟出许多人生道理,如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在周游列国的途中给弟子们讲述这些道理,子路笑他政治上到处碰壁,他用欲速则

  • 骇人听闻的故事

    【注音】hài rén tīng wén【出处】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 精明强干的故事

    【成语故事】清朝时期,捻军起义,百姓因不堪忍受清政府的重压和盘剥,纷纷响应,清政府调集僧格林沁、袁甲三、毛昶熙等率军镇压。毛昶熙认为捻军起义是官逼民反,官员只顾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应该选拔一些精明强干、爱民如子的官员。【注音】j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