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母亲的秘密

母亲的秘密

收录日期:2025-08-08 07:12:04  热度:9℃

母亲心中到底藏了多少秘密,还能再藏多少秘密呢?

有一天,母亲打电话让我送两千块钱过去,说是有急用。当我把钱风风火火地送去时,母亲才说出真相。

原来,大姐曾向小妹借了两万块钱,由于那时大姐家里经济紧张,大都是两千两千地还小妹的,次数多了,两人记乱了,一个说还完了,一个说还有两千块没有还。虽然她们没吵没闹,但一旁的母亲听了心里疙疙瘩瘩的,等不下去了,怕她们姐妹俩因为两千块钱闹得不愉快,就向我借了两千块钱。

母亲把两千块钱私下里交给小妹,说,你大姐想起来了,还有两千没还,做大姐的面子上抹不过去,让我转交给你。母亲又对大姐说,你小妹想起来了,还完了,她脾气倔不认输,让我告诉你一声。

大姐夫年轻时,曾有过一次外遇,至今大姐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那是在大姐生孩子期间,母亲在她家里照顾她。有一天,母亲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说让她管管自己的男人。母亲放下电话,才明白对方误把她当成我大姐了。

怎么办,电话里那男子说得非常难听,说大姐夫与他的老婆好上了,再不管,他要让大姐一家人好看。

母亲找来大姐夫,问明情况,让大姐夫备上礼,母亲带着他去“负荆请罪”。

开始人家不买账,那男人的母亲几乎指着我母亲的鼻子骂,说生出来一个没教养的儿子。当她知道我母亲不是姐夫的母亲而是岳母时,人家受感动了,原谅了姐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知女莫若母,如果让大姐知道这件事,他们夫妻非分道扬镳、妻离子散不可。

还有弟媳给母亲买手镯的事。弟弟、弟媳商量给双方母亲都买一对玉石手镯,一对两千多块,两对得四五千块钱。母亲知道了,不让他们给自己买,可弟媳不同意,说那样她母亲也不会要。母亲想想,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再说了,自己不要,亲家母也不会要,于是就让我在古玩市场里花二三十块钱给她买了对假的,买回来后告诉弟媳花了两千多。等弟媳把钱给母亲后,母亲又想办法把这两千块钱还给了她。

不过,这件事差一点弄巧成拙。母亲与亲家母见面时,亲家母非要与母亲换一下手镯不可,见母亲不肯,还以为母亲这只是好的是贵的呢。

其实,母亲哪里知道,她手上戴的也是一只真玉镯,我花了两千多块钱为母亲买了对真的。要是母亲知道真相,早就和弟媳的母亲换了。

我常常想,母亲心中到底藏了多少秘密,还能再藏多少秘密呢?

猜你喜欢

  • 村口的老人

    我几乎每天都能在村口看到他。老人安静地坐在老式轮椅上,高大的身躯围裹在一条有历史的军绿色毛毯里;眼睛已经不那么清澈了,像蒙了一层雾;脸上布满了褐色的老年斑,还是能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黝黑的肤色;笑的时候能依稀看到仅存的几颗牙;只有花白的山羊

  • 免费检查拿钱来

    农村人有个特点:有事没事就好凑热闹。常人也不例外。一天,常人有事进城。办完事,常人就在街道上溜达起来。就在他东张西望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对面不远处围了几个人。出于好奇就想上前看个究竟。常人靠前一凑,这才看清旁边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电脑看病

  • 老刘自杀以后

    精神文明建设局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局长大刘坐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抓精神文明,首先要从孝敬父母抓起,百善孝为先,羊羔方知跪乳,乌鸦也会反哺,何况我们是人,我们都是娘生爹养的,他们吃苦受累,我们不去孝敬他们能行么?不孝顺的子女,他们就不是

  • 张群的逃亡

    我杀了人了!张群绝望的看着自己的双手,只见自己的双手上,沾满了前妻向宁的鲜血,向宁此时因为失血过多,趟在地上不停的抽搐着,因为濒临死亡,一双眼睛死死得盯着张群,而向宁的情人康伟,早已跑得不见了人影。张群傻了眼,惊慌失措的坐在向宁已经冷却了的

  • 陌生人的提醒

    从银行出来,已经五点了,看来,赶不上回公司交帐了,刘佳只好背着揣了一万多元现金的包跨上了拥挤的公交车。 刚上车,她便皱了皱眉头——车上人真多,看来,又得一路站到底了,也不知这穿着高跟鞋的脚是否受得了……“小妹,你的衣服好漂亮哦,是在哪儿买

  • “碰瓷”风波

    这年头,干什么勾当的都有。这不,最近兴起了一个新职业—碰瓷专业户,从事该行业的人一般为老人。杨老汉年轻时就是个小混混,老了还不消停,干上了这勾当。杨老汉的碰瓷工作是这样开展的:每天早上八点晃悠悠的出门,来到地方最大的街道,瞅准合适的人选,就

  • 高福帅的彩票梦

    胖墩的高福帅毕业于某高校,大学毕业应聘到某公司做职员,对现有的薪水待遇感到不满足,一心想一夜暴富。他看着周围同学都有房有车,还有娇妻陪伴,心里老不是滋味。于是他一心谋划着生财之道。午夜时分,高福帅在公司食堂吃完晚饭,到街上散步,顺便逛逛商品

  • 张古佬与朱陵洞的传说

    石鼓书院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青草桥头旁,据文献资料记载,石鼓书院建于唐代,宋景佑年间,朝廷在此正式建立书院,赐名“石鼓书院”,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朱熹曾在此讲学。韩愈、杜甫、柳宗元、文天祥、范成大、徐霞客等都作过诗文,对此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