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承担之乐

承担之乐

收录日期:2025-08-07 18:28:58  热度:9℃

唐僧高沙弥去参见药山禅师,药山禅师问:“你可知道人心像长安城一样热闹,熙熙攘攘的吗?”

高沙弥说:“我的心中国泰民安。”

药山问:“你的这种体悟是从读经得来的呢?还是从请益参学中得来的?”

高沙弥说:“既不是从看经得,也不是从参学得。”

药山问:“有人不看经也不参学,为什么得不到它呢?”

高沙弥说:“不是他体悟不到,而是他不肯承担。”

不开心不旷达的人,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能承担。不能承担就表示没有能力,能够承担的人,不管他遇到什么变局,是好是坏,是逆是顺,他都能定中生慧,凡事迎刃而解。也许这就是儒家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仁心至理。

禅思禅悟

肯担当的人,便是对自己负责的人。

惟能担当,便没有埋怨,没有忌妒,心中常保悠游自在。

活力自然日增,生活也能活泼不拘。

放下后的那种清爽,那种豪迈不拘的放旷,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

放下来,走出去,高歌一曲,生命的颜色也会因此鲜亮。

猜你喜欢

  • 龙凤配

    姓龙的男子明太监刘瑾专权年间,江南地区出了个王员外。他乐善好施,深得这沿江一带百姓的尊敬。而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热衷于交友,所有天涯游人、江湖浪子,只要上得门来,他都热情款待,诚心结交。正因此,年复一年,门下的食客总保持在数百人。话说这年的

  • 祈雨

    洪武三年,自暮春开始,连续三个月,江淮大地,滴雨未降,天地一片焦赤。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一时间,天下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说洪武皇帝朱元璋不是“上应天命,下符百姓”的真命天子,这天之大旱,就是上天对他杀戮太多的惩罚。刚刚建立大明政权不久

  • 风筑坟

    从前,兰山县有个叫刘同昌的,为人聪明,种着几亩薄地,过着清贫的农家日子。二十三岁那年,刘同昌在路上遇到一个长胡子小老头,头上顶着一片向日葵的叶子,笑着问他:“我像仙还是像人?”刘同昌一愣神,立刻想到這是一只能化人形说人语的黄鼠狼,向他讨封来

  • 人参精报恩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长白山下有一姓李的大户,每到放山季节,都会雇佣一些劳金伙计去山上采人参。在李家还有一个小猪倌,自小无父无母,在李家打杂,这天伙计们准备好了吃穿用品准备上山时候,小猪倌也央求着老东家带上自己,但是东家却说他是个“穷鬼”,带上

  • 壁虎不杀人

    这天江阳县知府欧阳杰刚起床,就接到报案,县里最大的药材商人褚天鸿不明原因地突然死在了自己的家里。欧阳杰赶忙穿上朝服,在师爷及众衙役的陪同下,来到褚天鸿家。每天早上褚天鸿都会早早起床,到后院查看他栽植的草药,可今天后院却迟迟没有出现老爷的身影

  • 换头计

    明朝有位大将军,战功赫赫,天不怕地不怕,但就头疼一件事:他是个秃子。他认为自己堂堂一个大将军,怎能秃头?丑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自己的威严。于是他托人四处寻医问药,尝试了各种土方法,钱花了不少,可秃头非但没治好,反而比以前更秃了。大将

  • 失踪的银锭

    清道光年间,海丰县有一家“小荷”绸布店,是由程小荷姑娘和她年迈的母亲操持的。程小荷十八九岁年纪,长得面如桃花,唇红齿白,一双大眼水灵黑亮。母女俩是从外县迁到海丰的,没多少本钱,刚开店那会差点就没维持下来,幸亏受到海州最大绸布店——“绫云”的

  • 斗醉

    待酒客南宋年间,新君继位,天下大赦,天牢囚犯王碧友重获自由。他没有回家探望父母,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往琳州。在琳州,他天天混迹酒肆,与人比试酒量,却从未输过,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酒鬼。这日,王碧友又连比两场,喝下三坛酒却还不尽兴。一位身穿绸缎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