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揭秘雍正弑兄屠弟最终暴亡前后

揭秘雍正弑兄屠弟最终暴亡前后

收录日期:2025-08-07 23:07:48  热度:9℃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揭秘雍正弑兄屠弟最终暴亡前后。

关于雍正暴亡,来自民间的传闻一是被吕四娘刺杀身亡,并将雍正的头颅割掉带走,臣僚们在为其入葬时,铸了一个金头安在雍正的尸身上,以此算完尸入葬了。一是中毒丧命,当天下午雍正尚在圆明园宫中与臣僚议事,晚间忽然暴病而亡。

雍正即位之初,因立足未稳,开始时对几位敌对的皇子还能强忍杀机。随着他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一系列手段,在逐渐削弱了王公贵族的势力,加强了他个人独裁权力之后,他的阴险、毒辣便不可遏止地暴露出来。雍正即位后,没有一天忘记手握重兵的皇十四子允对自己的严重威胁。他设法将允从西北军中召回京师,先是拘禁,后改派去昌瑞山看守孝陵和景陵。允的抚远大将军一职改由年羹尧担任。那个在畅春园就对雍正公开表示极大仇视的允,因与允不断散布这位四阿哥伙同隆科多谋杀了父皇康熙并篡夺了皇位的言论而被逮捕,由雍正亲自为其二人分别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满语猪和狗之意),发配边疆,最后二人都死于非命。当敌对的皇子们先后或被诛杀、或充军、或发配戍陵,从而失去了反抗能力之后,雍正又开始将剑锋指向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之所以如此,其根本的原因当然是二人知道的秘密太多。既然这二人作为中流砥柱的时代已经过去,那么继续让其掌握权力或活下去,就又将成为一种巨大的危险和潜在的威胁。于是,隆科多很快被判四十一条大罪永远监禁,年羹尧被判九十二条大罪,被捕杀。

尽管雍正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弑兄屠弟”、“兔死狗烹”的行动,但反对派关于他玩弄阴谋的传言,却仍然此起彼伏,从未中断。在关于他阴谋篡位的众多传说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说,康熙生前留有“传位十四子”的遗诏,被雍正把“十”改成“于”,从而变成了“传位于四子”。随着这些传说的散布,在民间神秘地掀起了反清复明的暗流。雍正听到这些传言自是十分恼火和不安,后来借助民间秀才吕留良的反清案大肆制造文字狱,以此打击传言者和反清势力。雍正本人还亲自编写了《大义觉迷录》一书,为自己的阴谋和言行掩饰和辩护,并对历史史实给予了多方面的篡改和涂抹。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曾费尽心机、历尽风险窃取到皇位的雍正,刚刚坐了13年皇帝,便驾崩于圆明园,后葬于易州泰陵地宫。

关于雍正的死因,因史书没有记载,讳莫如深,因而不免使人疑窦丛生,传闻颇多。来自民间的传闻一是被吕四娘刺杀身亡,并将雍正的头颅割掉带走,臣僚们在为其入葬时,铸了一个金头安在雍正的尸身上,以此算完尸入葬了。一是中毒丧命,当天下午雍正尚在圆明园宫中与臣僚议事,晚间忽然暴病而亡。

雍正朝创立了秘密建储制度,皇帝生前对选定的继位储君秘而不宣,而将传位诏书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锦匣内。雍正死后,总管太监到乾清宫取下秘匣,当即开读,乃是“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继朕即皇帝位”。这时皇四子弘历等已闻讯奔入宫来,遂即奉遗诏,并命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为四辅臣,议定明年改元乾隆。乾隆皇帝登基后,对雍正的暴卒之因没有查问。以后历朝对此都讳莫如深,不能详考。因清史尚无确切记载,各种说法也只能算是传闻或一家之言。至于要彻底解开这一悬案或要亲眼目睹雍正是否以金头组合全身而入葬,那就只有打开雍正本人的泰陵才能真相大白。而这泰陵本身的来历又是一个历史谜团。

关于这个谜团,民间的传闻是,雍正自畅春园改诏夺嫡、阴谋篡位,随之又弑兄屠弟后,不免心中有愧,死后怕受到先皇康熙的降罪责罚,因此决定另选陵址,竟不顾祖制,跑到易州建起陵寝来。这样远隔几百里的康熙就对他无可奈何了。

事实上,自清王朝入关,顺治、康熙两朝的帝王后妃在京师以东的昌瑞山下建造陵寝后,便开创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昭穆之制”。“昭穆”为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始祖居庙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其左为昭,其右为穆。父为昭,则子为穆,父为穆,则子为昭。这种方法也用于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早在古代的《周礼》一书中就曾有“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的规范记述。

雍正即位后,随着政权的不断稳固,开始想起建造陵寝一事。雍正四年(1726年),诏谕允祥、张廷玉和工部、内务府官员办理陵寝事务。允祥等臣僚率领术士们,先在马兰峪的昌瑞山脚下选择吉地,但没有选中相宜的地方。后来选中了九凤朝阳山,离孝陵、景陵不远,风水甚佳,得到了雍正的同意。但后来精通勘舆的臣僚术士再三相度,又认为九凤朝阳山“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此雍正废掉了这处陵址,让臣僚们再行勘察。但这帮臣僚不知是由于什么缘故,却久久找不到佳穴,又不知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雍正开始命怡亲王允祥和汉大臣高其倬舍弃京师以东,到京师西南一带山脉采卜。允祥等人受命后,经过多处勘察,至易州境内的太平峪,兴隆庄一带发现了“万年吉地”,并回宫竭力向雍正荐引。按照允祥等人的说法,此处西依云山,北靠泰宁山,东傍丘陵地,南临易水河,堪称:“乾坤聚秀之区,为朝阳会和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览奏之后,也认为此处是“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但是,若在此处选择陵址,显然违背了子随父葬的制度,他不便马上表态,只说那地方虽美,但距父亲的景陵和祖父的孝陵“相去数百里,朕心不忍”。而私下却在暗示群僚们为自己寻找依据和借口。臣僚们心领神会,很快就引经据典,找出了一大堆看起来颇具情理的依据。允祥联合大学士们奏称道:“汉唐诸陵虽都建于陕西,但汉高祖、汉文帝、景帝、武帝之陵却分布于咸阳、长安、高陵、兴平等县,唐高祖、唐太宗、高宗、玄宗诸陵则分散于三原、醴泉、乾县、蒲城等地。据此典法,在易州建陵,与古礼不为不合。且遵化与易州都属畿辅之地,离京师不远,完全可以建陵。”群臣果然不负厚望,一番引经据典,使雍正的意图得以顺利实施。雍正八年(1730年),位于易州的泰陵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二年(1737年)宣告竣工,同年三月初二日,雍正帝的梓宫被安葬于泰陵地宫。至此,清朝入关后沿袭的“昭穆之制”的丧葬规范,被雍正轻而易举地击破,历史在这里无声地拐了弯。清朝自入关后,帝王的陵寝开始以京师为坐标,逐渐分为两大陵区。那便是位于北京以东遵化县马兰峪附近的清东陵和位于北京以西易县境内的清西陵。

以上是学门教育网为您提供的小故事:揭秘雍正弑兄屠弟最终暴亡前后。

猜你喜欢

  • 感动

    感动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动的瞬间。有些时候,这种感动可以是来自他人无私的帮助,有时则是源于自己的内心深处。无论是何种形式,感动是让我们体验到生活的美好,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力量。让我想起了一个让我深感动的故事。那

  • 别忘了停下来

    别忘了停下来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的生活似乎从不停歇。每天都忙碌于工作、学习、家庭事务,很少有时间让自己稍作休息。然而,我们应该时不时地停下来,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停下来是为了体味生活的美好。当我们不断地奔波于各种忙碌之中,很容

  • 穿透声音的微笑

    穿透声音的微笑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大地上,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景象。小镇的居民们都在享受着这难得的好天气,忘却了繁忙的生活。然而,在这个看似安静的小镇角落里,隐藏着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杰瑞的男孩

  • 阳光是药

    阳光是药夏日的早晨,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温暖的光线穿过树叶的缝隙,投射在人们的身上。这温暖的阳光给人一种莫名的舒适感,仿佛是一剂疗愈心灵的药物。阳光有着神奇的力量,它不仅能滋养万物生长,更能给人带来健康和快乐。现代人常常忽视了阳光的重要性,

  • 路将为你而开

    路将为你而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这条路有时会弯曲,有时会崎岖,有时会陡峭,有时会平坦,但无论怎样,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路将永远为我们而开。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我们会面临失败和失望的阴影,仿佛看不到前

  • 因为你,我才在这里

    因为你,我才在这里在我们的一生中,结识的每个人都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人甚至能够成为我们命运中重要的引导者。而你,就是那个让我在此刻身处这里的人。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我们曾是陌生人,身处于不同的世界,但是上天却安排我们相遇。那时候的

  • 我失去了艾尔.帕西诺

    我失去了艾尔.帕西诺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是一个平凡的夏日午后,我坐在沙发上,电视机播放着一部经典电影。与往常不同的是,这部电影中的主演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艾尔.帕西诺。他的独特魅力和出色的表演艺术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在这部电影中

  • 不要急

    不要急人生就像一场长跑赛,每个人都在奔跑,不同的是我们站在起跑线的时间和起点的位置不同。有人早早就踏上了征程,而有人则稍晚一些。然而,无论我们是在哪个起跑线开始,重要的是我们都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不要急。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下,我们常常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