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阮氏兄弟的传说

阮氏兄弟的传说

收录日期:2025-08-13 00:39:16  热度:9℃

新编《东平县志》上,载有一篇《阮氏兄弟的传说》。

据传说,阮氏兄弟原有七人,都以打鱼为生。他们自幼养成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官家和渔霸的豪侠性格。兄弟七人不堪忍受渔霸的残酷剥削和官府的横征暴敛,联合渔民,杀渔霸,抗渔捐,劫富济贫,招致官兵缉捕。一场鏖战,七兄弟中四人战死,只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逃脱。事后众渔民把死去的四兄弟埋在铁山的僻静处,筑起四座大坟。不久,官兵又来搜捕时发现了。官家为发泄仇恨,扒坟抛骨,掘墓成坑,至今此处仍称“四坟坑”。

后来阮氏兄弟参加宋江起义军。起义军失败,阮小五战死,阮小七继续造反。阮小二返回故乡,隐居在北石岗,改名换姓,重操打鱼旧业。他有一个女儿,名叫桂英,长得俊俏聪明,阮小二视如掌上明珠。从五岁开始,就教她使枪弄棒,十余岁练就一身好武艺。当时石碣村住有一户大渔霸,名唤赵昂,人称赵员外。雇用一个叫栾廷玉的地痞流氓为教师爷,训练家奴当打手。他勾结官府,独霸一方,欺压渔民,任意增加租税,奸污渔家妇女,无恶不作。石碣村有位老渔民因交不上船租,被毒打致死,赵昂又霸占他的女儿为妾。贫苦的渔民们忍无可忍,抬上老渔民的尸体,找赵昂说理。栾廷玉率领一群打手,对手无寸铁的贫苦渔民一顿惨打。正在这时,一叶飞舟自芦荡深处飞出。“住手!”随着一声巨吼,阮小二和女儿桂英昂然立于栾廷玉面前,随即一阵拳打脚踢,把一个个狗腿子打翻在地。被救的渔民一面感恩戴德,一面又颤颤栗栗地说:“赵员外不会就此罢休啊!”阮小二说:“不怕,待我除掉这个祸根!”他和女儿闯进赵昂院内,杀了他的全家。谁料杀了赵昂并不能除掉祸根。官府听说阮小二又造反了,派遣曾参加剿灭方腊起义的将领赵潭率队

前来剿捕。阮小二借助广大渔民的掩护,在水荡中神出鬼没,打击官兵。后来赴黑夜摸入官兵营房,活劈了赵潭,隐身而去。后人将此事编成戏剧《打渔杀家》,至今历演不衰。

猜你喜欢

  • 父爱相随

    在得知女儿想以骑行回家的方式为自己的大学画上句号时,他坐不住了,向单位请了假,连夜开车赶往西安。女儿从来没有过长途骑行。从西安到宜春,全程1200多公里,这么远的路途,他实在是不放心。“爬第一个坡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了17次‘后悔了’,但每次后

  • 假装没那么担心你

    恋爱的过程中,有时候即便心里为对方担心着急得要死,表面上仍是一片云淡风轻。这样费尽心机地假装没那么担心你,只不过是不想让自己在这场爱情里陷入被动的位置。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爱情中主动付出的那方,总是比较容易吃亏。可是在亲情里,假装没那么担心你

  • 读懂的爱

    “爸妈不在身边要照顾好自己……”每次打电话回家,母亲总是嘱咐我。当兵四年了。在家的时候嫌爸妈唠叨,当新兵的时候,却每时每刻都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可当时正在新兵训练期间,条件不允许,越是这样越是思乡,想听母亲的声音,想念母亲的唠叨,哪怕是父亲的

  • 妈妈是道永远抹不去的伤

    从我记事,他就一直住在废弃的村公所里。屋里没有电灯,也没有自来水。没人知道他的来历,也没人清楚他的年龄。母亲说,他是外来的野孩子,原本由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头收养,后来老头过世,他便成了村里唯一的孤儿。那时他尚年幼,约莫五六岁的光景。村里有几户

  • 让阳光在指间绽放

    谁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似水时光匆匆而过,这其中,有相遇,有相离,有温暖,有苦涩。但我们都未曾错过,小小的日记本里记下的这华彩一瞬。18岁了,不想再感叹指缝太宽时间

  • 别让橘子流泪

    车还没来,她去车站跟前的一个小市场,打算买点水果带着,在车上吃。刚进市场,就看见一个水果摊前聚着几个人,在听摊主诉说着什么。摊主是位老年妇女,手里扬着一张百元纸币,情绪激动。在摊前驻足,她听明白了,原来老人从乡下来城里卖橘子,卖了没多少,却

  • 父亲的道歉

    火是悄悄烧起来的。深巷,清朝的老宅,砖半石化木已朽,电线拉得错综复杂如线路图。五分钟之后,尖锐的喊叫声撕破黎明的天空:“着火了!着火了!”但火势已经像一盘散沙一样,瞬间扬遍远近几条巷子。老房子着火,可是千万人瞬间的灭顶之灾。着火时,她正住在

  • 糖葫芦的回忆

    冬日的暖阳,懒懒地照着雪后的小城,那是我生长过的地方。北方一个孤独小城,只因那里有我挚爱的亲人,纷飞的雪花也仿佛绽开璀璨的笑容,不再生冷。年关将至,我随父母回到那里。街上熙熙攘攘,那草把上密密麻麻扎着的冰糖葫芦,灿若繁星,犹如古戏里凤冠上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