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雪冠

雪冠

收录日期:2025-08-07 15:10:19  热度:9℃

老人头顶为明月,为银发,座下为阳台,为疏影;明月虚悬在中秋的玉宇,银发灿烂在86岁的高龄,阳台在三楼,疏影在书斋之南,纱窗之北。

如约,我于黄昏后来到老人的寓所。彼时月儿已升上东天,朗朗的清光泼满了阳台,投映于嵌在北壁的巨幅明镜,左右遂浮现两处书斋,两位寿翁侧影,两窗溶溶月色。

“你是准备了好久的。”老人今晚的兴致显得很好,欣然问我,“说吧,说说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评论家们十分推崇您的著述,尤其称道您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牺牲。但是,据说您曾对弟子讲,那都是一厢情愿的瞎猜。并且声言,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吃透您创作动机的,只有一个人。您能否告诉我,什么才是您著述的动力?谁又是您唯一的知音?”

“这……”老人转入沉吟,“假如我要求你不得公布真名呢?”

说罢,老人仰了头去望明月,头顶的银发,在月色下更见其灿烂晶莹,俨然一顶雪冠。

“行,绝对遵守。”

“说出了怕要使你失望。”老人用手去扶眼镜,镜片,正映了两轮古色古香的圆月。

“你有过初恋吗?初恋,一般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的,而我却有。”老人一字一顿,“我的这些成就,都与它有关。”

“这么说,您太太,就是您初恋的对象了。”

“不是。”老人回答得很果决,“那是最终的婚姻,不是初恋。初恋很美,它就像今晚的明月,既古典,又浪漫;既古老,又青春。

“我的初恋是在故乡,是在太湖边那个小桥流水的集镇。对象是邻居的一位女子。谈不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倒是实实在在的。自小常在一处玩耍,心就往一地生了根。若不是而后镇上突然来了一位洋学生,我是一定要娶她为妻的呢。

“你猜得对,那位洋学生最终娶了她。她的父亲——我曾期待成为岳父的长者,托人传话于我:‘人家是学贯中西的博士,你是什么?’

“自她嫁后,我在家乡就一天也呆不下去了。不久,我也去了上海读书。随后又跟着她迁居的脚步,转到北平谋事。我发了狠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埋头做学问,实际上,就是想通过生命的超常释放,让她强烈感知,我也是生活在这个城市,我俩呼吸的是同宗的空气,饮的是同源的水。

“是,是有点像单相思。若干年来,走在大街上,每见到娇小玲珑的女子背影,我总疑心那就是她,竟拔脚追上去,瞧个究竟的哩。不怕你笑,前些日子在美术馆看画,偶然瞥见一个倩影,我的心就怦怦跳,仿佛仍生活在故乡小镇,生活在青春年代的梦里。这么多年的岁月都流走了,我从来没想过她也和我一样,头上会生白发,脸上会起皱纹,牙会落,背会弯。在我的心目中,她是永远不变的江南少女。

“是的,她仍健在。她的丈夫,那个当年的洋学生,倒是在早几年就故去了。报上发了讣告的。”

“那么,您是否想再跟她见一面呢?”我想起了报纸上登过的,说东瀛有一种公司,专门替老人寻找初恋的情人。看来,这种白发游戏在神州也很有市场。

“不,不。”老人大摇其头,“我这大半生,都是在她嫣然一笑的回眸下,走过来的。今生,她是我中秋的明月,回忆的鲜花,生命的女神,学问的缪斯。如今,在这把年纪,在这种份上,倘若再要见面,只怕一切美而且纯而且神秘的心影,都要跌个粉碎了;只怕我有生之年,再也做不来学问了。我这又是何苦来哉?!”

我恍然。相对无言中,老人抬头又去眺望中秋的明月。眼镜片上就又映照着两轮皎月。左眼的一轮,该是隐着少女时代的她了;右眼的一轮,该还是隐着少女时代的她。左右两轮皎月拱卫着的,则是头上一顶温柔圣洁的雪冠。

心灵札记

生命前行的源泉和动力可能源于一个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曾经以伤痛的形式在我们的心灵烙下印记——我们看见差距和卑微,同时,这个印记也将释放生命超常的能量推动我们,鞭策我们。我们昂然前行的生命将以晶体的形式显露已往的痕迹,记忆也将以瞬间得到永恒。雪冠闪耀的是一曲人性美之歌,诉说的是一则关于生命的哲理。

猜你喜欢

  • 《水浒传》的由来

    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四方初定,华夷稍安,朝廷对科举还不怎么重视。当时,有位客居京城的宁海人,名叫方孝孺。他通今博古,又是开国文臣之首”翰林学士承旨宋濂的弟子,人称正学先生”。他常与一些文人儒士聚会于酒楼茶肆,谈古论今

  • 施耐庵写“武松打虎”的两种传说

    读完《水浒传》后你也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施耐庵很爱描写打虎,解珍解宝登州山上猎虎,李逵在沂岭一人杀四虎,最精彩的是景阳冈武松打虎。每次描写打虎,几乎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

  • 喜鹊接骨

    方腊退到帮源洞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官兵密密麻麻地把他包围起来,可是总捉他不住。方腊杀到哪里,哪里的官兵就败退。后来,官兵越来越多,方腊整整杀了七天七夜,手酸了,肚也肌了。他想:暂且饶了这些饭桶。”就把大发往石壁上一插,把战袍脱

  • 方腊的神马

    方腊的战马是匹神马,它在千军万马中救了方腊。义军在杨家溪滩一战失败后,方腊就连人带马躲在后山上的一个石岩洞里。官兵明明看见方腊骑着红马向后山奔山,便把后山密密层层包围起来,搜了一遍又一遍,总是找不到。后来,官兵找到了这个岩洞,正要进去搜索,

  • 施耐庵在郓城作训导的传说

    在郓城县张营乡驻地东北方向一点五公里处,有一刘家林,刘家林内却只有一座元朝国子司业刘本善的坟茔,一幢五米高的石碑矗立在旷野之中。由于黄河泛滥造成泥沙淤积,墓前的石马石羊等石刻早已淤没于黄土之中,碑前的石翁仲,只露出肩部,神色凝重,似乎有满腹

  • 威武不屈的方腊

    方腊在杭州失败后,带着众兄弟和众义兵退回帮源洞家乡,准备重整旗鼓,抄徽州小路去攻打金陵。哪知宋朝皇帝从各州各府调来了二十万大军。义兵退到杨家溪滩,背后宋军的一个先行官,领着大批马队赶来。方腊一见,就叫众兄弟领队伍先行,自己提着火刀站在那里等

  • 方腊撒米成兵

    淳安有个民谣,说方腊能撒米成兵,撒谷成将,王茅杆当刀枪”。方腊义军在杨家溪滩打了一仗,宋军人多,从四角八方围了上来。方腊赶忙叫众兄弟带领队伍往洞源里退,可是后面的宋军却紧紧跟随着。到了贤墓前,方腊看见村头水碓里有一堆谷,一堆米,

  • 方腊三问军师

    据说,汪公老佛是方腊的军师,也是方腊的师父,方腊凡有军机要事,都先问过他。不过,由于方腊的性子太急,做事总想一步登天,汪公老佛讲的许多话,他都没有完全依到,结果,起义失败了。现在淳安民间还流传着两句话:宋江该早不早,方腊该迟不迟。&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