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造火车,卖“穿越”

造火车,卖“穿越”

收录日期:2025-08-07 03:20:05  热度:10℃

扔掉铁饭碗要造火车

今年39岁的郝金喜是安徽明光人,他家门口就有一条铁路。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他一定要到铁路附近玩上一会儿。长长的铁轨总让人感觉没有尽头,郝金喜当时的梦想就是长大了要造火车。后来,他考入上海铁道大学机车制造专业。

1997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工作。五年后,他提出辞职,因为这份工作离造火车的梦想实在太远了。

郝金喜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在深圳开了一家公司,从事火车相关的产品研发和生产,顺利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8年春天,郝金喜受朋友邀请来到杭州,开始打造蒸汽机车。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个新鲜玩意,当然也是一个全新的市场。郝金喜之所以突然干上这一行,与台湾老板林秋亮的一次闲聊有关。那天,刚从非洲旅游回来的林先生告诉他,南非旅游列车“非洲之傲”,虽然坐进去就要花费4万元人民币,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还是应接不暇,而且需要提前一两个月预订。

郝金喜非常吃惊,一列只有72个座位的小火车,为何有如此魅力?原来,1986年8月的一天,南非富翁沃斯在普马兰加省发现了一节正要被当柴烧掉的旧车厢。当时车厢内的很多精美装饰都已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他买下了这节可怜的车厢,后来请教了专家才知道,这堆险些化为柴火的木头,竟是一节制造于1903年的古董级车厢!就这样,一节节的车厢被沃斯从世界各个角落“淘”回来,在能工巧匠的精心修复下,终于变成了一列散发着浓郁怀旧情怀和浪漫气息的经典“贵族火车”。

郝金喜想,气势磅礴的蒸汽机车的确具有一种特殊的意味,比如当年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毛泽东号”。如今随着蒸汽机车的淘汰,国内已经越来越难看到这种“古董”了,因此造出复古蒸汽机车保留历史,一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造古董火车,郝金喜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做这种“大块头”生意利润很大,所需资金动辄好几百万,一单生意搞砸了就会倾家荡产,所以风险同样高得惊人。最关键的是,能否找到客户?这才是郝金喜最担心的事!

为台湾复制“腾云号”

一天,台湾福霖园艺公司老板林秋亮忽然打电话告诉郝金喜,台中县政府有意委托他仿制“腾云号”。“腾云号”是1888年清朝政府台湾巡抚刘铭传,向德国霍亨索机车制造厂购入的两部蒸汽机车之一。为了宣传这段历史,他们几经辗转得知郝金喜能造火车,希望能马上和他签订生产协议。

单子接了,光有热情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蒸汽技术早已淘汰,市面上根本找不到配套的制作工具和零件。最让人头疼的是,大学里关于蒸汽火车的专业早已淘汰,他们招不到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于是,郝金喜只得从全国各地高薪请来40多名火车建造厂退休老工人。

2008年6月,接到订单已经3个月了。“仅从图书馆借来的参考书摞起来将近一尺厚,图纸却还没出来”,郝金喜急得每天如坐针毡。他知道如果失败了就是违约,要赔对方3000万元人民币,自己无疑会全军覆没,也许一辈子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没想到,半个月后正处在困境中的郝金喜忽然峰回路转,他的团队经多方努力,请来原中国牡丹江机车厂总工程师余效根亲临现场指导,这位高人为设计工作帮了大忙。按照专家指导,郝金喜和他的战友们很快就完成了“腾云号”的施工设计图纸。2009年3月7日,“腾云号”机车终于横空出世。

“呜——”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拉响,“腾云号”在轨道上如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那气势,真是威武雄壮极了!“哇,好厉害。”台湾老板林秋亮等带头鼓起掌来。直到这一刻,郝金喜僵硬的脸部肌肉终于放松了。

很快,1:1等身复制版的“腾云号”,从上海港运往台湾台中县,这是郝金喜制造的第一列“古董火车”。几个月后,这辆蒸汽机车开始行驶在台中东势客家文化公园,为游客重现当年的运行景观,此事受到东森电视台和日本《朝日新闻》等海内外众多媒体报道,在岛内更是引起很大反响。

“腾云号”的成功使他一下声名远扬,从此大批业务接踵而至,要求订购古色古香的蒸汽机车用于旅游观光,其中就包括西安杨凌农博会游览车等。

古董火车,卖的是“穿越”

目前,几乎国内所有的旅游观光蒸汽机车,都出自他手。而他自己则收藏着一节很珍贵的车厢。它的原主人——艺术家井士剑先生,曾经因为这节车厢在上海双年展上出尽风头。锈迹斑驳的铁轨,乌黑厚重的枕木,井士剑为它取名“移城”。直到今天,看过双年展的人仍在寻找这节车厢的下落。其实它早已静静躺在郝金喜的基地仓库里。

近年来郝金喜完成的作品不胜枚举: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大名鼎鼎的“功勋号”——据说从扶梯登上机车,犹如攀岩。希腊著名蒸汽火车“黑炭”仿制品、法国“希尔号”、上海世博会育乐湾运营的概念电力小火车、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各大林区间运输木材的森林小火车……

除了古董级的蒸汽火车,郝金喜还研发出模拟驾驶虚拟仿真高铁列车,仿真驾驶室与真实的高铁驾驶室相比,在结构、外部装饰、颜色上一模一样。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当回火车“驾驶员”,在“驾驶室”体验到火车行驶的感觉,真实感受列车鸣笛声与障碍物的撞击声等。

另外,郝金喜团队还研发出一款新产品——中国最小的微型蒸汽火车,整体保持了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和各零部件机构,体积却只有正常蒸汽火车的二十分之一,可以乘坐16个儿童或者10个成年人。不久前,他的小火车还在新版《铁道游击队》和《菊子》等电视剧中大出风头呢!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复古火车生产商,郝金喜在短短3年时间里,已向20多个国家出口50多辆蒸汽机车。郝金喜说:“蒸汽火车的辉煌都慢慢退色成为历史了,我们想要用这种方式记住它。”

猜你喜欢

  • 十八岁——年轻的骄傲

    (一)歌不惊人死不休我一直记得18岁的春天。日光温暖,明晃晃的阳光柔软地倾泻而下。学校的白玉兰丰腴地盛开了一树又一树,风一吹,连带着饱满了白兰的歌声。白兰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刚开学时每天都穿一件黑色短袖,搭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因为颜色对比

  • 爱,你用什么证明

    阿宝是个愚蠢的青年,不明白所有急需被证明的东西,都是虚弱的,比如姜阿那所谓的执恋。立秋,可是气温高到能把人蒸熟。昨夜姜阿梦见罗立了,裸着上身,在她的浴室里洗澡。他转身,看着身后的姜阿,向她微笑。然后他们拥抱,亲吻,缠绵。忽然一帮人冲进来,把

  • 凯丽的房间

    5岁时,女儿凯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起先,我可以任意进出为她打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有了隐私意识,不大愿意别人随便进入她的房间,想要进去得先敲门。遇到上学的时候,她会把房门锁上,还在房门上贴了张纸条:此屋不许进! 这也让我无法帮她收

  • 圣无死地,贤无败局

    有一位远房亲戚,我称她为表姐。她开了一家无纺布加工厂。这种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我们这地方开办的人挺多,竞争激烈,一旦市场有变化,便有企业纷纷倒闭。可表姐的厂子却越来越红火,竟成了地方同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作为工业综合协调部门的一名干部,

  • 跑得快也会输

    在北戴河联峰山游览的时候,同行的队伍里有一个小男孩儿,特别善于奔跑,总是跑在队伍的最前面。 跑得太快,离开队伍太远,他的妈妈在后面喊:停下来,别跑了,方向错了,跑得越快错得越远! 一行人都笑,琢磨小男孩儿妈妈的话,点头赞许,看着小男孩儿从错

  • 小南瓜里的大财富

    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家以种植南瓜为主的农场。曾几何时,这里出产的南瓜极受追捧,每到南瓜收获的季节,来这里购买南瓜的商贩和个人便会排起长队。但是,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钟情于汉堡、薯条之类的快餐,南瓜的销路变得越来越差。最近几

  • 旋转以后,静静生活

    慢点,慢点,再慢点,我常常这样提醒自己。习惯了匆忙的脚步,常常忘记放慢脚步,放缓心情,就像一张小纸片,总是在空中不停地旋转着,只顾转身,不曾留意周围,只有在落地之后,才会安静。 旋转以后,静静生活。当我懂得这点时,开始觉得温暖,是在迷茫之中

  • 在心里种下一首歌

    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斜阳渐落,红霞染红了天边。我和家人一起吃晚饭,偶一抬头,见窗外冒出两张粉脸。再一看是阿美和小胖,挤眉弄眼地朝我招手,我会意地冲他们点点头。 妈妈在一旁说道:别着急,多吃点饭。我心里跟猫挠似的,胡乱扒拉了几口,就站起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