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收录日期:2025-08-08 00:20:02  热度:12℃

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改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他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太子赵顼(音xū)

即位,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才二十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青年。他看到国家的不景气情况,有心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仁宗时期的老臣,就是像富弼这样支持过新政的人,也变得暮气沉沉了。宋神宗想,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很好的见解。神宗称赞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宋神宗虽然没见过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现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宁做官的王安石调到京城来。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每逢青黄不接的季节,穷人的口粮接不上,他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到秋收以后,要他们加上官定的利息偿还。这样做,农民可以不再受大地主豪强的重利盘剥,日子比较好过一些。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当管理财政的官,他一到京城,就向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约一万字的奏章)提出他对改革财政的主张。宋仁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把王安石的奏章搁在一边。王安石知道朝廷没有改革的决心,跟一些大臣又合不来,他就趁母亲去世的时机,辞职回家。

这一回,他接到宋神宗召见的命令,又听说神宗正在物色人才,就高高兴兴应召上京。

王安石一到京城,宋神宗就叫他单独进宫谈话。神宗一见面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家,该从哪儿着手?”

王安石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开始。”

宋神宗要他回去写个详细的改革意见。王安石回家以后,当天晚上就写了一份意见书,第二天送给神宗。宋神宗认为王安石提出的意见都合他的心意,越加信任王安石。公元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那时候,朝廷里名义上有四名宰相,病的病了,老的老了。有的虽然不病不老,但是一听见改革就叫苦连天。王安石知道,跟这批人一起办不了大事,经过宋神宗批准,任用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并且设立了一个专门制定新法的机构,把变法的权抓了来。这样一来,他就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了。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青苗法。这个办法是他在鄞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行。

二、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四、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五、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有一次,宋神宗把王安石找去,问他说:“外面人都在议论,说我们不怕天变,不听人们的舆论,不守祖宗的规矩,你看怎么办?”

王安石坦然回答说:“陛下认真处理政事,这就可说是防止天变了。陛下征询下面的意见,这就是照顾到舆论了;再说,人们的话也有错误的,只要我们做的合乎道理,又何必怕人议论。至于祖宗老规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

王安石坚持三不怕,但是宋神宗并不像他那么坚决,听到反对的人不少,就动摇起来。

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一连十个月没下雨,农民断了粮食,到处逃荒。宋神宗正为这个发愁,有一个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宋神宗,说旱灾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职。

宋神宗看了这幅流民图,只是长吁短叹,晚上睡不着觉。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停止新法。

王安石眼看新法没法实行下去,气愤得上书辞职。宋神宗也只好让王安石暂时离开东京,到江宁府去休养。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刚过了几个月,天空上出现了彗星。这本来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预兆。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对朝政提意见。一些保守派又趁机攻击新法。王安石竭力为新法辩护,要宋神宗不要相信这种迷信说法,但宋神宗还是犹豫不定。

王安石没办法继续贯彻自己的主张。到第三年(公元1076年)春天,再一次辞去宰相职位,回江宁府去了。

猜你喜欢

  • 汉武帝一共有几个女儿?她们的结局是好是坏

    都说秦皇汉武,在中国古代史上,唯有汉武帝能与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相提并论。但是,就是这么一位千古一帝,他的所有女儿却无一善终,这又是为何呢?一般来讲,父亲对女儿都会更疼爱一些的,武帝自然也是如此。根据史书的记载,武帝一共有6个女儿,她们分别是卫

  • 瑾妃的生平简介 瑾妃是怎么死的?

    光绪皇帝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他这一生都和慈禧密切相关,尤其是他那不幸的婚姻,更是慈禧一手造成的。光绪帝的后宫妃子很少,加起来一共只有三个人,一位皇后再加上两位妃子,她们分别是隆裕皇后、珍妃和瑾妃。在这三人中,光绪最爱的就是珍妃了,但是珍妃

  • 王莽之女孝平皇后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她

    孝平皇后王嬿是篡汉贼王莽的亲生女儿,她的父亲为了当上权倾朝野的国丈,逼着太皇太后答应了8岁的她与12岁的汉平帝刘衎的婚事,让她做了皇后。两年之后,王嬿10岁时,王莽趁着腊日大祭的机会,用毒杀死了汉平帝,王嬿就此成为寡妇,被尊为皇太后。有时候

  • 汉武帝的首任皇后陈阿娇简介 陈皇后为何被

    结婚的时候男女双方为什么要互换戒指呢?因为这个时候的戒指不是一个装饰品,而是承诺的载体。这是现代男女对婚姻、对感情的定义,而古人对感情也有着非比寻常的看重,例如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定情信物,就代表着男女双方对彼此的承诺和情意。自古以来,有许多

  • 中山太后冯媛是谁?冯媛是古代十分著名的挡

    圣人孔子曾说:世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历代女性的枷锁,世人多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有了才就不好管教了,所以对女子很是轻视。古代女子大多不识太多字,除了那些贵族和书香门第出身的女子,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只会缝缝补补,做饭倒茶之类的事

  •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终于有一天,陶罐忍不住争辩道:“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不等陶罐说完,铁罐咆哮道:“

  • 机遇背后有智慧

    一种饮料,品质不错,销路不好。公司便向社会征集销售策略。一个青年说:“饮料包装盒大有文章,不妨印上纯美而传奇的微小说,将饮料更名‘爱她就捧她’。不断征集微小说,每月一换。”饮料公司采纳了此建议。果然,此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参与,很多参赛者成了

  • 人生重在选择

    从前,有兄弟两个,他们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朝夕相处,但性格却迥然不同。他们拥有同样痛苦的成长经历:父亲酗酒,专横,不负责任,并因此多次被捕入狱。哥哥变成酒鬼,辍学后结了婚。他常常对家人拳脚相加,懒于工作并经常惹是生非,是警察局的常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