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卫立煌虎口脱险

卫立煌虎口脱险

收录日期:2025-08-08 02:55:35  热度:10℃

1949年1月,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退居奉化。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为国共和谈打下基础,其中一条就是释放政治犯。在这样的气候下,李宗仁下令撤销包围卫立煌住宅的宪兵。不过,监视卫立煌的特务,自称只听命于逃往台湾的特务头子毛人凤。没有毛人凤的指示,他们不敢擅自撤离。

卫立煌预感到时局将要出现转机。

朋友来访

一天,卫立煌收到一封信,来自于江北扬州一个寺院的方丈。

早在20年前,卫立煌参加龙潭战役,曾在这个寺院小住,并与寺院方丈成为朋友。如今,方丈想请卫立煌到江北寺院散散心。

卫立煌明白,这分明是江北的朋友以方丈的名义,劝他渡江。这时,长江以北基本上都在解放军的控制之下。渡过江,意味着自己得到了自由。

在这个非常时期,沿江戒严,两岸之间不见舟楫,渡江是不可能的。

这天,一个满口苏北口音的人昂首走进大门,径直上了二楼。此人乃是卫立煌的老朋友李明扬,抗战时期,曾任第三战区苏鲁皖游击总指挥。

李明扬开门见山地说:“千万不能去台湾。到了台湾,蒋介石一定会对你下手。”

“依兄之见,如何行事?”

李明扬附耳说:“赶快逃跑,一出南京城,你就脱离了危险,设法先到上海,然后乘船到香港。”

卫立煌认为方案可行,即与夫人商议,首先是要解决眼前的特务,交由副官张学成处理。

吓退特务

张学成跟随卫立煌多年,骁勇善战,枪法娴熟,深得卫立煌的信任。

张学成对特务小头目说:“现在,李代总统已有手谕,撤出总司令家的一切军警,包括你们。你们为什么还不走?还想在此捞什么油水?”

宪兵一走,特务们已觉势单力孤,没有底气,见此架势,更是心慌。特务们硬着头皮说:“我们也是听上级命令行事。没有命令,怎敢撤离?”

张学成说:“现在,李代总统的命令,就是最高命令,你们是不是军人?总司令已经发话,限你们一小时内撤走。老子打日本人都不怕,枪林弹雨不知经历多少,难道还在乎你们几个?”

特务们在卫家多时,知道其勤杂人员都是经过战场考验的,身手不凡。真要动起手来,自己根本占不了上风。随后,特务们知趣地搬到主楼外的汽车房里。

卫立煌的活动余地,随之增大。接着,司机开始试用汽车。他借故将搁置多时未用的汽车开出去遛一圈,结果特务没有阻挡。司机不动声色,悄悄将汽油加足。

逃往上海

一转眼,到了春节,卫家依然冷冷清清,没有一点节日的气氛。特务们百无聊赖,无所适从。几个家住南京的特务自行回家。还有几个住江北的,回不了家,不停地抱怨:“干这一行,真他妈的不是人。”

张副官走过来,说:“都过年了,怎么还不回家呀?”

“不瞒你说,混了这么长时间,连买一张车票的钱都没有。”

张副官给了一些钱。最后几个特务,连连称谢,转身走了。

卫立煌随即行动起来。他剃掉留了几十年的胡须,穿一蓝色棉袍,头戴瓜皮帽,足蹬老棉鞋,戴上眼镜,俨然就是一个小镇的私塾先生。

当夜,在不时响起的鞭炮声中,卫立煌带着几个久经沙场的卫士,悄然上车,驶离家院。

此时,国民党害怕解放军强行渡江,沪宁一带的部队部署在沿江一线,注视着波涛涌动的江面,对于背后公路上的交通,无暇过问。卫立煌车行一路,非常顺利,华灯初上,进抵上海。

上海的混乱,明显超过南京。

汤恩伯的部队集中上海,声称“保住上海半年,国际间就会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就能直接参战”。其实是想争取一点儿时间,保卫上海码头,把储存在上海的大量黄金、白银、文物及其他物资抢运到台湾。

卫立煌悄然抵达上海,自然不会引起注意。

冲出樊篱

卫立煌走后的第二天,卫宅一如平常。有一个家住南京的特务,有些不放心,特地返回卫宅,观察动静。

张副官忙招呼特务喝茶。正巧邮差刚刚将报纸送来,张副官拿着报纸对女仆说:“快把报纸送到楼上,给总司令看。”

特务见没有什么异常,放心地离开了。

这天下午,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打来电话,要卫立煌接。夫人韩权华赶紧代接。吴传达蒋介石的指示,要卫立煌赶紧赴台湾。韩回答:“我们正在准备,俊如要带老太太一起走,现已去芜湖接人。你转告蒋先生,我们一准备好,立即动身。”

吴忠信知道卫立煌是孝子,接母亲去台湾也在情理之中,故未多问。

当晚,卫立煌的车子返回南京。司机告诉夫人,总司令赴上海,一切顺利。

韩权华这才放下心来。次日晨,车子又一次从卫宅开出,坐着韩权华及张副官等人。

告别自己的家,韩权华催促司机快开,唯恐横生枝节。卫立煌与韩权华在上海会合,立即驱车码头,登上一艘前往香港的英国客轮。

直到轮船离开码头,卫立煌才真正松了一口气。他和夫人暗自庆幸,终于冲出樊篱,获得自由。

猜你喜欢

  • 王立群:揭秘秦始皇的生父异人生平

    选自王立群博客:读史札记28:机会来了,躲都躲不过人皆有才,只是大小有异,门类有别,关键是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因此,机遇对人生来说太重要了,有时候,它比才华更重要。道理很简单,只有机遇才能让人们展示自己的才能。秦始皇的生父异人(子楚),

  • 古代避讳的故事:李贺犯讳 晋进风波

    全国叫“国庆”的人无计其数。姓名相同,如今是常见的事,并没什么是非,可在古时,姓名“相同”,会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非。如果与帝王的姓名相同,那怕是同一个字,或是一个字同音,都是不许可的,往往会受帝王讳名之祸。《容斋随笔·帝王讳名》中曰:“帝

  •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对赵云的评价较高,且看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吧!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

  • 朱德与四位夫人的爱情故事

    一、萧菊芳1912年秋天,朱德同昆明师范学院学生萧菊芳结婚了。这时候,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年轻教官,许多人都很关心这位年轻少校的婚事。在朋友的巧妙安排下,朱德来到萧菊芳家里。菊芳对这位年轻英俊的少校颇有好感,见到朱德时,羞答答地同朱德说了

  • 朱德的故事五则

    一、“我宁可饮弹身亡……”1935年初秋,一个和风轻拂的日子,这一天,朱德带着几个警卫和参谋人员,来到黄河上游的草地--噶曲河。他一面观察河水,一面派人测试河水的深浅,为红军渡河作准备。谁也不曾料到,就在这天晚上,张国焘竞然采取突然行动,下

  • 雷锋小时候的故事

    1947年,雷锋的妈妈死后,7岁的小雷锋成了孤儿,贫苦的叔祖母收下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叔祖母家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雷锋年纪虽小,但生活的磨难,使他过早地懂事和成熟了。为了减轻叔祖母家的负担,小雷锋经常上山去砍柴、放牛,做

  • 王阳明的故事:开门犹是闭门

    王阳明先生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对不起!这

  • 当苏轼变成苏东坡后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苏东坡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