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种花的邮差

种花的邮差

收录日期:2025-08-07 21:22:11  热度:10℃

种花的邮差

邮差李华是一个平凡而勤奋的人,他每天早晨都骑着自行车来到邮局,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他背着一个沉甸甸的邮包,一袭蓝色的制服,真是一副标准的邮递员形象。

然而,与其他邮递员不同的是,李华在送信的过程中,不仅是按图索骥地将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他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在每个收信人家门口种上一盆花。

这个特殊的使命源自于李华小时候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经常在家乡小镇的花坛前驻足凝望,被五彩斑斓的花海所吸引。他对花卉的种类了如指掌,知道每一种花的花期和养护方法。他相信,花朵是生活的点缀,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有一天,李华在送信的路上看到了一个住在村子边缘的老奶奶,她养了一只瘦骨嶙峋的小狗。李华被老奶奶的善良和孤独深深触动,决定在她家门口种下一株金盏花,希望能为她带去一些温暖和快乐。

从那天开始,李华每天都在送信的过程中为各个收信人家门口种上不同种类的花朵。他将花篮放在自行车车后的挂篮里,每到一处就取出花朵,细心地挖个小坑,轻轻地将花根埋入土壤,然后将土壤轻轻拍实。

人们对这位种花的邮差很是好奇,纷纷拿着相机、手机拍下他种花的瞬间。有些人送上一句赞美的话语,有些人流连忘返地观赏李华种下的花朵。人们开始注意到每天打开门口的那份惊喜,一份包含快乐和关怀的惊喜。

渐渐地,整个村子都知道了这位种花的邮差。人们开始主动向李华提供他们自己埋葬前亲人所留下的花种,希望他在收信的同时也能为逝者祈福。李华欣然接受了这个请求,认真地将每一粒花种种在逝者家门口。

在李华的悉心照料下,花朵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花瓣。整个村子都沐浴在鲜花的香气中,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前进的勇气。

每当李华收到一封感谢信时,他都感到无比的欣慰。这份工作不仅给了他自己快乐,还让他成为了整个村子关注和赞美的焦点。

时间如白驹过隙,李华已经成为了这个小村子的传奇。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孩童,都渴望着有一天能够亲眼见到这位种花的邮差。他们都希望李华能在自己家门口种下一株花,并为他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每当太阳升起或夕阳西下,李华用种花的邮包换下平时挂在自行车后的包裹篮。由于没人寄信,邮局的工作日益减少,而李华则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花坛上。

李华的种花事业持续了许多年,直到他步入花田。当他离去的那天,整个村子的花朵都凋落了,仿佛在为这位种花的邮差送行。然而,人们依然会怀念他,怀念他的善良和神奇的种花功力。

种花的邮差,他如同一缕芬芳的清风,穿越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将希望、温暖和关怀播撒在每一个角落。他用行动告诉世人,善良和关怀,从一个人的点滴付出开始,能够带给整个社会美好的改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温暖的邮差,用自己微小的举动,为他人的生活带来一丝快乐和关怀。我们都可以种下一颗颗真挚的友谊之花,用善良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像这位种花的邮差一样,播撒幸福,点亮生活的希望。

猜你喜欢

  • 把梦想贴在右上方

    把梦想贴在右上方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即将在他所有的城市开培训班,他赶紧报了名,东拼西凑才交上这费。他希望能通过这次培训改变命运,可开堂第一课“走火”让他傻眼了。所谓走火,就是在17米长的地止铺着烧得旺旺的木炭,炭

  • 他擦了五年玻璃后成为百万富翁

    他只身从农村来到城市,只有初中毕业,身体非常单薄,只能找点比较轻的体力活干。他到了一家保洁公司,主要工作就是擦玻璃,公司管食宿,每月工资500元。他很满足,干起活来十分卖力。有人问他:“你这么小,为什么不在家上学,出来受罪赚这点钱”他说:“

  • 用鼻尖写出的字是多么香甜

    用鼻尖写出的字是多么香甜鼻尖仅仅是用来呼吸和闻东西的吗?不,28岁的湖南女孩黄扬说,在她这里。鼻尖还是用来写字的,而且,用鼻尖写出的字真的好香啊!對于黄扬来说,她只能用鼻尖来圆自己的写作梦了,因为她是徐动型脑瘫患者,双手不受控制,无法站立,

  • 并不会怎样

    并不会怎样曾经每天骑着脚踏车上班,一晃也好几年过去了。突然某天,真的是突然,心想我不开车了,试着减掉一向觉得不可或缺的依赖,看看会怎样?车卖掉后,从此不必定检,不必缴燃料税和牌照税,不必付停车费,不必买车险,不必按时洗车和暖车,不必对油价敏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LawnChairLarry,1949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童年的时候,Larry每天看越战新闻,他很崇拜飞行员,所以他决定做一个飞行员。在18岁的时候,他报考美国空军学校,因为视力不过关被淘汰,然后考地勤,19岁那年拿到了

  • 栽跟头要趁早

    栽跟头要趁早若没有17岁那年乡试失意的经历,也就不会有董其昌后来的一举成名。因此他说,栽跟头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日后的成就也不会那么高!隆庆五年(1571年),在松江府(今上海一带)的乡试中,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高中第二名。这本是一件高

  • 要想爬山,就会有路

    要想爬山,就会有路在炎炎的烈日下,剧组里人来人往,忙碌异常。导演正坐在椅子上俯身和身边的助手研究下一步拍摄的细节问题。忽然,导演发觉有一个从没见过的年轻人站在了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导演好奇地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清瘦的年轻人。“你是什么人

  • 成长是生命最大的犒赏

    成长是生命最大的犒赏她出生在英国格温特郡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在一家实验室做技术员。小时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镜,爱好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