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家有巧媳妇

家有巧媳妇

收录日期:2025-08-07 21:54:32  热度:8℃

1.祸从天降

清朝末年,民间约定俗成,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这年的大年初二,闷丫娘一大早就往村口走去,打算接闺女闷丫回娘家。

一想到闺女,闷丫娘的心里就堵得慌。闷丫去年出嫁,嫁给了镇上的李家。这李家倒是个富户,开着一家卤菜馆,生意红火,家里青砖房院、高骡大马,该有的都有,可关键是不该有的也有,这李家有着一个“活夜叉”。

活夜叉是闷丫的大姑子,她为人又刁又狠,人们背地里就给她起了这么个外号。早几年她嫁过人,嫁过去后因为她性子泼,三天吵两天闹,把家里搅得狼烟四起,害得她男人得了气鼓病,时间不长就死了。活夜叉被婆婆撵回了娘家,不但没收敛,反而活得更肆意了。闷丫过门后,活夜叉算是瞄上了准儿,想尽法子欺负她,挑拨兄弟三天两头打媳妇。性子绵软的闷丫整天过得提心吊胆。

两个月前,闷丫生了个闺女,闷丫娘去探望月子,只坐了一会儿,活夜叉就灌了她满耳朵的风凉话,说什么败兴人、不是旺夫的命,头胎生丫头,好谷子都填了粪坑……气得闷丫娘饭都没吃一口就走了。

闷丫娘想着闺女,不觉已到了村口。此时村口聚集了不少乡亲,有人一见闷丫娘过来,便喊道:“闷丫娘,咱村就数闷丫的婆家富,我们今天可要抢你家的‘回娘馍’吃个够。”

闷丫娘听了,忙笑眯眯地接话:“好,好,吃‘回娘馍’,福财双得!”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当地的一个风俗,大年初二,回娘家的闺女都要给娘家送“回娘馍”。这“回娘馍”可不是一般的白面馍,做“回娘馍”,要用上等的新麦子磨面,再用极细的箩筛过三遍,直到筛出来的面粉细得喘口大气都能吹散。然后打甜井的水来和面,面和好后经过三揉三搓,醒发成筋力十足的面团,再揉成又圆又光的生坯,烧起旺火蒸。馍蒸好了,屋里院外都弥漫着清甜的麦香。这馍咬上一口,不软不硬,满口甘美。因为“回娘馍”形状圆圆的,象征着团团圆圆的福气,又因它是发制出来的面食,带着来年“发”的彩头,人们图这个吉利,初二一早就迎在村口,抢吃各家闺女带来的“回娘馍”。

这时,从村外远远地来了一辆马车,有人喊了一声:“有闺女回村了!”人们忙一齐朝村外看去,就见马车越来越近,这辆马车挺神气,高大的枣红马拉车,车上还搭着蓝布围幔,不用说,准是个富裕人家。

有人就说:“闷丫娘,准是你家闷丫来了,别家谁能套这样的车?”闷丫娘闻听,赶紧往前凑。马车到了跟前,果然,从车上跳下了闷丫的丈夫李友二。他个子不高,粗粗壮壮的,此时他站在众人面前,不知怎的竟有些手足无措。他不自然地冲着闷丫娘低低喊了声“娘”,便不做声了。

乡亲们都乐了,他们觉得这是姑爷腼腆,有人就冲着马车里喊:“闷丫,快把‘回娘馍’拿出来。”话音刚落,车帘里果然递出个挎篮。有个乡亲手快,一把接过来,掀开盖布就要拿馍,可这拿馍的手刚伸到一半就停住了,大伙直愣愣地盯着挎篮里边,都是一脸惊恐——只见挎篮里躺着几个蔫蔫瘪瘪、半生不熟的“回娘馍”,样子难看不说,更让人瘆得慌的是,每个“回娘馍”上都点着一个大大的白点儿。

“这是‘丧馍’!”有人惊恐地小声说,人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闷丫娘的脸色立刻变得煞白煞白的,她哆嗦着问姑爷:“这是怎么回事?”

李友二吞吞吐吐地说:“娘,闷丫没了,她昨夜……跳井了。”

闷丫娘一个愣怔,突然疯了一样扑向李友二,哭喊着:“我好好的闺女怎么就没了,你还我闺女……”乡亲们也都懵了,心想闷丫没了,那车帘子里往外递馍篮的人是谁?

这时车帘一掀,从里边蹿出一个人来,只见她瘦条子身形刀条子脸,长着一双老鼠眼,再配上一张地包天的兜齿嘴,说起话来嘴角还一歪一歪的。她不是别人,正是闷丫的大姑子,那个活夜叉。

她怎么跟来了呢?因为李友二是个没主意的憨性子人,遇到大事就有些傻眼,只有听活夜叉吩咐的份了。这活夜叉呢,她恨闷丫大年初一寻死,给她家添了晦气,所以便出了这个缺德主意,在初二一早给闷丫娘家村里送“丧馍”,让全村人都接晦气。

话又说回来,闷丫好好的怎么跳井了呢?说起来,这也是让活夜叉给逼的。

那时人们过年,讲究在家里边热闹,没人下饭馆,所以一到年三十,饭馆都关门封灶,伙计们都拿着封赏回家。闷丫婆家开的是卤菜馆,伙计一走,家里一应杂务全得闷丫一个人干。她直忙到初一晚饭时,趁着一家子吃饭,才有空去蒸明天给娘带的“回娘馍”。正忙着呢,孩子哭了,孩子一哭,闷丫的瞎眼婆婆心疼了,她让儿子把孩子抱过来,喂上点汤水。李友二刚要去抱,活夜叉不愿意了,她一拍桌子吼道:“哪有大年初一老爷们抱孩子的?初一抱了,你得抱一年!”说着话,一步窜到屋里,拎起孩子来到灶房,往闷丫怀里一扔,便骂开了:“你个败兴人,给娘家蒸馍看把你上劲的,你的丫头片子嚎丧,你没听见?成心添堵是不是?我让你蒸!”说着一扬手便将冒着热气的笼屉掀翻,屉里的馍“噼里啪啦”滚了一地。

闷丫憋屈啊,看着滚了一地的“回娘馍”,想想自己一年到头受的窝囊气,明天没有“回娘馍”怎么进村?娘的脸往哪儿放?越想心里就越窄,她把孩子奶足了放回屋,狠了狠心,一头朝院里的那口井扎去……

2.凤姑续亲

闷丫一气之下寻了短见,活夜叉害了人不愧疚反而生气了,她要送“丧馍”来报复。此时她见乡亲接了“丧馍”,心里乐开了花,便吩咐兄弟赶紧回家。不料兄弟被他丈母娘撕扯着脱不了身,活夜叉的泼性上来了,一指闷丫娘,兜齿嘴上下翻飞:“你闺女自己跳的井,没有哪个推她吧?这叫神仙地难留该死的鬼!还你闺女?我还让你还我家一口井呢,好好的甜水井让这死鬼糟蹋了……”

一番话把闷丫娘气得浑身打颤,一口气没接上,直直地就倒了下去。乡亲们见闷丫娘气昏过去了,赶紧七手八脚地救人。等闷丫娘这口气缓过来,活夜叉他们早走了。

真是欺负人到家了!人们摇着头,只好先把闷丫娘背回了家。到了家,闷丫娘躺在炕上干瞪着眼,不哭也不闹。请来的郎中说,她这是连悲带怒,气堵心窍,这口气窝在那里下不来,时间长了恐怕得要命。乡亲们看着直叹气,谁都束手无策。就在这时,只听“咣”的一声,从大门外闯进来一个人。

猜你喜欢

  • 爱,这么疼

    对着箱子,我泪流满面。疼,一层层漫上来……一我从小就不喜欢她,因为她总是打我。从外面玩累了跑回家,我总是习惯地一边大喊一声“奶奶”,一边到处找吃的。她就会踮着脚走到我后面,抬起手,在我屁股上猛拍一巴掌,大吼:“我让你叫奶奶!”我的屁股火烧火

  • 用你的翅膀飞翔

    小时候,我就知道她和别的妈妈不同。别的妈妈都会说,看,妈妈养你多辛苦,你长大了要对妈妈好。她从来不说这样的话。同龄的孩子大多会被家长逼着去上各种才艺课外班,钢琴、书法、奥数等,她却从来不让我在作业之外再去和课本纠缠。我喜欢科幻书,她就买给我

  • “绿叶”儿子,老妈为你骄傲

    爱心教育让儿子人见人爱 今年41岁的焦素芸是河南洛阳一家大型机械厂的高级工程师,丈夫孟德信在政府部门上班,两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1995年,儿子孟彤呱呱坠地,给家里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笑声。同天下父母一样,焦素芸夫妇对儿子寄予了很大期望。可

  • 黑山老妖与惹祸精

    1我坚信,这丫头是上帝派来惩罚我的。三个月大,她就成功实施了一次抢劫。半夜我正睡得迷迷糊糊时,感到耳朵被人轻轻扯了一下,用手一摸,左耳上的金耳环没了。那两天小区里入室抢劫案闹得正凶,我怕屋里进了贼,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但半晌儿也没听到有别的响

  • 满树槐花遮望眼

    不喜欢槐花。总以为槐花是吃的,就像一道菜,它只是食物,不是风景。正因如此吧,我对槐花的态度很粗暴,就像对母亲,总是一副张牙舞爪的面孔。经过市场,被一阵清香俘虏,是槐花!我舔舔嘴唇,记忆里、舌尖上,满是槐花的味道。我忙给母亲打电话,问家里的槐

  • 奖章里的秘密

    那年她19岁,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娃。她结婚不到半年,有一队八路军路过她所在的村庄。得知部队马上要开赴前线,村里很多年轻人都报名参军。她动员男人也去,但男人有些犹豫。新婚燕尔,他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如花似玉的她。可是她坚决主张他去,因为她的父母

  • 我亲爱的文艺老青年

    推开病房的门之前,我在医院的楼下徘徊了一刻钟。六月的树阴下,阳光斑驳,我用一只手压着另一只手的虎口,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再把它吐在阳光里,转身、推门。那天去看她的人很多,挤得房间满满当当,但是当我从进房门的第一秒开始,她的目光就一直黏在我身上

  • 有种亲恩叫白发胜似雪

    我的母亲是卖豆腐的。从生下来那天起,我的身边一直只有她,问起爸爸,她总是含糊而过,再逼急了就会告诉我“他在好远好远的地方看着你。”其实,这都是骗人的,我在这种欺骗里成长着,渐渐仇恨着,直到上小学,学校让填家长栏里的父亲名字,我终于对再次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