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杜甫之死

杜甫之死

收录日期:2025-08-07 21:10:03  热度:11℃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但长者也曾年轻,温厚的人也有狂放的一面。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杜甫在后人面前呈现的,也许是另一种面貌。

交游:因为狂傲差点被杀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被称为文学史上的大事。他们一起在山东一带漫游,一起拜访当时著名的道士。杜甫这样形容他们的日子: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即便多少有点夸张,那也是狂放不羁了一一这就是青年时期的杜甫。在盛唐这样一个时代,人们胸襟开阔宏大,思想生气勃勃,狂放被认为是自信健康的一种美,所以李白的洒脱那样受人景仰,所以杜甫也自然流露着时代的骄傲。他们一起登临高台,慷慨怀古、纵论天下,令周围的人艳羡,又令人们觉得高深莫测。

杜甫自己也曾经回忆年少时的轻狂,那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杜甫。和李白一样,杜甫也是满腔治国平天下的狂想。不同的是,当时的李白已经从长安铩羽而归,而杜甫却正怀着一肚子好梦准备去碰碰运气。

杜甫在长安四处碰到的都是墙壁。即使这样,他依旧带着几分年轻的狂傲。在给唐明皇的上书中,毫不含糊地自称才华绝不在汉代的文学大家杨雄,枚皋之下。在今天看来,杨雄、枚皋的成就声名远不及杜甫,但在当时,杜甫的这种说法,就好比现在某人自称和鲁迅不相上下一样。杜甫目空一切的气势,实在也不比李白差多少。

中年之后,杜甫仍然不时露出狂态。他在四川的生活,是后半生为数不多的安定日子,这全靠他的故交、剑南节度使严武的照应。但是,杜甫对严武也经常漫不经心。和严武见面的时候,杜甫经常连帽子都不戴,这在当时是极其失礼的举动。传说中最邪门的一次,喝醉的杜甫坐上严武的座位,瞪着严武说:严挺之还有这样的儿子!直呼别人父亲的名讳,同样也是当时的大忌。杜甫这完全是借酒撒疯了。

严武对杜甫虽然一贯友善,但身为一方军阀,严武脾气暴躁是出了名的,为小事杀人那是常事。杜甫这样没事就摸老虎须子玩,严武尽管没有马上发作,心里却动了杀机。一天,严武召集部下准备去杀了杜甫,要不是严武的母亲及时救杜甫,我们今天就看不到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样的诗句了。

在杜甫的吟诵中,人们总是看到一个关心民间疾苦、善良又热心肠的老人,很难把那和那种轻狂对照起来。或许,人性的复杂多面正是这样吧。

从政:最后只好消极引退

杜甫的诗歌时常出现放歌纵酒的描述,中间多少能够体现出一点他的疏狂。而他的固执倔强,好像却不容易看到。

安史之乱爆发后,宰相房琯率兵与叛军大战失利,被朝廷罢官。杜甫此时刚刚当上了负责进谏的左拾遗,就向同样登基不久的唐肃宗上疏,认为房琯没有大罪过,应该仍旧给予重任。这还不算,在朝廷上面见唐肃宗时,杜甫盯着这件事情不放,纠缠不休。

除了态度异常坚决外,大约他又犯了老毛病。说话有点没上没下,终于把唐肃宗弄火了。下令审讯杜甫。这次是宰相和御史出面求情,大意是杜甫说话虽然没分寸,但也算尽职尽责,杜甫这才免了刑罚之灾。

而侥幸逃过一劫后的杜甫居然还不见好就收,再次上疏为房琯的事情喋喋不休,很有点不知死活的劲头。这种不屈不挠的脾气和唐朝初年的名臣魏征非常相似,不达目的决不收手。但魏征风云际会、恰逢明主,遇到了唐太宗这样千古少见的头脑清楚的皇帝,才成就了一代谏臣的名声。纵然如此。唐太宗还经常被气得嚷嚷,要杀了这个不知进退的家伙。

杜甫碰到的唐肃宗可就没那么明白了,从此就不怎么搭理杜甫,不久便找了个借口远远地把他打发了事。在严武手下当差时,杜甫还是旧习不改。杜甫和严武幕府的同僚不和,干了一段就不耐烦了,请求严武批准辞职。严武没有答应,杜甫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报告申请。碰上这样的倔脾气,严武大概也被磨得受不了,只能让杜甫回草堂当平民了。

这个事件看来是杜甫一生的一个转折,从在唐肃宗中央政府的积极进取,到在严武地方政府的消极请辞,杜甫从政的热情似乎消退了。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对国乱民困的忧虑始终如一。

生存:一半饿死一半撑死

政治上不得志是一种不幸,但杜甫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他生活的潦倒,他后半生最大的敌人竟然是饥饿。

初到长安不久,父亲去世使杜甫失去了经济来源,很快生活就陷于困窘。他曾采草药出售以糊口。曾经去买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但这些都救不了穷,十来天没米下锅的情形也不少见,他不得不奔走于豪门和亲友之间,乞求一点援助。

杜甫在长安有一个晚辈,为了蹭一顿饭,杜甫时时到那里走动。这个晚辈混得也一般,杜甫去的多了,他虽然表面上不便说什么,给人气受的事情难免做点出来。偶尔运气好了,有人同情杜甫的处境,热情招待他一次,就足以让杜甫感激不尽了。

这种生活状态,杜甫在长安坚持了10年。等杜甫弄到一个小官的职位时,已经有点太晚了。他上任不久回家探亲,进门听到的是小儿子活活饿死的噩耗。一代诗圣流落到这步惨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原来不只是眼见,还是切身之痛。

安史之乱时,饿依然是杜甫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流离失所的岁月里,他拾过橡栗、挖过野芋,辗转挣扎到四川时,已经一身是病。在杜甫的诗中,流露出对贫苦民众那么真切的同情哀怜。又何尝不是他本人的付出太过沉重了。

杜甫的死也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杰出诗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大概令后人感到不安,于是人们对杜甫的死因做了种种解释,并推断出溺死、病死等各种说法。然而,纵然真是这样,对诗人本身的痛苦也没有任何补益。他以他的颠沛痛楚见证了盛世唐朝的没落,他那些伟大诗篇,就是他一生悲苦的哀鸣,也是一个辉煌时代走向终结的哀歌。

猜你喜欢

  • 酒桌上的胡适

    除“胡适博士”外,胡适还有一个著名的头衔——“我的朋友胡适之”,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交际之广和人缘之好。当然,交友遍天下的胡适,酒局肯定也少不了,对此有梁实秋的文字为证:“胡先生交友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徐志摩风趣地

  • 每天只有5分钟

    著名音乐家王健,4岁就随父亲学习大提琴,9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王健10岁时,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访华。斯特恩将王健的演奏摄入名为《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的大型新闻纪录片。该片于1981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在

  • 我是哈佛校长,不是女校长

    2015年春天,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第二次访华,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并在清华大学做了演讲。68岁的福斯特是哈佛大学379年的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校长,她时常纠正别人:“我是哈佛校长,不是女校长。”而她的不拘一格不是从当上哈佛校长

  • 詹姆斯哈登:不想投篮的超级球星

    斯科特佩拉从未忘记他与火箭队球星詹姆斯哈登的一段对话。那还是2005年,他们都在加利福尼亚莱克伍德的阿蒂西亚高中,佩拉是篮球教练,哈登是高二球员。“哈登,你为什么不投篮?”“教练,我不想让人觉得我很自私。”“如果我们想赢球,你必须投篮。”“

  • 10美分的回报

    20世纪初的美国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知名的私立学校,但公立学校却还是很少。身为教师的艾丽丝深知教育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也能有学上,她决定自己筹集资金在当地兴建一所公立学校。艾丽丝听说有个叫亨利·福特的汽车商很有钱,而且经常资助一

  • 以正治国者周恩来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

  • 杨丽萍:孔雀开屏需要的放弃与坚持

    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女人。她坚持舞蹈的原生态和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

  • 闫妮:随遇而喜

    “我想追求的是一种像水一样的东西:有型,但是不定型,可以随着角色的需求而变化。水是往低处流的,比较低调,随缘,流到哪儿是哪儿。但是水滴又可以穿石,具有自己的特质和力量,只要恒久坚持就能够达到目的,达到内心的一种高度,总之都是随缘。”从最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