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红颜奇匪

红颜奇匪

收录日期:2025-08-08 03:27:55  热度:8℃

清朝顺治年间,江西南康府辖地金沙山突然出现了一队匪盗,他们占山为王,打劫富人的钱财,令当地的官吏和财主胆战心惊。据说这队匪盗的头目竟是一个女子,绰号一枝寒梅,生得花容月貌,明眸皓齿,令男人一见销魂。虽然她手下的男人个个虎背熊腰武艺高强,但都甘心被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指挥。他们屡屡击败南康府的武装征剿,令南康府伤透了脑筋。

这年,新上任的南康知府刘新世贴出招贤榜,称如有能人收剿一枝寒梅者,赏黄金千两;打败一枝寒梅者,赏白银千两;有出谋划策者,被采纳且达到效果者,将招进府衙为公差等等。此榜一出,全城哗然。每天都有许多人围观谈论,酒肆茶房也一时热闹起来。

令刘知府意想不到的是,应征者却寥寥无几,偶有一些人来,但在刘知府亲自面试时,皆被他赶出府门。原来这些人都是一些无业混混,想来碰碰运气而已。而征剿山匪,岂是这等轻率之徒能办到的事?所以,榜发出快一个月了,也没有什么好效果。

这天,一辆马车停在了衙门前,从车上下来一个高个男子,声言他是前来应征的,叫堂前衙役速速带他去见刘知府。一看来人气势,衙役们不敢怠慢,立即进去禀报。不一会儿,男子就被带到刘知府面前。

刘知府一见此人,果然与众不同,无论眉宇还是身手,与前些应征者不可同日而语,心头欣喜,但表面还是不动声色地与他交谈起来。

此人自称叫李先锋,不是本地人,常年在外做生意,倒也见多识广。只因最近生意亏了本,路过此地时正好看到招贤榜,就来试一试。刘知府见他谈吐不俗,越发认真对待。当刘知府向他请教剿匪之计时,没想到李先锋呵呵一笑,道:“刘大人为什么总要剿匪,而不想到招安呢?”刘知府惊讶地问:“招安?这种匪徒肯归顺吗?再说,一枝寒梅作恶多端,朝廷怎能放过她?”

李先锋却摇了摇头道:“不瞒刘大人,小的一路走来,曾听到过民间一些传言,都是给一枝寒梅说好话,说她劫富济贫,惩毙贪官,做下了许多叫百姓解恨的好事。”

听过此话,刘知府心里在发火,一个外来之人,岂能在知府面前公开称赞盗贼?可想想,他还是忍住了。现在正是用人之时,招安也罢,剿灭也好,反正能平定这些山匪是当前头等大事。因为前任知府大人就是在剿匪不力上挨了朝廷的严斥而被降职,这次上任之前,自己可是立下军令状的。

当下刘知府只好放下架子,与李先锋商讨招安之事。李先锋要刘知府给他交个底,招顺之后,会不会对一枝寒梅下毒手。刘知府嘿嘿一笑道:“你说呢?”李先锋却正色地告之刘知府,一定要先写下保证书自己才去做这件事,否则,今后他枉在世上为人了。刘知府无奈,只好亲笔给李先锋写了个保证书,李先锋揣在怀里,这才告诉刘知府,明天自己一人先去山寨探听一枝寒梅的口气,然后再见机行事。

次日一早,刘知府亲自送李先锋出行。单人匹马去山寨,本是十分危险的事,刘知府要李先锋带几个人同去,也好有个照应。可李先锋却说,这不是去打仗,多一个人反而使对方生疑,一人更安全。

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第二天一早,李先锋安全下山,给刘知府带来了好消息,说经过他一夜舌战,终于说服了女首领,愿意归顺。不过,她有个条件,必须刘大人亲自去山口迎接。刘知府一听归顺二字,不由大喜,后来见说出要自己亲自去山口迎接,心有不愿。李先锋劝道:“刘大人,说句你不高兴的话,你去山口迎接,并不低下啊,人家毕竟也是一寨之王嘛。”刘知府只好点头答应。为免夜长梦多,归顺的日期定在了第二天上午,到时刘知府亲自迎接并摆酒接风,以释前嫌。

第二天,李先锋陪着刘知府来到山口,早见一支队伍由山道下来,为首的正是一个女人。刘知府一见,不由呆住了,几乎口水都流了出来。可以说,他也见过许多女人,却没有见过这么漂亮高雅的女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他心头的计划更加坚定了。

街上百姓早闻女匪的容貌,都挤着瞧热闹,一睹一枝寒梅的真面目,把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到达衙门,已是午餐时分,刘知府早准备好了三桌酒菜,他把一枝寒梅手下十几人安排在前院的两桌就座,而把一枝寒梅安排在后院,由他亲自相陪。本来他把李先锋也安排在前院,可李先锋说什么也要跟着一枝寒梅,说他要亲自跟她喝两杯。刘知府无奈,只好让他坐在了一枝寒梅的旁边。

酒宴开始,猜拳行令,热闹非凡。可是,不一会儿,前院的热闹却一下子冷静下来。一枝寒梅问刘知府是怎么回事,刘知府派出身边的人过去看后回报道:“他们都已醉了。”刘知府轻松一笑道:“今天是好日子,不醉不休,来,我们也喝个痛快。”这时,李先锋举起酒杯对刘知府说:“来,我们干!”话未说完,人却扑地一下倒在地上。刘知府哈哈大笑起来:“醉了,又醉倒了一个。”这个时候,刘知府色迷迷地望着一枝寒梅,大胆地靠近她身边,要与她干个交杯酒。一枝寒梅却不买他的账,正色道:“刘知府,你可是朝廷命官,调戏民女可是一罪啊。”刘知府早已忍耐不住欲望,索性过去抱住她强行乱吻。正要得逞之时,忽觉脚下被人一扫,人一下子跌坐在地。是哪个这么大胆败坏了他的兴致?刘知府正要大怒,没想到却见刚刚已醉倒的李先锋已站了起来,正怒目圆睁着吼道:“好你个狗官,真是瞎了狗眼,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你知道她是谁吗,说出来吓你个半死,还不快快给夫人赔礼。”刘知府被李先锋骂懵了,几乎与此同时,前院已醉倒的十几人闯进后院来,刘知府吓得面无血色,疑惑地问:“你们怎么就醒了呢?”

李先锋鄙视地看着刘知府道:“你以为我们都不知道你这个狗官在我们的酒里面下了蒙汗药吗?我们早就防着哩。你当我们是什么人,平西王知道吧,你竟敢调戏平西王的夫人,你的脑袋还想不想挂在脖子上了?”

闻听此言,刘知府吓得不住叩头求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枝寒梅难道真的是吴三桂的夫人陈圆圆?她不是远在云南,怎么跑到南康府地带做起了强盗?

没错,一枝寒梅真的就是那个倾国倾城的陈圆圆,她的夫君就是平西王吴三桂。虽然吴三桂在云南是个土皇帝,陈圆圆跟着他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陈圆圆的心里总是不愉快,特别是后来吴三桂不听她的劝说绞杀了南明的永乐帝,她的心情更不好了。她向吴三桂提出想到老家去看看,其实是想到外面去散散心。吴三桂想想也好,整天在家愁眉苦脸的也让他有些厌倦了,便答应了她的要求,派出精兵十几人,装扮成生意之人,护卫着陈圆圆的安全。没想到他们一行途经江西南康府地带时,忽遇一小吏强抢一女子,光天化日之下,岂容这等事情发生,她的手下一出手,便把小吏给打死了。惹下祸端,正好附近有座山林,他们便进去躲避。没想到陈圆圆一时兴起,在此做起了山寨大王,干些劫富济贫的善事,倒也别有一番乐趣。

陈圆圆走后不久,吴三桂又有些放心不下,派出手下李先锋密探夫人的消息,李先锋来到江西一带正好看到了南康府的招贤榜,才知他们已落草在金沙山。

那天李先锋上山一见陈圆圆,便劝她回去。可陈圆圆却嘻嘻笑起来说:“你看我在这儿多开心,正兴头上呢,怎么就回去呢?你去跟老爷说,就说过些日子我再回去。”李先锋正色道:“如今夫人把事情闹大了,官府要派兵来剿灭,再这样下去,如有什么闪失,小人也无法向王爷交代呀。”之后李先锋便把南康府派他来招安的事情告之陈圆圆,说正好就此下台,免得事情弄得太大了,还真不好收场。毕竟吴三桂远在云南,有什么闪失,远水救不了近火。

下山后,李先锋早就窥透了刘知府的色心,他叫手下人把混有迷药的酒倒掉,故意猜拳行令,然后装醉倒,看看刘知府如何表演。刘知府原本还有一条计划,那就是假招安,真捉拿,怎么能放过盗贼?

刘知府早在外院布置好的伏兵不知里面发生的一切,一见陈圆圆走出来,立马冲出几个人,上前来抓捕她。哪料到身后早有刀枪刺来,一时间,打杀一片,不到一刻钟,那些伏兵都被一一制服,李先锋问陈圆圆怎样处置他们,陈圆圆摇了摇头道:“把他们放了吧。”

这样大闹一场南康府,陈圆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搜出府内的银两,尽数散与街上乞丐和穷人,然后飘然而去。

据说,陈圆圆回云南后,没有向吴三桂透露此事,并且叮嘱部下也不准透露半句。所以,历史上也没有记录下这样一段传奇般的故事,只是在南康的民间流传至今,是真是假,终究难辨。

落寇南康,是陈圆圆那段空虚生活中最愉快的时光,后来她遁入空门,与青灯古佛为伴,不知是否与此段经历有关?

猜你喜欢

  • 母亲也很脆弱

    小时候,母亲总骂我像块木头,因为我从小不太会说话。她教训我的时候,我总是以一副恶狠狠的表情和她对立,而我的哥哥和妹妹,都是能言善辩的。因此,3个孩子里,我一直觉得,她最不喜欢我。母亲是个极爱面子的女人,事事都很严谨。她也总喜欢以她的行为方式

  • 买袋面包给母亲

    那天是周末,说好了要同朋友们去逛夜市,母亲却在下班的时候打来了电话,声音是小女孩般的欢欣雀跃:“明天我们单位组织春游,你下班的时候到成风糕饼店帮我买一袋椰蓉面包,我带着中午吃。”“春游?”我大吃一惊,“你们还春游?”想都没想,我一口回绝,“

  • 抚养丈夫私生女,善良母亲几多辛酸泪

    善良的她曾收留了丈夫的私生女。然而,十几年后,丈夫和亲生儿子都离她而去,她只有与丈夫的私生女相依为命。当她身患顽症,却是这份无血缘的亲情温暖着她冰冷的心……爱恨交加李芬早年一直在湖南株洲做小学老师。上世纪80年代,她和丈夫谭坚华生下儿子谭林

  • 这份爱戴着罪名

    父亲60岁生日那天,秦瑜特意从省城往家赶。她给父亲买了一张躺椅,给母亲买了一盆君子兰。教了一辈子学的母亲爱花,说话都带着些诗情画意。而父亲则最讨厌花花草草,从钢厂退休后,他最爱搬个小凳子,坐在小区门口,跟一群老爷子们侃大山。两人兴趣迥异,日

  • 金色温暖调

    莫桑朵抬起头对着小阿姨笑了笑,说了到这来跟她的第一句话。那便是:谢谢你,小阿姨。谢谢你教会我这么多的事情,谢谢你一直这么包容着我,谢谢你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么多的温暖。一莫桑朵打扫完家里的最后一个房间后已经是暮色四合了,透过新家的窗户

  • 妈,亲一下

    1陪伴在妈身边写些这个家的回忆,除了排遣我的愁绪跟对妈的心疼,我更希望这份彼此陪伴的回忆能带给妈力量。我想,应该解释一下一直提到的我妈的自行车。妈不会骑机车,不会开车,只会骑学生时代学会的自行车。记忆中妈的自行车从未新过,她踏轮子的时间比坐

  • 生命中的污点

    妈妈越来越觉得女儿今天有点反常。这不,吃完晚饭就一头扎进房间里,不像往常一样缠着自己说个没完。刚才吃晚饭时,她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还不时偷偷地乐。“难道是恋爱了?”妈妈有点紧张起来,十六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她放下手中洗了一半的碗筷,悄

  • 两个美女的“家”年华

    以前在楼道里碰见她时,她总是拍—下我的脑壳儿,笑眯眯地叫我美女,我也会调皮地回一句:“大美女!”她笑着走出老远。她很时髦,和常年生病的妈妈不同。我想不到有一天,她的身份不再是我们楼上的邻居,而是后妈。我的愤怒和不甘汹涌而来,谁也不能取代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