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马三立的“意识流”

马三立的“意识流”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4:32  热度:10℃

如果在中国相声界论资排辈的话,马三立无疑是健在者中辈分最大的了。侯宝林该叫他师叔,马季该喊他师爷,至于姜昆、冯巩等辈,都该尊他为师祖了——当然新社会不讲究这个,我们一般只称他“马老师”、“马先生”或“马老”等等。

马先生是相声前辈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他念过私立高中,在今天恐怕要相当于大专了。因而他的相声别具一格,按行话说就是“文哏”用得特别多,也就是说很有现代意义上的幽默色彩,有些包袱简直难为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写,我写小说!我上比巴金,下比柳青,超过托尔斯泰,不让巴尔扎克,外国有马雅可夫斯基,中国有马三立!高尔基写《母亲》,我写《二姨》!短篇,中篇,长篇,稿费,源源不断,邮局汇款:‘马三立,拿戳儿!马三立,拿戳儿!’有了钱,怎么办?我先买一棉帽子戴……”

我看这段描写真是了不起的意识流!一个人由写小说想到挣稿费并不新鲜,难得的是他居然仿佛听到邮递员喊他领稿费的声音!尤其马先生在表演时把那句“马三立,拿戳儿!马三立,拿戳儿!”喊得此起彼伏,让观众乐不可支;而最后这位未来伟大作家的理想不过是用稿费买一顶棉帽子戴,这种强烈的反差简直令人绝倒!

马先生平时说话也极其幽默,甚至你根本弄不清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一次相声界在大连开会,他老人家在主席台上作了精彩发言:

“……我就说一条儿,咱们到了海边儿可不准背着领导下海游泳,回头有个大事小情的可没人捞你去。咱们得让领导放心,让领导高兴,领导不高兴就是我们犯错误……”

事后我和姜昆越琢磨越可乐:“领导不高兴就是我们犯错误”?那他们当领导的可太省心啦!仔细一想,这不也是中国某些现象的真实写照吗?后来有一阵和领导接触时我们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儿,弄得领导哭笑不得:“部台领导对这段相声提出的修改意见你们同意不同意呀?”“同意同意。”“是不是有点儿勉强,有点儿不高兴?”“没有没有,我们是怕您不高兴,您不高兴就是我们犯错误!”

猜你喜欢

  • 善于倾听少尴尬

    央视栏目组来我的家乡舒兰市,拍一档反映当地文化的节目,我所在的作协做了很多协助工作。按照央视编导的要求,要拍摄一组关于本地20世纪80年代文学活动的一些镜头,这些宝贵的资料,只有一位老作家手里才有留存。老作家原来住在本地,后来被上级文化部门

  • 看开不看破

    有些人喜歡说“看破红尘”,其实人是不能“看破”的,因为一旦看破,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人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时时不愉快,常常痛苦。那人要怎么样?我以为,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不过很多人分不清楚二者,他们认为“看开”就是“看破

  • 人生拼的不只是智商情商

    ——-1——-我在情绪最低落、最无助的时候,邂逅这本《另一种选择:直面逆境,培养复原力,重拾快乐》。作者谢丽尔提出了“复原力”概念,她是“脸书”的首席运营官,有“脸书第一夫人”的美称。至于她的人生履历,更是让我等普通人羡慕嫉妒恨。她曾担任谷

  • 路径窄处留一步

    有一年,我把一则用心写出的山水游记寄给一位经常联系的报刊编辑。这是一位极其认真负责的编辑。显然是因为版面的限制,稿子发表出来,比原稿精炼多了,原来的意思也在,只是许多我用心的地方没有了。也许是为了说明改稿的缘故,他好意给我寄了两册他们以往用

  • 不一样的结局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非常随意地分给A和B两组训练员,他对A组训练员说这是智力最高的一群老鼠,对B组训练员说这是智力最低的一群老鼠。他让两组训练员分别负责训练这两组老鼠穿行迷宫。半年后,他对两组老鼠进行测试,

  • 攀登绝顶,壮阔人生

    人生漫漫,几多风雨。并不是我们遇到痛苦与困厄,别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也并不是我们哭号与呻吟,都能让别人心有戚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需要的是一股不假外物便内心充实的力量,这就是自信!自信,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小到自叹行迹,为自己加油鼓

  • 活好每一天

    日野原重明是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在行医之余,他还出版了200余部著作,活了105岁。在80岁那年,他写过这样一段日记:“一天当中,午后比上午的时间还要长。那么,人生的午后该怎么度过?我觉得应该选择衡量自己的标尺,以价值观作为首要考量,

  • 去咖啡馆偷听

    埃丽卡是一个广告设计师,总不按常理出牌。一次,她接下了英国国民健康局的一个项目,要设计一款海报,向十几岁的女生宣传“反吸烟”行动。接下项目后,埃丽卡就带着几名助手去伦敦市中心的一家咖啡馆喝咖啡去了。她对助手们说:“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我天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