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雍正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简介 和硕淑慎公主的

雍正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简介 和硕淑慎公主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3:42:05  热度:11℃

康熙最宠爱的儿子是谁?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二阿哥胤礽。胤礽在清朝历史上位置特殊,因为他是清朝唯一一位明立的皇太子。而且更特殊的是,他还经历了两立两废,最终也没有当上皇帝。

胤礽是康熙与原配皇后所生之子,皇后因为生下胤礽难产离世。康熙在胤礽周岁的时候册封为太子,此后亲自留在身边教养。

对于这个儿子,康熙尽全力养育。甚至于在太子5岁的时候出痘,康熙还推了朝政,让内阁帮忙处理,自己则一心一意的照顾儿子。

康熙既是胤礽的父亲,也是胤礽的老师。康熙的儿子中,再没有一个像胤礽这般被康熙留在身边亲自教导的。

对于这个孩子康熙是宠爱的,否则也不会出现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又重新立他为太子的情况。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康熙有那么多儿子,而且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年幼之时还好说,当这些儿子慢慢长大,并开始参与朝政,有了自己的势力之后,各种矛盾聚集。

在多方争斗,诡谲多变的政局中,胤礽最终输了个彻底。胤礽被幽禁,此后再没有复位的可能。康熙六十一年,69岁的康熙帝去世,四阿哥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雍正帝上位之后,收养了胤礽的六女儿为公主,那么这位公主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虽然胤禛在开始的时候,算是胤礽的支持者。但他收养胤礽六女儿为养女,接入宫中教养却并非他仁厚。

如果真的要表现自己的仁厚大度,也不至于只收养一个女儿。雍正帝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政治考虑。

公主与政治挂钩,想必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了。没错,胤礽的这个女儿之所以被雍正帝收养,就是完全出于和亲的需要。

满蒙和亲从努尔哈赤一直延续到清末,可以说是清朝的基本国策也不为过了。大清的公主格格们,和亲蒙古的绝对不少。所以后世有说,清朝的公主日子最惨,便是这个原因。

雍正帝自己有四个女儿,但活到长大的却只有一位,用于和亲蒙古肯定是不够的。反正他是皇帝,自己的女儿不够,别人家的女儿来凑。将半大的姑娘收养入宫,养了几年嫁出去,既给予公主身份上的肯定,也确保满蒙联盟的稳固。

胤礽的女儿大概十四岁被雍正收养入宫,雍正四年封和硕淑慎公主,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为和硕淑慎公主。

雍正十三年,观音保去世,和硕淑慎公主自此守寡。和硕淑慎公主一直活到乾隆四十九年才去世,享年77岁。

仔细想想,和硕淑慎公主的一生实在悲惨。刚出生不久,父亲被圈禁,襁褓中的她也无辜受累。圈禁了十四年被放出,没享受几年好日子,又年轻守寡,孤独的生活了五十多年。这样的公主,还不如不当!

猜你喜欢

  • 钱是怎么来的

    这个故事是父亲讲给儿子听的。在讲这个故事之前,父亲问了儿子这样一个问题:钱是怎么来的儿子的回答父亲总是不满意。父亲说,还是先听故事吧。有一个小孩子,他有个坏毛病,那就是好吃懒做。孩子的父亲时时刻刻都指望他能改掉这个不良习惯。然而那个孩子一点

  • 顾客就是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这是一句服务用语,说的是对待顾客就要像对待上帝一样恭敬地为之服务。这倒不是什么人的本性,而是生存竞争使然。没有好的服务就不会有客人,没有客人商场和工厂就没有办法生存,特别是在美国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所以,各个商家无不使出

  • 一次别开生面的面试

    大学毕业那年,胡清风向省内一家正在热聘编辑的电视台邮寄去了自己精心制作的简历。在等待了无数个日夜后,胡清风终于得到了电视台的面试通知。在面试之前,胡清风请教了几个较有经验的师兄师姐,知晓了所谓的面试都脱离不了专业的询问和生活化的对答,因此在

  • 不得不看的“博弈理论”

    博弈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所研究的是人们的决策选择以及相应的均衡问题。举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什么是博弈,这就是著名的“智猪博弈”。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

  • 和尚挑水的寓意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5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

  • 蜜蜂和苍蝇的不同命运

    如果你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寻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口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

  • 放弃也是一种快乐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这一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取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一切不快乐,都和我们的要求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

  • 聪明人还是糊涂点好

    为人处世,是精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但在实际生活中,精明是多数人所追求的,而糊涂是多数人所力图避免的。但是,只想避免不见得就避免得了,所以常常有“弄巧成拙”的尴尬时候。既然弄巧反而成拙,不如当初索性糊涂一些,还可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