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买买买时代的爱情

买买买时代的爱情

收录日期:2025-08-08 05:57:58  热度:9℃

在古典爱情故事里,相思的桥段是标配。相思到意中人离开后,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更严重的相思是会死人的,东西方的情感故事里都有人为爱而不得去死。

古代人类的情感在诗经里呈现得明媚单纯,他们分手的痛苦也会深刻到惊天动地,自苦自伤还不够,天地也必须为之动容才行。

消费时代的相思,也不免染上了消费的色彩,变得不粘不滞,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经济学者已将婚姻定义为“两人一起办的公司、家族企业、一个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律师会告诉你“婚姻本质是一对男女养育小孩和财产的经济联盟”。情感专家分析明星离婚时也会说“这段婚姻已经成为两人的负资产”,于是,各奔东西的情侣们也会理性地把一场分手事件转化成一件经济分割的案例。近期互联网企业大佬夫妻“互撕”的桥段,掀起轩然大波的,不是两个有钱人的情感破裂,也未必是他们各自爆的料太过狗血,而是两个斯文人,竟然也会为了感情和家务琐事互撕脸面,这些在现代人看起来都是不理性不体面的。

鲍曼·齐格蒙曼在《流动的现代性》里说:“相比较生产是一种协作联合的活动,消费是一项孤独的行为。”换句话说生产是一种协作联合的活动,比如把一块沉重的原木从甲地移到乙地。而消费是一项完全私人化的孤独的行为,而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无可挽救的孤独。在消费主义影响下,人和人之间的结合关系,也会被看成是应该被消费的,而不是被生产制造的,它们和所有商品一样,不得不服从于一个评价标准:不满意便退货。

于是,当“至死方休”的承诺变成了“在满意持续之前”的契约,一旦觉察出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价值,关系就会被轻率地终止,而不是不顾一切地去维护它。当这种契约被推崇,不满意退货就好,使得情绪化变成了一个笑话。为了情感破裂呼天抢地寻死觅活更成了病,得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被认为是正确的分手方式,不撕、不互相指责,体面地告别,优雅地转身,忍着痛忍着泪,装作天涯何处无芳草。正如歌里唱的:“当岁月像海浪带我到很远很远,在望不到边听不到爱的那一天,我用相信明天编织了一个谎言,欺骗每一个辗转难眠的夜……”

猜你喜欢

  • 倒履相迎的故事

    「倒履相迎」原作「倒屣迎之」。东汉献帝时,左中郎将蔡邕是一位博学多闻的文学家、书法家,很受朝廷器重,在当时很有名气,家里经常高朋满座。有一天,蔡邕正在家里陪几位客人习诵诗经。一位仆人通报王粲来访。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蔡邕以

  • 侯门如海的故事

    崔郊的住处在汉水之上,他的姑姑有个女仆容貌端庄,并且擅长音乐。因为贫穷,他姑姑就把这女仆卖给了连帅,卖了41万钱,分别的时候,两人远远斜眼相看深情对望。崔郊思念她思念到不能控制的地步。那个女仆因为过寒食节跟随别人回来探望老家的人,正好崔郊正

  • 作威作福的故事

    故事 11岁汉顺帝继位后,大权落在宦官孙程手中。7年后,汉顺帝重用议郎李固。李固为人正直,疾恶如仇,看不惯宦官专权。孙程对他恨之入骨,想置之死地而后快,诬陷李固妄自尊大、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汉顺帝征询梁皇后后保住李固。词目 作威作福发音 :

  • 伯乐识马的故事

    有一次,春申君为了说明自己善于识人,便向汉明讲了一个“伯乐识马”的故事: 他说:“春秋时期,秦国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非常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因为在我国神话传说中掌管天马的星名叫伯乐,因此,人们为了表示对孙阳的尊敬,就称他为伯乐。传说有

  • 仰人鼻息的故事

    东汉末年,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很多郡县纷纷响应,冀州牧韩馥看到袁绍的强大十分不安,就克扣他的军粮。袁绍密谋公孙瓒发兵威胁冀州,派高干去游说韩馥。韩馥不听谋士的意见,就把冀州让给这个仰他鼻息的袁绍,最终被逼自杀。释义: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

  • 以火救火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颜回,来向老师辞行。颜回说:我听说卫国国君独裁凶暴,荒淫昏乱,不管百姓死活,人们怒不敢言,所以我打算给卫国国君当个医生,替他治理国家·····&midd

  • 从善如流的故事

    成语今说:从善如流,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出自《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其中郑国是个小国,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

  • 什袭而藏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在梧台东边拾到一块燕石,觉得很漂亮,以为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带回家用十层绸布包裹,再里外用十个木箱包装,并到处宣扬他得到一块宝玉,邻居要求展示,他郑重其事地打开让人观看。邻居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