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张学良和墨索里尼千金的一段情

张学良和墨索里尼千金的一段情

收录日期:2025-08-08 03:54:17  热度:9℃

在艾达看来,张学良具备东方男子的气质和西方绅士的幽默,而张学良也被艾达的热情亲切所感染,两人相谈甚欢。当张学良发现艾达灰暗的情绪后,就承诺她常来玩。孰料,一句客套话让艾达认了真,她率真地以为这是一种示好的信号,于是就腾出大把的时间来邀约张学良。因为艾达的特殊身份,张学良只能按照外交礼节一次次赴约。

一天,艾达听说张学良不仅车技惊人还会开飞机时,于是突发奇想,说:“张将军,您能驾飞机带我到北平上空看看风景吗?”这疯狂浪漫的想法让张学良以军中纪律为由拒绝了。可艾达一再恳求,并保证仅此一次,最终张学良妥协了。

那天,日暖风恬,当张学良小心低调地带着5个月身孕的艾达开着飞机遨游在天空时,壮观的北平城让艾达大开眼界,久违的笑容又一次出现在她的脸庞。看着艾达心结纾解,张学良也把这次飞行当成一种特殊的外交活动,只是没想到,隔天,北平的大街小巷开始疯传他“擅调飞机携墨索里尼小姐空中畅游北平城”的消息,随即,各大报纸也开始极力渲染他们的这段“跨国恋情”。新闻传到南京,蒋介石大发雷霆。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张学良开始回避艾达。艾达充分理解张学良当时的处境,便也不再打扰。只是,虽不能见面,但艾达还是每天关注着有关张学良的信息。

几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迫于蒋介石的军令,不战而退的他再一次被抛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他被戏称为“不抵抗将军”。刚刚生下儿子的艾达很为张学良担心,她想见见他,哪怕只看上一眼,问问他是否安好?

1932年春,就在艾达为张学良牵肠挂肚时,“九·一八”国联调查团来华,而各国使节也在受邀之列。又一次,在张学良招待的宴会上,两人见面了。巧合的是,他们被安排在同一桌的正对面。彼此没有言语,但看着张学良消瘦的模样,艾达忧心不已。期间,艾达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张学良不断应酬的身影,有思念,也有哀怨。偶尔,张学良眼神扫过来,看到艾达一脸的担忧,心里不免有些内疚。宴会接近尾声,张学良悄悄递给艾达一个字条,表明之前拒绝她的歉意,并邀请她次日同游颐和园。看到字条,艾达的眼睛湿润了。

第二天,张学良带着夫人于凤至一起迎接艾达。简单的对话后,隔膜一扫而空。肩并肩走在一起,艾达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幸福感。两人说起中日之间的战争,艾达问:“我能帮你什么?”张学良说出缺少先进的飞机。数日后,牢记心头的艾达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真的帮他在意大利订购了三架飞机。可就在两人关系回温之际,艾达却要离开了。

1932年末,齐亚诺接到调令前往上海,艾达不得不同行。她向张学良辞别,张学良亲自开车送行。车上,两人默默无语,千言万语都哽在喉间。要走了,艾达说:“这次分别,不知何时再见?如果你心里有我,就请记住我两句话:一戒掉嗜好(鸦片),二积极抗日。”张学良点头走后,艾达放声大哭。

“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的骂名让张学良意志消沉,复吸鸦片。艾达去上海不久,被迫下野的张学良也来到上海戒除毒瘾,并准备出国。戒毒的过程痛苦不堪,但张学良始终没看到艾达的身影。殊不知,就在听说张学良来上海戒毒后,艾达就辗转联系到给他戒毒的医生米勒。怕登门打扰他安心戒毒,她每天打电话问米勒张学良的戒毒情况,从未间断。张学良戒毒成功后,艾达推荐他把意大利作为出访的第一站,因为不日也将和丈夫回国,可一起同行。

1933年4月11日,他们启程。此后十几天的海上航行,虽然双方都有配偶在侧,但对于艾达来说,那是她最幸福的回忆。同年底,张学良结束欧洲之行返回国内。此后,两人虽然分割在地球的两端,但依旧保持着书信往来,艾达不时鼓励张学良保家卫国,这给身处国内紧张气氛下的张学良极大的心理安慰。

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便被蒋介石囚禁了起来。次年,全面抗战开始时,张学良得知升任意大利外交部长的齐亚诺宣布承认日本军国主义阴谋策立的伪满洲国。他大为恼火,当即给艾达写了一封义正言辞的绝交信,并把她之前的所有信件统统寄回。从此,这份曾经患难与共的友情随着战火灰飞烟灭。

1945年,随着二战局势变化,齐亚诺由于不满墨索里尼的疯狂统治,被逮捕后处死。意大利战败后,墨索里尼也曝尸街头。接连失去丈夫和父亲,艾达几近崩溃,最终完全消失。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张学良和艾达的这份情谊,纠结来去,让人欷歔。无疑,艾达是爱张学良的,可对于自诩好色的张学良来说,在与艾达的交往中,他从未跨越雷池。也许,这也正是艾达一直深爱他的原因之一,风流并不下流,好色但有分寸。

猜你喜欢

  • 单位的小李

    最近,单位的小李提拔了,大家在羡慕之余,总喜欢议论一番,有的说他与局领导有亲戚,有的说他为此事花费了多少云云。 小李家境极普通,大学毕业后分到单位网络处,负责网站维护,在网络处,他是学历最底,并不被人看好。 单位网站设计的时候

  • 德行

    老黄是典型的属于德行不好的那种人,原先在车间当副主任,结果有一个星期天车间出了一档子事儿,工人老李经常利用双休日偷偷摸摸溜进车间干私活,然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干好的私活工件扔到围墙外面卖给买主,钢材是厂里的,机具也是厂里的,他出一点人工赚

  • 官大一级如泰山压顶

    老江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平庸的角色,其实生活就是这么怪,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出头的椽子先烂,多少比老江优秀的人才或者中途遭人陷害夭折了或者遭人嫉妒埋没了,只有老江脱颖而出,当然,有人说话不好听:武大郎开店专找矮子。甭管别人说什么吧,中国人

  • 闲话汇报

    能够走上领导岗位的必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要不然怎么不是你坐在“一把手”那一把交椅上呢?我曾经有一个同事阿彪,是一个典型的痞子加无赖,一次有几个女同事路过他的寝室,顺道进去看一看,他一屁股就坐在板凳上再也不敢起来,后来女同

  • 趁虚而入

    王先生是一家子公司的主管,论工作经验及工作能力都是上上之选,但是工资及待遇却一连几年都是平平淡淡,根本没有上调的趋势。他身边的同事,甚至比他年轻和资历小的同事都当上了部门主管,而他却始终如一,至少什么原因,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为此王先生整天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识,连三岁大的小孩子都懂得。而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还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理论,也就是教师常说的举一反三的道理,这就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所以值得一说。 单位单身宿舍楼是前年夏天装修的,资金控制在牛

  • 美国人为何不信任精英

    由于在美国人与人平等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一般美国人对精英/非精英的说法都会非常反感。美国人把资质、兴趣、才能的差异视为“差别”和“不同”,而不是“高下”或“优劣”,因此美国人比许多其他国家的人更关心那些看上去是“低下”得没有希望的人群,包括社

  • 绝对不改版

    很多年前我读大学那会儿,平面设计还是一个时髦的工作。班级里有男生买了PHOTOSHOP教程学做图,收获女生仰慕的眼神无数。那时的电脑还很笨重,会在电脑里装一个PS软件,偶尔打开来修几张素材图、拉拉渐变、覆盖图层的男人,侧影背影都很帅。毕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