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现代文物假领子

现代文物假领子

收录日期:2025-08-08 08:15:24  热度:10℃

朋友,还记得吗?那时候,衬衣是服装中的上品,穿上它,人显得精神体面。可是衬衣价格相对要贵,需要布票,一般人难得有两件衬衣。衬衣少,则思变,假领子应运而生,风行一时。

满大街爱体面的人穿着干净整齐的衬衣,五颜六色,花花绿绿,其实就有不少缺衣短袖的假领子混杂其中,招摇过市。好在假领子穿在外衣里面,真假难辨,谁也不会扒了你的外衣看个究竟。况且假领子成了一种服。装时尚,穿的人多了,即使人们发现了,也见怪不怪。

需求产生供给。在经济困难时期,假领子成了世上独一无二、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替代品。

买件假领子穿,不仅节省了布料,节省了开支,还照顾到了着装者爱美的需求。所以那时候不少男士在里面穿着这种“超短衫”,外面套上毛衣、秋衣,既能起到衬衣所能起到的衬托、装饰作用,又经济实用、清洗方便。即便是套在车轴一样的脖子上,弄脏了领子,洗起来也像洗手绢一样方便。

在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冬天室内活动,就是欣赏姐姐她们织假领。当时的青年男女非常流行戴假领,因经济条件有限,衣服不能常换常新,而常换假领则是可以做到的。一个漂亮、得体的假领,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能够把平凡的衣服点缀得美轮美奂,化腐朽为神奇。

假领的种类众多,大体上分为布料的和毛织的。布料的基本在百货商场能买到,自己也能用穿旧的衣服改制。毛织的假领则要用粗一点的钩针和极细的毛线织成。冬天就是一个织毛假领的季节。织假领一般都是女青年和少女们的事情,而她们织的假领除了给家人之外,也有了一些神秘的去向。所以织假领的时候,她们经常几个人凑在一起,一会儿窃窃私语对比图案,一会儿红着脸“咕咕”低笑。

城里的百货商场、服装店,各种样式的假领子应有尽有。我哥哥也买过两件假领子,穿在身上有外衣罩着,足以乱真。

假领子是谁发明的,至今不为人知。据说最早出现于上海,后流行全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领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功成身退,绝迹江湖。

这些年,家里的衣服多得穿不过来,有些旧的过时的衣服捐的捐、卖的卖,我唯独留下了一件白色的假领子,那是哥哥的宝贝,当年相亲还用过,后来成家搬出屋时,嫂嫂把它甩了出来,出于好奇,我收留了它。有一天,孩儿他娘收拾衣柜,找出假领子要用它擦鞋,我赶快连声阻止:“别动,这是我特意留的。”孩儿他娘一脸不屑:“成摞的衬衣放在那儿你不穿,还留这个干什么?你也太农民了。”我正色道:“你这是破坏文物!亲戚朋友、商店超市,你要是再能找到一件假领子,我用名牌衬衣跟他换。”

猜你喜欢

  • 尺度与比例

    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学家。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并多年活跃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1928年,梁思成学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

  • 侯宝林的“卑己”

    侯宝林是中国现代相声的一代宗师,这位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一生创作了《77号》《北京话》《醉酒》《新式马甲》等大量优秀的相声艺术作品。他的相声融强烈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于一炉,既让观众笑声不断,又在笑声中给人以教益,俗中见雅,平而能奇。他逝世20

  • 爱,让我的内心获得真正的宁静

    童年给我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爸爸妈妈吵架。他们总是在吵。我抱着妈妈说:“妈妈你别难过,反正以后我也不会结婚了,以后的日子我陪你一起过。”我悄悄大哭了一场,心里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没有爸爸了,从今以后我是没有爸爸的孩子了。那时候妈妈带着我,

  • 我从来都不是好学生

    尹老师是我高中时的数学老师,他没有念过大学。本来他可以去一个名牌大学读书,但是在高考前,校长告诉他,现在学校缺老师,希望他能留校。尹老师没犹豫,同意了。就这样,他和几个高考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高中毕业后就当了老师,一直到退休。他在讲课时,时常把

  • 成人社会给95后的信

    我想起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但我要谈的不是安迪,而是那个老黑人。州政府的假释委员会问他:你是不是改造好了,可以放你了?他前几次都乖乖的,最后一次,他说:你知道我看见什么了?我看见,就像在洞的另一头,一个浑小子,无法无天,虚度青春,糟蹋

  • “极限达人”陈盆滨的人生梦想

    2015年7月10日,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内,座无虚席,水泄不通,人声鼎沸。兴奋的观众将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场地中央的一个人。那个人汗流浃背,激动无比,正用力地挥舞着五星红旗。100天,跑出100个马拉松,没有人敢吧?陈盆滨又一次成功地实现了自己

  •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大概是我上大三,他也上大三的时候,我是清华的,他是北大的,我们共同上过《亚洲周刊》的封面。那个时候我是因为批评清华,他批评北大,我们作为时代的典型被上了这样的封面。但我看到他本人的时候,我非常难把他和我印象当中的这个人联系起来。当我看到他的

  • 见或者不见,你的价值都在那里

    1950年10月,他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意大利裔家庭。因为家庭贫穷,他从小便开始勤工俭学,并努力在学校中表现自己,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注意到自己,改变他们对他这个外国裔学生的看法。可即便是这样,同学们依然排斥他,老师对他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