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为何沈万三捐钱朱元璋还要杀他?沈万三如何

为何沈万三捐钱朱元璋还要杀他?沈万三如何

收录日期:2025-08-08 07:06:37  热度:9℃

如果有一个人对你说我想捐钱给你,你会是怎样的反应?可能大多数人想的都是,白给的不要白不要。

但如果你是一位皇帝,有一个富豪对你说:陛下,我想捐钱犒赏军队。你会如何回答呢?反正这个故事里的皇帝说:这是个乱民,来人给我把他拖出去斩了!

捐钱犒赏军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全国首富沈万三和明太祖朱元璋了。

《明史》马皇后传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沈万三是苏州首富,同时也是全国首富。当时张士诚据苏州抵抗朱元璋,因为有苏州富民的支持,朱元璋打了几个月才最终拿下苏州城。

苏州城破,对于这些曾经资助过张士诚的富户,朱元璋心里都有恨。商人都聪慧机灵,也识时务。知道朱元璋心里记恨,就纷纷捐钱破财,祈求平安。

当时作为苏州首富的沈万三,就捐钱帮助朱元璋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都城修好之后,沈万三趁热打铁,请求捐钱犒赏三军。

你以为朱元璋会高兴?统治者想的可不一样。自己的军队受别人的大加恩惠,那么对于自己在军队中的话语权是否会有影响?

朱元璋听了沈万三所言后,当即说: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

马皇后听说此事之后,劝解朱元璋说: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沈万三这才保住小命,被发配云南。

电视剧《聚宝盆》中,将沈万三和朱元璋的关系,早早确立。一个还不是那么富,一个还没有成为皇帝,两人于微末中相识,最终共同奋斗顶端,但兄弟二人到底还是背向而驰。

不管是《明史》,还是《聚宝盆》,对于两人的关系其实都解读错误。

后世有学者研究,其实沈万三生是元朝的人,死是元朝的鬼。他的确是全国首富没错,但是却并没有活到明朝建立。

至于为何《明史》马皇后传记中写了这么一个故事,可能是因为《明史》为清廷所作,多有对明朝污蔑之语。

沈万三一家原本也只是耕织的农民,而沈万三本人很有商业头脑。后来在吴地富商陆氏的资助下,开始投资经营田宅。

在陆地上积累够足够的资金后,沈万三的目光投向广袤的大海。利用积累的资金,沈万三开始了海外贸易。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

对海外贸易了解人都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巨利的行业,特别是在中国古代。丝绸茶叶以及瓷器等,能在他国卖出高价。虽然高风险,但也同样高回报。一来一去,卖掉中国特产,又拉回他国特产贩卖,中间差价保管让人赚得流油。

也许正是因为沈万三积攒财富的时间极短,很快坐上苏州首富乃至全国首富的位置,所以才有了他聚宝盆的传说。

猜你喜欢

  • 想和洋人结婚

    二十岁的张亚芳人长得靓丽,是水湾子村的人稍子,媒人几乎踏破了她家的门槛,可她这几年在外打工打野了心,给媒人搁下了三个条件:城里的,有工作的,没残疾的,领来看看,否则,对不起,拜拜!”亚芳非城里人不找,眼界真高啊!从此,上门提亲的

  • 古画的秘密

    钱喜家有一幅没有落款的古画,不知是出自何人之手、哪个年代,意境却很特别。这画虽是祖传,但钱喜只当作是一幅不值钱的裸画,并没有着意地保管。自从接画那天起,他就把这旧画挂在东屋炕梢的山墙上,自娱自乐,自我欣赏。一天,钱喜正在自家门口的石阶上坐着

  • 奴才斗鸡

    刘三是奕亲王府上的一个门房奴才,素来对主子忠心耿耿。这一日,奕亲王回家时,脸色不豫,刘三屁颠屁颠地打千问安,反被抽了一马鞭。刘三愣了,这是怎么回事?找了奕亲王的亲随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在皇宫里,奕亲王不小心说错话得罪了西太后,被西太后随身伺

  • 进退

    老皇上驾崩。新皇上刚登基的第一天,北方的敌人就趁机跨着战马,如荒原狼一般突然集结到双方的边境,掳掠了多个集市。新皇上紧急征调五路兵马前往抵御,其中就包括方格将军的南天营。新皇上虽然只有三十多岁,然而他如老皇上一样,很有才智。为了鼓舞士气,他

  • 风水奇事

    清朝同治年间,某地有一吴姓的官人,资财甚厚。他想长保富贵,于是重金聘请有名的堪舆师(风水先生),四出寻找坟茔吉穴。因为吴大官人要求甚高,若非大富大贵的吉穴,便毫不考虑,所以其先人逝世三年,而遗骸停在寺院中,尚未入土安葬。当时,有一自称神算子

  • ¡°Â½¼Çµ±ÆÌ¡±ÀïµÄ¹ÖÊÂ

    ¡¡¡¡ãþÏØ³ÇÀïÓÐÒ»¼Ò½¼Çµ±ÆÌ”£¬ÕâÌì£¬Â½ÕÆ¹ñÕýÔÚµ±ÆÌÀïæ×Å£¬ºöÈ»£¬Ò»Á¾Âí³µÔÚµ±ÆÌǰͣÁËÏÂÀ´£¬¸Ï³µµÄºº×Ó³å×ŵ±ÆÌÀﺰÁËÒ

  • 无价之宝

    清朝道光年间,永平府满济堂”粮铺的掌柜刘旗证借了高利贷去冀州拉三十车粮米,本想发一笔财,不料途中被土匪抢得一干二净,刘旗证一气之下死了。为还高利贷,儿子刘云阁只好变卖了粮铺,回到乡下的破旧祖屋里,艰难度日。一日,刘云阁在昏暗的老

  • 阴阳瘦身馆

    清朝嘉庆初年,山东一带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饱受苦难,可就在这节骨眼,济南城内突然开起了一家阴阳瘦身馆”。百姓忍饥挨饿,瘦骨嶙峋,谁会来减肥瘦身?来巡抚衙门禀报灾情的德州知府李成林看到这一幕,感到匪夷所思。据说,阴阳瘦身馆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