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镜子和照片,谁在戏弄我们

镜子和照片,谁在戏弄我们

收录日期:2025-08-08 10:54:43  热度:8℃

我到底长什么模样?

假如世上只有镜子,我们当然没什么好嘀咕的,相信镜子就是了。可偏偏照相机跑出来了。咔嚓一下,除了极少数上相的幸运儿之外,大多数人都会对着照片里的自己发呆:我的脸这么大!我的眼原来这么无神!我笑起来原来这么傻

镜子里的自己明明还不错,为什么到了照片上就那么呆傻?镜子和照片到底谁在戏弄我们?

相机确实要诚实些

如果纯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大自然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通过自然的方式,我们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脸即使通过造得最科学最真实的镜子。而照片相对更加客观,其角度更加接近其他人眼中的你自己。

这是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镜子中的物体和实际的物体是对称的,从镜子里看到的是镜像。所以我们从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左右相反的。

尽管我们的左右脸长得比较对称,却不是完全一样的。脚有长短脚,手也可能一只大一只小,而脸,则会有一边方点一边圆点的小失误。这种左右差别乍看起来太小,自己难以察觉,但它们对视觉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系教授米塔等人给一些女生拍了照片,然后给这张照片做左右镜像翻转,把两张照片都呈现给本人挑选,结果发现她们更喜欢翻转后自己的照片。再给她们看朋友的两张照片,她们却更喜欢朋友的原始照片。

这就是习惯性印象的影响力,哪种形象我们看的次数多,我们对它的评价就会比较高。

照片诚实得不够彻底

但所有感觉自己不上相的朋友们不必沮丧,你们在别人眼中的真实形象绝对不会是照片上那样呆傻。因为人体眼睛的结构比相机要复杂得多,高级得多。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自拍,其秘诀是选择幽暗的光线,这样照出来皮肤会显得比较好,身材上的某些缺陷也能掩饰。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时刻,他们的确也能给别人留下这种美好印象。

不仅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中的照片差异巨大,静态的照片再多,也不过是你生活中的某些片段,都不足以说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完整形象。

所以照片虽然诚实,但诚实得很单薄。你如果光靠几张,几十张,甚至几百张照片来判断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那就不免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

生理学家这时可能会说了:因为人的结构相同,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应该是相同的。心理学家却不这么认为。

在心理学家眼中,重要的不是这个世界本身是什么样子,而是我们感受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斯巴特和比勒尔给学生们看一张中年男子的照片,让他们评价这个人的表情。他们告诉一部分学生这个人是德国纳粹领导人,二战中对集中营里的难民实施了野蛮的生化实验。于是这部分学生看到的就是冷酷无情的表情;他们告诉另一部分学生这个人是反纳粹组织地下运动的领导者,并且英勇地挽救了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在这部分学生眼中,他的表情就充满了爱和慈祥。

事实上在看之前,我们就已经对看的内容有一个评价了。

与此同时,虽然投射进视网膜的都是同样的影像,但是具体对哪些东西视而不见,对哪些又特别关注,是因人而异的。比如看集体照时,每个人都采用这样的顺序:先搜索自己,好好端详一番,然后是自己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最后,如果实在闲得无聊才会扫一遍其他人。所以即便是看同一张照片,每个人的圆心也不同。看上去照片是个平面,实际上在每个人的心里它都是一张布满等高线的地形图。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自己认为很差的照片别人却满口说好了吧,也许别人根本就没细看过照片里的你。

影响我们的还有我们的期望

我们心目中的自己一般都比较美好,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看到自己的照片后都表示不满意了。因为照片是相对客观的,破坏了人们对自己美好的想象。

猜你喜欢

  • 那两位拼命为我们铺路的人

    网上有个嫌弃自己父母的小男孩火了。父母把他培养的十分优秀,他学习成绩全班第一,英语口语非常棒,而且围棋、轮滑等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如此优秀的一个孩子,却说:我爸妈没有钱,不配有我这么优秀的孩子!孩子的言论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热议,也引发了很多

  • 换个角度才是爱

    一他一直很怕父亲,长大以后依然。那凌厉的眼光扫过来,他马上变成一个瑟缩的小孩。回忆起来,其实父亲从未真正责骂他。他怕的是父亲冷淡、鄙视的表情。自从他小学低年级就开始了,他什么科目都好,偏偏数学卡关。那次,父亲看了他的20分考卷。摇摇头说:“

  • 我未尽孝,而你已老

    “父亲送东西给儿子时,儿子笑了。儿子送东西给父亲时,父亲哭了。”有多少人曾为这句话所感动。有人说,爱是向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而爱向上有时却很难,不是我们没有孝心,而是我们常常忽视和错误地认识。他们一步步衰老,而你却没察觉在

  • 红棉袄

    初冬时节,天气渐渐寒冷,我翻箱倒柜,把家人的棉衣棉裤都找出来晾晒,以方便随时更换。一件红色的绸子绵袄进入了我的视线,时隔多年,手触碰在那柔软的缎面上,心里油然生出一股别样的温暖。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已是爱臭美的年纪。那一年,邻居小美穿了一件

  • 麦田里的生日

    南风起,小麦泛黄,我的生日也到了。父亲早早把镰刀收拾出来,磨刀霍霍。镰刀的刀锋在我眼前一晃,雪亮亮地刺眼。我的生日,已经被父亲忘得一干二净。我扯了扯母亲的衣角,等着母亲提一下。母亲小声地嘟囔了一句,父亲也像没听见一样。在他看来,生日没什么大

  • 那些说不出口的爱

    我是个比较善于语言表达的人,但在父母面前却有表达障碍,不知如何跟父母良好沟通。想表达坏情绪,不敢;想表达爱意,又说不出口。每次跟我媽打电话,她总是习惯性地说“干啥”“快讲”“知道了”,连一句“再见”都没有,和我爸相比,她算是好的,老爷子在电

  • 最怕,最爱

    经历了一场人生的劫难之后,对于暮年的父亲来说,母亲是他的最怕,更是他的最爱,唯恐一不留神,就失散了彼此。父亲大病了一场,手术后卧床一个月,身上插满大大小小的管子。因为插着胃管,父亲只能吃流质的食物。母亲把青菜洗干净,加上炖熟的肉,一起放到料

  • 我无法想象失去他们

    我小时候,家里收入一般,但我爱乱花钱,买书,买衣服,买玩具,买游戏机,爸妈随着我花钱,非常纵容我。因此,他们自己没买过什么东西。我小学四年级时,家里重新装修了一次房子,之前的老瓦房很破旧,几乎不能住人。爸爸一个工人都没请,自己钉完了所有的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