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

收录日期:2025-08-07 21:45:23  热度:9℃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著名的厨师叫庖丁。一天,魏惠王来看他宰牛,只见庖丁手起刀落,毫不费力地把牛的骨头和肉分解开来,全身的动作和刀的声响,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
魏惠王十分佩服地问道:“你的技术这样高超,是因为刀子磨得很快吧?”
庖丁笑笑说:“一般宰牛人用的刀子,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经常碰到骨头。一个宰牛能手可以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只用刀来割肉。可是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了,还像新刀一样锋利。为什么呢?刀刃是非常薄的,而肉和骨头中间有一条缝,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肉就会一块块地落下来。不过,碰到复杂的结构时,我也总是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敢马虎,动作很慢,下刀很轻,小心翼翼,直到完成全部的工作。”
魏惠王听罢,点点头赞赏地说:“说得好,从你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游刃有余”原本是说刀刃在骨缝之间移动,还绰绰有余,用以形容庖丁技术的高超。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办事很有把握,非常熟练,解决困难轻松利落。

猜你喜欢

  • 杨百万个大头天话

    在浙西山区建德市大洋一带,离奇的故事叫大头天话。今朝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杨百万,因他家太有钱以致把他的真名都给忘了,大家都叫他杨百万。提起杨百万,那在四散里(原下徐大队的四个村的统称)是大大的出名,不是因为他家的富有,而是他为人精剥过了头,

  • 壳子先生

    从前我们这个地方上有一位头脑很聪明,性格幽默、爱开玩笑的人。他常常撒谎冲壳子拿身边的邻居开涮,由于他每次都不露破绽,左邻右舍常常着他的道道。于是大家送他个卓号‘壳子先生’。有一次‘壳子先生’对在地里干活的一对夫妻说,:“快回家去看看吧,你们

  • 阿p当副总

    阿P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打拼,换了好几个城市,干过七八份工作。刘老庄沁园度假村的主要场景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农村,是为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兴建的取景基地。电影杀青后,有心的老板就投资改造了成了影视文化度假村,招了一些员工,对外试营业中,回

  • 消失了的骂街声

    小时候的乡村,人们似乎把骂街当成了一门展示个人口才的艺术。谁家走失了只下蛋的芦花鸡,或丢了把锄头找不回来,菜园里被谁偷拔了稞菜摘走了几个窝瓜,诸如此类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到街上美美地骂个痛快。尤其是那些泼辣女人,骂街时嘴像机关枪

  • 儿子不如石子

    离兰溪城五里有个村庄叫徐尚源,大清宣统年间有个叫徐智的人,头脑活络,别看平时不声不响,但人聪明着呢,绰号“肚里容”。赚钱也很有些本事,由于离城较近,平时以种菜为生,农闲时外出做做生意,至于家里有多少财产谁都不晓得。徐智生得三个儿子,娶得三房

  • 李大妈嫁女儿

    李大妈是个强势人儿,不管在单位还是家里,她就从来没有受过气。但李大妈的闺女雪儿却让她很操心,因为啥?女儿的脾气随她爹,有些蔫儿巴巴的。雪儿从小到大一直由李大妈罩着,后来大学毕业工作了,虽然李大妈不能每天守在眼前了,但什么时候只要听说女儿受了

  • 婆婆要坐红盖头

    刘昊和女朋友娜娜恋爱三年,水到渠成开始谈婚论嫁了,因为刘昊是独子,所以准备回乡下老家办婚礼。刘昊老家在湖北的一个小山村,婚礼沿袭传统的模式,礼数很多,花轿、凤冠霞帔、拜堂啥的一样不能少。一路上刘昊给娜娜解说家乡的风俗,娜娜觉得很新鲜,边听着

  • 赚够了

    张三是个农村小商贩,卖水果,倒卖粮食,贩卖牛羊,什么都干过,无奈本小利薄,没挣到什么钱,正寻思着有什么出路能让他大赚一笔,好混出个人样来。这一天,他那个在深圳打工的小学同学李四打电话来问他最近都在忙什么生意,还说打算返乡创业,张三劝他说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