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言出必践”与“言出必贱”

“言出必践”与“言出必贱”

收录日期:2025-08-08 17:35:12  热度:12℃

曾经读到以创作儿童小说闻名的作家秦文君写的一则故事:她还是小女孩时,有个男生向她借2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她两个月的零花钱,她有些犹豫,因为那个男生家很贫穷。她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5天后归还。她无法拒绝,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她都在心里责怪他不守信用。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唤,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手紧紧地攥成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2元钱的纸币。

她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他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一个旱桥下帮菜农推菜,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2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睡着了,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向她家狂奔。

那是她和那男生的唯一交往,但那次交往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她总会联系上他。

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遗忘了这次交往,可她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类似的经历我也有过,只是结局不那么美妙:

这件事给我的深刻教训就是,自己千万千万别做这种给别人造成难言痛苦的人。不要轻易向人求助,万不得已欠下了人情,那回报和履行承诺就是人生最大的事!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我们常常见到:有的人口头答应你,但根本不放在心上;有的人心里许诺你,但从不挂在嘴边;有的人为你办成了大事,可你不知道;有的人总说要帮助你,但从不见行动;时常对人许诺的人往往不能兑现,很少许诺的人一旦许诺大都言必信,行必果。

一般人是这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人更是这样。有人指出政治家与政客区别的最重要表现可能是:政治家言出必践,政客言出必贱。言出必践就是严肃地履行对民众的承诺,并为之承担责任;言出必贱则是把事关民生的表态当作脱口秀,只为娱人耳目,全无责任可言。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把承诺当儿戏、最终彻底毁灭了自身信誉的事现实生活中居然一再发生。一个在消费者中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居然在信誓旦旦重建信誉几年之后又一次出现不可原谅的质量事故。在同样一个地方两次失足,怎一个对不起了得?!

猜你喜欢

  • 姐,恩重如山

    姐姐出嫁的那天,我是她唯一的亲人。按我们那里的规矩,女孩子出嫁时,都要向父母磕头,以感谢他们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但姐姐没有人磕头。四大爷就说,大丫头,就朝你爹娘当年离去的方向磕一个,算是谢谢他们生你之恩吧。姐姐就朝南方跪了下来,重重磕了

  • 谁是你世上最亲的人

    听奶奶说,爸爸在认识妈妈之前,有一个相好,爸爸为了那女孩儿,愿意“抛家弃母”,随她私奔,谁料二人私奔到新疆,那女孩儿竟然为了贪图享受,弃了老爸,跟一个俄罗斯人走了。爸爸在新疆彷徨了一年,郁郁回到老家。那一年,他已经27岁了,这在当时,算是大

  • 家有贤妻

    两个人刚结婚没多久,她就把他发薪的日子摸得一清二楚。那天下班回家,刚刚进屋换了拖鞋,正在厨房切菜的老婆,举着菜刀就冲出来了,笑眯眯地问他:“今天发工资了吧?”他吓得连忙后退两步,指指她手里的菜刀说:“你的样子不像是跟老公要饷钱,倒像是一个勒

  • 婚姻中的险情

    那天中午,我收到一条短信,是大学同学15年聚会的通知。这条短信在我心里激起了层层波澜,我想起了吴俊。那时吴俊和陈明都是我的追求者。吴俊是典型的江南书生,温婉多情,而陈明是开朗豪爽的东北人,铮铮铁骨,最后让陈明占上风的是他的家境。后来,吴俊负

  • 珍惜自己的爱情守侯自己爱的人

    爱情是两个人相亲相爱;爱情是两个人幸福浪漫;爱情是两个人无私专一;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和向往。我们都在为爱情而改变,为爱情而奔波,为爱情而变傻。呵呵!也许都是值得的吧!但是爱情是那么盈动人,也是那么自私,更是那么让人不能有理智

  • 婚姻中的两个人,光有爱情是不够的

    这种甜蜜的日子整整过了10年。当生活逐渐安定、富足之后,幸福的感觉也慢慢地消弭于平淡的日子中。都说七年为婚姻之痒,结果我们的婚姻平安地度过了第7年,却还是在第10年的时候触礁了。幸福曾来过3个月前,我的第二段婚姻也走到了尽头。这段日子,我夜

  • 黄手绢,红袜套

    他终于走到铁锁前,一墙之隔,那一边便是自由的天地,而这边,却是整整五年的囚禁。在这一刻,他却胆怯地退后一步,妻子真的会来接自己吗?他在女儿仅有一个月大时,入了狱。他没脸见自己的妻子,因为他入狱的理由很不光彩———私造假帐,贪污公款。最糟的是

  • 我亲爱的家人

    我从小就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一年才能见到两三次,而我则是被奶奶带大的。奶奶带着我和我的弟弟一起生活。弟弟是大伯的孩子,她一出生就没有了母亲,他三岁那年,大伯也因车祸去世了,所以奶奶更加格外地疼他。在我的记忆里,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