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明代大儒唐顺之简介 唐顺之是怎么死的?

明代大儒唐顺之简介 唐顺之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08-07 22:03:16  热度:9℃

唐顺之是明朝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民族英雄,曾经亲自率官兵在海上击败倭寇,是一位抗倭英雄。

明朝正德二年,唐顺之在常州青果巷一个官宦时间出生。唐顺之的祖父唐贵和父亲唐宝都是进士出身,一个任户部给事中,一个任河南信阳和湖南永州府知府。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唐顺之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受到的教育都十分优秀。

唐顺之小的时候跟在父亲身边,受其父亲自调教。唐宝是个严肃谨慎之人,特别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更是管教严厉。据说唐顺之幼年学习练字,若是写的不端正就要挨父亲的打。若是出去玩回来的晚了,又是一顿责骂。

有这样严厉的父母,加之唐顺之本人也天赋异禀十分聪明,父母还经常给他寻觅当代名师辅导,唐顺之自然是学有所成。唐顺之科举之路顺遂,二十三岁的时候,也就是嘉靖把你那,就以会试第一的好成绩进入官场。

唐顺之进行会试考试的主考官是当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璁,张璁是个爱提拔有才之人的人。唐顺之试卷答的实在不错,因此被点为会试第一。张璁对能在主持考试的时候遇见唐顺之这样的人才十分高兴,于是便想将唐顺之引入翰林院中。唐顺之自然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是他初入官场难免过于谨慎,所以最后婉言谢绝了张璁的栽培,按部就班的去了兵部。

嘉靖十二年,唐顺之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被调入翰林院,担任翰林院编修一职,参校累朝《实录》。早在初入官场之时,张璁就想提拔唐顺之入翰林,被顺之婉拒之后,心里自然不高兴。如今唐顺之入翰林,张璁却仍然记得当初这位小官的不识抬举,于是处处为难唐顺之。

在与上司的性格不合之下,唐顺之在翰林院的日子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最终选择了称病请假归家。

张璁原本想置之不理,但是有人说既然唐顺之不愿在他的手下做事,又何必为难他呢!张璁一听,大怒之下准其还乡,却表示希望唐顺之不要在入朝为官了。

唐顺之这么一歇就是六年,直到嘉靖十八年才重新复职。不过重归朝廷没有多久,他就因为犯了一个错误,最后黯然离开官场。唐顺之离开官场之后,开始回到家乡,潜心读书。

唐顺之归乡之后,将自己的家安居在僻远的陈渡庄,这里人烟稀少,最适合静心读书。他住在陈渡庄的一个破旧茅草屋中,晚上就睡在一块门板上,穿着粗糙的麻布衣衫,吃着简陋的饭食。他从不显摆自己读书人和做过官的身份,而是尽量脱离这些俗事,减少自己对物质方面的依赖,全身心的投入到精神上的升华。他整日里研读《六经》、《百子史氏》、《国朝故典律例》,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嘉靖朝时日本正处于战乱时代。许多在日本本岛过不下去的日本浪人流落到中国,与中国当地的一些贼寇和恶商勾结在一起。他们不仅打劫来往商船,并且还时常上岸为祸百姓,当时东南沿海倭患之严重,到了朝廷已经无法忽略的地步。

嘉靖皇帝派赵文华前往查探,赵文华当即就想到了闲居在家的唐顺之。唐顺之极有才学,不但满腹经纶,且有治国平天下之大志,并且通晓军事,曾在兵部任职。所以在赵文华看来,若是真要征剿倭寇,唐顺之一定是个可用之人,于是便向嘉靖帝举荐唐顺之。而唐顺之尽管早淡了为官之心,但是他常年见着倭寇对东南沿海百姓的劫掠,让百姓们生活艰难,遭受生死之隔,便也答应了重新入仕。

唐顺之回到兵部复职后,首先到京师附近的练兵基地蓟镇,制定了整顿这支无力抵抗外侮的军队方案,然后与总督胡宗宪商议讨贼御寇的策略。

唐顺之分析击败倭寇最好的时机是在海上,因为倭寇一旦登陆就会给老百姓带来巨大损失。但是当时的军队并没有系统的能在海上作战的士兵,当地的驻兵不敢出海阻击,所以倭寇往往能轻松登陆。于是唐顺之到了地方,首先就是练兵。士兵具备海上作战能力之后,果然一举将侵犯的倭寇击败。唐顺之为了阻击倭寇,保证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海船上度过。后来在通州海船上不幸染病,就这样病重离世,享年五十四岁。

猜你喜欢

  • 打败爱情的,从来不是距离

    后知后觉中开始的爱恋老陈是我的高中同学。高三那年,他坐在我的后桌。那时,我们都住校,每个周末,他都会和我坐同一辆公交车回家。若干年后,我才发现,那辆公交车并不是离他家最近的那一辆。老陈最后一次陪我坐公交车时,要了我的手机号。我们沉默了一路,

  • 慢的感情,一不小心就地老天荒

    爷爷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太爷爷去世的早,太奶奶一手将爷爷辛苦养大。爷爷到了适婚年龄,太奶奶找了很多亲戚,给爷爷介绍了一门婚事。就这样,奶奶来到了这个家。爷爷奶奶结婚快半年的时候,太奶奶去世了。村里的恶霸落井下石,要抢走太爷爷留下的房子。

  • 程老施主的竹雕

    淼镇的附近有一个湖,叫平湖,平湖的面积非常大,并不是天然而成的,是个人工湖。淼镇地处江南,周围的山很多,平湖就在群山之间,平湖之水来自附近的山泉,而周围居民所用的自来水也是从湖水里处理而来的。这里附近没有工业,居民的副业大多是制茶和小手工艺

  • 芝麻人生与采蜜哲学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几乎还什么都没整明白,就已步入老年。意义,想了一辈子,还是没有想出什么意义。在浩渺的宇宙当中,这么一个小小地球,就像一笸箩芝麻当中的一粒芝麻;在茫茫人海当中,这么一个小小的人,就像一笸箩当中的一粒芝麻。我的人生能有个什

  • 眼睛最值钱

    我喜欢假日的时候去逛古董市场,因为会遇上许多古董的行家,偶尔也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宝物。日子久了以后,认识了一些卖古董的摊贩和一些古董的收藏家,我逐渐发现到,买古董的人比卖古董的还要内行,有许多卖古董的人甚至对古董一无所知,只把它当成一般的货物

  • 旁边也是路

    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沙弥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这句蕴含哲理的话,给人们以启迪:路的旁边也是路,那一条羁绊重重的路大可不必走到天黑的。“往旁边去”,如此浅显又蕴含的哲理,恐怕无人不知晓的。然

  • 腊八

    刚一下车,他就看见了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瑟缩在夜的冷风里。她也看见了他,快步地向他奔来,急切地问:怎么样?他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她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是很快就消失了。她又问:你吃饭了吗?他抓过她冻得冰冷的手,说:我吃过了。走,我们回

  • 腊八

    腊八一大早,凤儿回了娘家。凤儿前脚刚进门,男人金柱后脚就撵了进来。两个人谁也不说话,绷着个脸,好像有谁欠了他们几斗米似的。凤儿的脸上还挂着泪痕。正在做腊八粥的六婶一看这架势,慌了:大腊八的,你们这是咋啦?凤儿一屁股坐到炕沿上,抢先说:金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