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和尚皇帝宋恭帝是如何成为和尚,又是怎么死

和尚皇帝宋恭帝是如何成为和尚,又是怎么死

收录日期:2025-08-08 08:00:23  热度:12℃

公元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年仅四岁的赵顕因此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次年改年号德佑,是为宋恭帝。宋恭帝继位之时,年纪幼小,因此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实际上国家的军政大权仍然被贾似道握在手中。

南宋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的军队已经占据了中国的北半部,并且不久就取得了襄阳和樊城。襄阳和樊城是蒙古军队南下的重要通道,他们依此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出发。整个大宋王朝用如今的话来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颓势已经无可挽回,只能想办法尽量拖延灭亡的时间。

垂帘听政的谢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但是这个时候的元军,已经不稀罕钱财岁币,他们眼馋的是南宋富裕的疆土,以及在这片国土上诞生的财富。所以对于南宋的求和,元朝全然忽视。

元军的势如破竹,宋军的节节败退,宋朝人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当时被称为周公的贾似道身上。贾似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哪里不知道,所以并不想出征,但是全国舆论太大,已经由不得他做主。于是他只能从各处抽调军队,带着妻儿钱财出发。

正面一交锋,贾似道的无能瞬间显露无疑,由他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宋军颓势难以挽回,不久,谢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贾似道。

公元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此时的宋朝皇室仍然寄希望于求和上,元军当然是拒绝了。在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犹如瓮中之鳖的情况下,太皇太后谢氏只能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顕出城向元军投降。

投降之后,宋恭帝被押解回上都。在元朝上都生活了6年,忽必烈赐瀛国公赵显钞百锭,随后宋恭帝便被忽必烈打发到西藏做了和尚,瀛国公赵显学佛法于土番,而他的母亲全皇后也被迫做了尼姑,母子两骨肉分离,天涯各自。

宋恭帝十九岁到西藏喇嘛庙里出家,得法号合尊,从此潜心佛学,忘掉前尘俗世。因为他的潜心学习,不仅于佛学上取得成就,并且还通过自己的先天优势,将汉文的佛家经典翻译成藏文,由此在西藏佛教中地位不低。

后来因为宋恭帝做了一首诗,怀念南宋故土,讽刺元军侵宋的无道,被元朝皇帝得知,进而被赐死。《佛祖历代通载》: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就这样,活了54岁的宋恭帝,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

猜你喜欢

  • 为自己减刑

    为自己减刑在这个犯罪盛行的社会,突然发现自己身陷囹圄,成为了受罪之人,是怎样的一种窘境?但就在面对终身牢狱之际,有的人选择自暴自弃,但也有少部分人懂得反思,努力为自己减刑。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犯下一些错误和过错,而犯罪更是违背了社会伦理

  • 你是不是付出了爱

    你是不是付出了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与事,付出了许多的爱。或许你曾经为了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愿意付出一切;或许你曾经为了一段感情,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不论是用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我们都曾经为了爱付出了很多。但是

  • 证明

    证明在这个世界上,证明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它可以改变命运,扭转乾坤,也可以让人们改变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小事还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事,都需要有证明来支持和证实。证明,顾名思义,就是用事实、证据或逻辑推理来确认某件事情的真

  • 放慢脚步,聆听别人的心音

    放慢脚步,聆听别人的心音如今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都陷入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倾听别人的心声。然而,正是在聆听他人时,我们才能从更深层次了解他们的需求、感受和想法。因此,放慢脚步,聆听别人的心音变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有自

  • 忘记仇恨

    忘记仇恨人生中,我们都会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受到他人的伤害,或者看到了社会的不公。有时候,这些仇恨的情绪会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无法释怀,甚至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仇恨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痛苦和困扰。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忘记

  • 别让自己更孤独

    别让自己更孤独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尽管我们总是围绕着朋友和家人,却时常感觉自己被孤立,无法与他人真正连接起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让自己进一步陷入孤独的深渊。社交媒体成了如今最流行的社交方式之一,而虚拟

  • 听人家说的

    听人家说的我记得那是一个温暖的夏天午后,阳光透过蓝色的窗帘洒进房间,仿佛柔和的光线编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我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听着人们讲述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离奇有趣,有的感人至深,有的让人捧腹大笑。我喜欢这种旁观者的角色,通过别人的口述来

  • 该来的不来

    该来的不来曾经有一个小村庄,村庄的人们过着安宁平静的生活。每个人都过着朴素而快乐的日子,他们在农田里耕种,在家里缝补衣物,团结友爱地相互帮助。然而,这个平静的村庄似乎不大幸运。村庄周围的大山总是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黑云,久久不散。每当村庄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