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黄道婆

黄道婆

收录日期:2025-08-08 01:53:42  热度:6℃

元朝时候,松江一带种了许多棉花,但老百姓还是缺衣少布,为什么呢?原来这时,人们纺织棉布要先用手把棉籽剥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手指甲都剥得脱落了,也剥不出多少来。这时,有一位黄道婆,从海南崖山向黎族人民学习了一手很好的纺织本领,她下决心要改革家乡的纺织技术,使乡亲们生活得更好些。

黄道婆请来了一位老木匠,根据崖山人民用两根细长铁棍转动,轧去棉籽的方法,设计出了木制手摇轧棉车。这种轧棉车,是靠两人手摇,一人下棉籽,又干净又省力,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但有了轧棉车,还是用原来的小竹弓来弹棉花,还是慢呀!黄道婆又去找弹棉花的师傅,商量改革弹棉工具。改革出来,就是今天我们偶尔能见到的4尺多长的木制绳弦大弓。这样,纺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百姓也能穿上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美丽鲜亮的棉布衣服了。

猜你喜欢

  • 冒险成就传奇

    他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近郊的一户贫苦农家。两岁那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燃及了他的家园,一家人被迫逃往法国。为了养家糊口,无一技之长的父亲不得不冒险上雪山采集冻冰,卖给城里的大户,以赚取微薄的收入。14岁那年,母亲病重,家境举步维艰。辍学

  • 一张欧铁通票,偷来有味清欢

    莫文蔚是横跨影视歌三界的巨星,这注定让她很忙碌,但人家却深谙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真髓,每年都会推掉一些演出。买一张欧铁通票,周游欧洲大小国度,享受那份欢愉,乐不思蜀。对于欧铁通票的依恋,源自莫文蔚的求学时光。外表狂野的她曾是香港第一届十大杰出学

  • 像谷穗那样始终低着头

    今年80岁高龄的阎肃,不仅是中国剧协、中国作协、中国音协的老会员,还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他戏称自己是“杂家”。上世纪60年代,阎肃就写出了让国人感动不已的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传唱至今依然不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写的《敢问

  • 最擅长读金庸的人

    行走江湖,如果你仍没有听说过“六神磊磊”的大名,那肯定显得不入流。六神磊磊的走红始于一篇名为《金庸、古龙、鲁迅会怎么写“爸爸去哪儿”》的文章。六神磊磊模仿金、古、鲁三位大师的文笔,一本正经地给郭涛、石头、林志颖、KIMI、田亮等写了几段故事

  • 加尔文登山识人

    2003年3月,美丽的美国西雅图城郊,风景秀美的开比特尔山下,来了三位游玩的老人。领头的一位,年近七旬,名叫加尔文。他是大名鼎鼎的摩托罗拉公司总裁。跟在他身后分别是五十岁的爱德华赞德和五十一岁的约翰格杰德。三人边走边笑,其乐融融。只是,加尔

  • 你想做明星,小心变流星

    新闻惊见李云迪在韩国首尔音乐会上,奏着奏着断片儿了,跟不上指挥和乐团,不得不中断重弹。我以为自己眼睛花了。这次演奏,是他拿手的《肖邦第一协奏曲》,应该是他斩获大奖的曲子。我刚才上网搜了一下,估计李云迪的公关团队发了通稿,你会看到头一页百度都

  • 给他一个做好人的机会

    时至今日,成龙不光是功夫巨星,也是慈善明星。有人问他,艺人做慈善是不是为了作秀,有没有假的?很尖锐的问题,成龙答得更干脆:“有!我就是从假的做起的。”坦诚得让人吃惊。成龙刚出道时,给别人做武打替身,高风险低收入,还被人瞧不起。忽然一朝成名,

  • 你是答案

    泾渭分明的青春,像鸡尾酒,被一路上记得住又记不住的调酒师把弄在手中。晃动晃动,透过玻璃,最终能看得到清晰的走向。从中文系毕业,不懂新闻,做东西只有一个原则——自己感不感兴趣。大多数孩子觉得自己很特别,其实在外人看来他们都一样。从事传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