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刘伯温功成身退的故事

刘伯温功成身退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3:51:39  热度:11℃

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其原因亦是主动与被动两种因素相撞促成的结果。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

刘伯温为了免遭朝廷官场斗争的不测之祸,随即上书明太祖,要求辞仕过隐居生活。原因有二:一是青少年立下的报国志得以实现,位至开国功臣之列。二是他生就这豪爽刚正、嫉恶如仇的思想性格,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时曾得罪过不少人,像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就是对明太祖朱元璋,他也常常直谏不讳。因此,他想尽早从官场的旋涡中抽出身来,激流勇退。

洪武四年二月,刘伯温回到浙江青田南田山(今浙江省文成县)故里,在乡间每日读书吟诗,饮酒奔棋,谢绝同一切官府来往,静心修养,乐哉快哉。说刘伯温上书请求辞职含有被迫原因,还可以从他后来被朱元璋剥夺俸禄一事加以佐证。

公元1373年,胡惟庸当上了亟相,他对刘伯温曾经在明太祖面前不同意自己担任丞相一事,怀恨在心,故诬陷刘伯温在故里谋占有王气之地为自己墓地,图谋不轨。朱元璋因疑心极重,遂于第二年下旨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被迫忍气吞声进京说明真情,不想在京积忧成疾,公元1375年3月他重病不起,被送回乡里,一月后逝世。

如果刘伯温在朱元璋登基称帝的前夕,不待封官列侯即隐退故里或山中寺院,恐怕也不至于后来遭到剥夺俸禄的冤屈。由此看来,政治斗争中的急流勇退宜早不宜迟,否则,虽辞职也难保全终身。

猜你喜欢

  • 让老师摔一百个跟头

    我这一辈子几乎总是在学校里转,学习在各级师范,工作则不是在师范学校就是在师范学院,似乎命定要和基础教育打交道,因此,当我后来到了英国的罗伯特·戈登大学之后,虽然做的是信息科学方面的研究,心思却常常飘出电脑房的窗外,总想到英国的

  • 游过我心湖的小鱼

    记得第一次见到FISH是在高一的开学典礼上,大大的报告厅中,人声鼎沸,整个场面中充满的足那种莫名的兴奋与新鲜感。FISH是从报告厅的恻—门进来的。当时我只觉得眼前一亮: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孩,剪着一头极短的头发,面孔冷冷的,但很俏丽

  • 没有人贫穷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 输者娶她为妻

    有一个女人,她年轻漂亮,极迷人。有两个年轻男人,他俩爱上了这同一个女人,几乎同时向她求了婚。两位的求婚使她心满意足。有生以来,能够挑选总是让人高兴的事。但是她左右为难,究竟选谁呢?于是她把他们俩人都叫过来,说:我把你俩都叫来是有原因的。你们

  • 那时的记忆

    读小学的时候,我家还在农村。学校在村子中间,两排土房,是我们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学校,却给我留的回忆最多了。秋天的时候,我们便四处去田地里刨豆茬,就是黄豆收割后留下的部分和根。那时学校没有暖气,每个教室都烧炉子,要求每个

  • 岁月悠悠情怀依旧

    12岁那年,我到县城一所中学读书。由于是山里人,说话难免要土气。刚入学那会,老师和同学一听我说话就笑,有的还要照着那腔调学上几句。有的老师一到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就提问我,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当时同学们都叫我小山东&r

  • 老师脚下的半包烟

    上中专的时候,因为好奇,我学会了抽烟。白天不敢抽,怕被老师逮着。只有等到晚上宿舍熄了灯,生活管理员查房过后,偷偷地抽。每次抽完之后,我都会把香烟塞到被子的夹层里,小心地藏好。庆幸的是,一年下来,我抽烟从来没有被老师发现过。中专二年级的时候,

  • 我的老师“大圣”

    大圣”是我在武汉理工大学读书时的一位老师,因姓孙,故而有好事的学生给他起外号名曰大圣”。大圣背微驼,鼻梁上架一副老式花镜,给人一副老学究的印象。大圣授课,总是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然后搬一把椅子放在讲台上,翘腿坐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