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鲁迅与梅兰芳:不得不说的故事

鲁迅与梅兰芳:不得不说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7 23:22:14  热度:9℃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抨击所谓的“送去主义”的时候说:“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很明显,鲁迅先生在这里是“顺带”把梅兰芳先生也讽刺了一下。

鲁迅先生和梅兰芳先生一个是文学艺术大师,一个是表演艺术大师,按说应该是惺惺相惜,可惜的是,他们却素不相能。

鲁迅对梅兰芳的反感首先是“爱屋及乌”效应,因为鲁迅从小就不喜欢京戏。在散文体小说《社戏》中,鲁迅对自己看过的两回京戏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咚咚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一大班人乱打”。戏台上没什么可看的,而戏台下又是“太不适于生存了”,所以他平生只看过两次京戏。鲁迅讨厌京戏,梅兰芳正好是唱京戏的,鲁迅“爱屋及乌”,就连梅兰芳一块儿讨厌了。

除了对于京戏的偏见之外,鲁迅还对“男旦”和“男旦艺术”持强烈的反感态度。在鲁迅心目中,“男旦”和太监一样,是些从身体到心理都畸形的人,他在《论照相之类》中就曾讽刺地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而梅兰芳正是“男旦艺术”的代表,遭到鲁迅的口诛笔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鲁迅先生对于梅兰芳并不仅仅是感性地判断,他也曾对梅兰芳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他在艺术上是由俗变雅的典型。他在晚年写的《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中说:“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这是用人民大众的艺术趣味、欣赏习惯、欣赏水平,来评价梅兰芳艺术事业的成败得失,是非常中肯的。

鲁迅先生对梅兰芳以上的批评大致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鲁迅先生对于梅兰芳本人的批评、讽刺和攻击就有些过分了。比如他在《论照相之类》一文中安排了大段的篇幅专门调侃京戏和梅兰芳,甚至专门讥刺梅兰芳的扮相:“……而该君的麻姑一般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像,也确乎比那些缩小放大挂起挂倒的东西标致,即此就足以证明中国人实有审美的眼睛……”“……我在先只读过《红楼梦》,没有看见‘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时候,是万料不到黛玉的眼睛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这就近于人身攻击了,多少显得有些不够厚道。

正因如此,梅兰芳先生对鲁迅也一直是心怀芥蒂。新中国成立之后,梅兰芳先生成为文艺界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但他在历次鲁迅纪念会议上从不发言,有时候还会迟到、早退,甚至是缺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抗议。

猜你喜欢

  • 诡猫

    莉娜我叫莉娜,我是一個盲女。在我30岁之前,我不了解很多事情,比如女人在分娩时的疼痛,比如女人在失去丈夫时的悲伤,而这一切都在我30岁那年发生了。我是在去年夏天跟我丈夫陈仁认识的。那個时候,我是某盲人按摩会所里的员工,而陈仁则是在业界小有名

  • 碾过

    为什么这個主持人的声音这么做作啊?阿杰听着汽车广播,做了如此评论。电台主持人正用嗲声嗲气的声音介绍一個歌手的新专辑,甜美的声音足以让男人的心融化掉一半。我一直听这個电台的音乐,我觉得这挺好啊。我操控着方向盘,双眼紧盯着前方。此时甜美主持人已

  • 牵手

    青将爱车停靠在公寓门口,熄火后取下钥匙,轻轻在门上一转,铁门咿呀一声开了。仅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昏昏暗暗,没有开灯,幽幽的,角落里似乎有个人影。容,是你吗?青向角落问了一声,没人回答。青拉了一张椅子,随手打开桌上笔记本电脑的电源,接着,右手

  • 就是你

    火车摇摇晃晃,时不时发现巨大的声响。在这样的环境下睡觉,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不,一直到抵达目的地,我都没有睡着。听到火车到站的广播,我站起来舒展了一下筋骨。整节车厢除了我之外,没有任何人。我想这应该是正常现象,深夜的列车即使一个人

  • 镜灵

    阴风彻彻,黑夜中,一切似乎都不值一谈。大自然的威力很大,但在某些东西面前实在很渺小。我说的不只是人类精神上的某种扭曲,还有些本身就超脱于自然的东西。总之,漆黑的夜,天上没有月,没有星星。惟有的能够照明的便是年轻人出来时带着的火把和林中依稀的

  • 为你魂飞魄散

    1叶婷九岁那年,母亲意外过世,父亲再娶,很快添了个儿子,叶婷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叶婷每次想妈妈的时候,就会拿出一个雪白的瓷人偶看看,那是妈妈去世前一天给她买的。某个深秋的傍晚,叶婷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突然,脚下被石头绊了一下,她猛地摔

  • 102号房间

    你想知道吗?那是她的房间,一个很漂亮的房间。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用她最爱的血红色去布置的,从房间透出的微弱光芒幽幽的,比红宝石的光芒还要动人。房间里有一个红木酒柜,在柜子后面有一个小房间,那是制作标本的工作室,人类躯体的标本。为了防止标本腐烂

  • 破镜重圆

    杜飞的家在本市一条偏僻的老街上,街上已经很难看到年轻人了,年轻人都搬走了,只有一些老人念旧还住在这里。杜飞住在这里没有搬走的原因是要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另外经济窘迫,没有搬走的基础。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他内心似乎还有些什么,那就是他在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