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毛泽东未了的黄河情结

毛泽东未了的黄河情结

收录日期:2025-08-08 00:30:40  热度:8℃

1964年一个晴朗夏日。北戴河的海面上,波粼起伏,阳光挥洒,宛若一片金星闪烁的丝绒。极远处,海天一色,湛蓝无垠,整个大海显得格外温馨宁静。这时,一个泳者游出海面,走出金色沙滩。只见他突然加重了步子,身后的脚印仿佛一下深了许多。

这个泳者不是别人,他正是一代匡世伟人毛泽东。

我要去黄河,你们作些准备。毛泽东一回到浴场一号住所,便激奋地说道。

去黄河?主席,你去黄河干什么?毛泽东简单明了的吩咐中往往蕴涵着深邃含义,对此身边工作人员已很习惯,但面对这个似乎是刚从大海里捞出来的斩钉截铁的决定,他们仍感到十分突然。

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呐!稍顷,毛泽东扳着指头接着又说,这次我要带一个智囊团去。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气象、土壤、化学、地质、肥料、水利、电力等等一大批专家,要像李四光这一级的专家。你们给我准备一些应付艰苦生活的东西。我们大家都骑马,沿黄河逆流而上,去寻找黄河的源头,把这条河从头了解起,让它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民族造福。我还可以到黄河里去游泳啊!

说完,毛泽东便不再言语了,仿佛这条母亲河正在他胸中奔腾流淌。

熟读经书的毛泽东,他深知黄河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

早在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治国良臣管子就曾说过,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五害之中水为大。千百年来,黄河多少次漫流失控,尸漂四野?频繁的洪水灾害,直接危及中国大片精华疆土,直至成为历代王朝霸业兴衰、政权更替的导火索。正因如此,汉武帝率众堵口黄河岸,宋太祖御诏疏通黄漕运,忽必烈钦令察河源,康熙帝亲览修黄淮

可是,中国革命胜利了,黄河洪水还没有被驯服。面对危如累卵的国之忧患,作为这个东方大国的最高领袖,他怎能不兴起制伏洪灾、安流息波的强烈愿望呢!

正是这种多重情感的驱使,当天下大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巡视便选定了黄河。从古城开封到悬河岸边,从邙山之顶到引黄渠畔,他一路察看防洪形势,询问治黄方略,展望大河前景,活跃的思维一刻也没有离开这条大河。

在兰考县东坝头,这个一百年前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方,面对危如累卵的悬河形势,毛泽东听说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黄河曾发生一场特大洪水,水势汹涌,尸漂遍野,灾情严重,留下了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的民谣。毛泽东关切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面对领袖的千古一问,在场的陪同人员提出修建水库防御特大洪水的初步对策,对此他明确表态说大水库修起来解决了水患,还能为灌溉、发电,通航提供条件,是可以研究的,体现了一代伟人对加快黄河除害兴利步伐的迫切愿望。

正是在那次谈话中,陪同者还提出从长远看,将来还要从长江流域引水入黄河的远期设想,对此,毛泽东风趣地说:通天河就是猪八戒去的那个地方吧?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来是可以的。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视察结束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留下了这句深情嘱托。

毛泽东的一生极具挑战性。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每一场奋斗,无不是举重若轻、胜似闲庭信步的必胜情怀。但对于黄河,他却从不轻言征服,不用修好、根治之类的字眼,也很少像对长江那样发出响亮的赞美之声,他更多的是仔细品味发生在黄河身边的那些历史故事,惦记着千百年来大河两岸深沉的忧患

伟大领袖的黄河之行,曾使多少人心潮激荡,夜不能寐!

可毛泽东本人似乎对于这次黄河之行并不太满意, 那次考察,不过是走马观花,没有看出多少东西。千疮百孔的黄河仍未治好,还没能走上造福人民之路啊。毛泽东几次对有关人员如是说。

特别是对于那座三门峡工程,毛泽东更是牵念有加。早在当初批准这个项目开工时,他就明确表示要修水库,不要泥库。可是工程建成后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每念及此,这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毛泽东想千里骑马走黄河,还有一层更深的考虑,那就是:借助这次黄河之行,努力打破与外界的阻隔,重新沟通自己与中国社会实际层面的联系。战争年代里他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在赣闽苏区,只要有几天时间,他就会找来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甚至地主,开个调查会。当地的社会结构、风土人情,乃至一块豆腐卖多少钱,谁家的水酒最受欢迎,土布、盐和洋火从哪里进的货,他都了如指掌。

在延安,他穿着和农民几乎一样的棉袄,走在街上。各种人都和他打招呼、聊天,大到边区政策建议、甚至农民说他的一句闲话,都能声声入耳。那时候,外有强敌围剿,内有路线斗争,并不时夹杂着共产国际太上皇指手划脚的声音。但不管多么艰难曲折,如何荆棘丛生,在真正的铜墙铁壁的拥戴下,毛泽东都出神入化地挺了过来,玩数万敌军于股掌,而且每走一步都感到很踏实。

如今,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怎么找不到了?曾几何时,全国各地还是一片莺歌燕舞,各行各业卫星频升,捷报频传,为何突然间就变得天灾人祸,怨声四起,饥荒死人的报告纷至沓来

为此,毛泽东很感困惑,决心到基层直接进行调查研究。

1960年6月,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十年总结》中写道:八月在北戴河,中央起草了一个人民公社决议,九月发表。几个月内公社的架子就搭起来了,但是乱子出得不少我们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他在不同场合提议,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次,毛泽东还向他的卫士披露了自己埋藏已久的心迹,他说: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要请一位地质学家、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

可是,人一旦到了至高无上的境地,就连最起码的要求也成了一种奢望。他似乎怎么也无法走出这座围城。

毛泽东觉得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也许这正是他要走出丰泽园,走出菊香书屋,凭借黄河再度突围的真正含义。

1964年8月初,平阔恬静的北戴河浴场突然传来一阵军马嘶鸣之声,一支由中共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精心组建的骑兵大队,在北京西郊香山经过特殊训练后,奉调紧急赶至北戴河海滨。

年逾古稀的毛泽东,在卫士簇拥下登上一匹专门挑选的白色高头大马。他昂首挺胸,挽缰策马,行进在金色的沙滩上,一如当年屈指行程二万之风采再现。

练吧,不会骑马就去不了黄河。如果人生连黄河都没有见过,那是会后悔的。毛泽东语重心长地鼓励身边工作人员。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千里走黄河的壮行却注定要搁浅了。因为毛泽东感到中国已经出了修正主义。

一顿寿宴大家吃得索然无味。

中国出现修正主义,当然要比千里走黄河重要。于是,黄河骑兵大队很快就宣布解散。一场最高规格的黄河壮行计划无果而终。

黄河啊,这是毛泽东魂牵梦绕的一条大河!

猜你喜欢

  • 兔儿爷

    兔儿爷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兔儿爷,他是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兔子。据说,只要遇见兔儿爷,他会带来好运和幸福。然而,看到兔儿爷的人却少之又少,他似乎只在特定的时刻,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出现。这个村庄里的人们对兔儿爷非

  • 养马的秘诀

    养马的秘诀养马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悉心照料的艺术。马匹是敏感而高贵的动物,它们需要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专业的护理才能保持健康和快乐。对于那些想要成为养马专家的人来说,下面分享一些养马的秘诀。首先,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是养马成功的关键。马匹需要有足够的

  • 属相招工

    在一个繁忙的城市里,有一个神秘而有趣的招工现象正在发生。人们纷纷涌向招聘现场,希望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不是普通的招工活动,因为这次是根据属相来招工。据说,每个人的属相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招工单位希望能够通过属相来匹配最适合的候选人。

  • 鼠王拜寿

    鼠王拜寿在一个偏远而宁静的村庄里,住着一对贫穷而善良的老夫妻。他们一直过着苦日子,但他们的善良与乐观却常常感染着整个村庄。身为鼠年的村民,他们正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鼠年春节。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惊喜,一只旧鼠标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门口。这只旧鼠标是

  • 生肖血案

    生肖血案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小镇上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命案。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人被发现死在了自己的家中,胸口上有一个深深的刀伤,鲜血还在缓缓地流淌。这个小镇上的居民们震惊不已,大家都试图回想起当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寻找线索。李明是一个备受爱戴的青年

  • 鼠王

    鼠王在遥远的古代世界中,有一个被誉为鼠王的传奇故事。鼠王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里,村子周围群山环抱,景色如画。村民们一直以来都过着平静而宁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只名叫小灰的老鼠进入了他们的村庄。小灰是一只异常聪明和勇敢的老鼠,他有着一双明亮

  • 动物数数

    在一个神奇的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和这些可爱的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动物数数”。大家躺在草地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小猴子提议说:“我们来数一数森林里有多少只动物吧!”大家兴奋地鼓掌叫好,纷纷表示愿意参

  • 猴子的屁股是怎么弄红的

    猴子的屁股是怎么弄红的猴子是森林中的灵活、机智的动物,它们常常在树枝间高低跳跃、嬉戏玩耍。然而,有一件事情让很多人困惑: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色的呢?传说中,这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猴子住在一个美丽的森林中,它非常喜欢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