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明代科举大案——南北榜争

明代科举大案——南北榜争

收录日期:2025-08-08 05:58:03  热度:12℃

科举考试在古代就和今天的高考一样,是选取人才的国之大事。高考若是出了问题,肯定会有一大批人受到处罚。科举也一样,甚至于在古代刑罚更为严重。斩头、族诛、罢官等,都曾经在科举案件中出现。

一般说到科举大案,大家想到的一定是科举舞弊案。但实际上科举大案,并不单单指舞弊案。砸明朝初年,就有一个科举大案南北榜争,又叫南北榜案、春夏榜案等。

当时这件案子是以科举舞弊而定性的,但实际上这场科举考试,并不存在舞弊的情况。它其实是一场南北士子争风和上层统治者扩大统治基础,笼络人心的政治事件。

这场科举考试于洪武三十年开考,彼时朝廷经历了蓝玉案,许多官员牵连其内。作为这场大的政治动荡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对于当时的政局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科举是为了国家选取人才的考试,这场考试之后,新的血液补充进入官场,对于刚经历蓝玉案风波的朝廷而言,是很好的。但没想到,这次考试却成为了另一场动荡。

朱元璋对此次考试也十分重视,特地选取了在儒士间很有声望的刘三吾担任主考官。刘三吾是元朝旧臣,元末时曾担任过广西提学。进入明朝之后,许多科举制度的规章条例就是他制定的。在接受这项任务的时候,刘三吾已经是78岁的高龄。

这场考试顺利结束,考试中途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放榜之后,却引发了大争议。科举放榜,共录取五十一名。而这五十一名全都是南方人,北方士子无一人在榜内。

这种情况前所未见,所以当时人将此次榜单称为南榜。若是不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顶多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特别是北方书生而言,这样的一个榜单可就并不那么好看了。一时间北方士子群情激奋,上书说刘三吾以及另一位考官白信蹈偏似南方士子。

刘三吾的确是南方人,这种说法似乎说的过去。于是朱元璋就下命彻查,将试卷呈上来重新批阅。

北方士子的试卷呈上来之后,的确文理不佳,甚至有些还有犯禁忌之语。于是又有人说,是刘三吾等人特意选取不佳的试卷呈上。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但是事件已经闹大,北方士子的怒火需要有人来浇灭。朱元璋于是下旨处罚与此次考试有关的官员,考官刘三吾被定为蓝玉党,以老戍边。白信蹈﹑张信等被凌迟处死。剩下的人也遭到遣戍,只有戴彝﹑尹昌隆免罪。

朱元璋重新命人增加北方士子录取名额,因为当时增加录取的人全都是北方士子,于是又称谓北榜。这次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到洪熙年间这个制度完全确定。

作为统治者的朱元璋,利用此次事件,进一步打击江南地主,同时收取北方人心,也是操作犀利。而刘三吾等人公正录取,却不想飞来横祸,才真是可惜可叹,令人同情。

猜你喜欢

  • 中英版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

  • 后来居上

    后来居上意思:居,处于。后来的超过先前的。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

  • 一网打尽

    一网打尽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晋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两兄弟。夷吾得秦国和齐国的帮忙,登上国位,就是晋惠公。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两派,拥护惠公的一派以却茅和吕省为首。暗里拥重耳的一派以里克和丕郑为首。可是这班人对晋惠公个人来说都是有

  • 贾人渡河

    贾人渡河,比喻说话不讲信用,言而无信。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终遭灭顶之灾;渔者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充分体现了人情的淡薄。告诫我们要守信用,否则会受到惩罚。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

  • 飞鸟惊蛇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

  • 恩将仇报

    主人逮住了一只正在吃害虫的青蛙,青蛙吃惊地说:亲爱的主人,请你把我放了吧,我今天只吃了39只害虫,还差一只没有完成除害保苗的任务呢!”主人却也说:是啊,今天我只逮了39只青蛙,只差你这只就完成了老婆交给我的捕蛙任务呢!&rdqu

  • 恪尽职守

    恪尽职守这个成语出自《孙子兵法》,意为: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人物被誉为恪尽职守者,而令后人津津乐道、以为榜样。其实,恪尽职守并非人的专利,其他动物中若此者亦不鲜见。我曾听说过一个英格兰义

  • 何举人解梦

    南宋年间,有一年,又逢三年一次的大比之期,各地学子纷纷云集京城临安,城中旅店早已人满为患。却说西湖十景”印月井旁的吉祥旅店里,住着严州府睦州文昌的一位学子何梦桂举人,早在三月前就离开石峡书院来这里复习迎考。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