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假如你是阳光

假如你是阳光

收录日期:2025-08-08 00:45:01  热度:9℃
往事如手里的沙子,不经意间,已悄悄地滑过了指头。

也许,多年以后,当我凝望镜中衰老的容颜如逝水长天,我仍会感叹,会独自恍惚,会忆起那首不知名的老歌来:情人和朋友之间/泪水苦又甜/流成汪洋一片/爱在一瞬间/我泪眼看不见/你曾是我的地平线啊/想围绕你沉浮/日夜到永远……

泪光中,一个名叫苏阳的流浪歌手,给我平平淡淡的中学时代增添了极富传奇意味的几笔。尽管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他又像流星一样地消失了,但在我寂寞的青春的纪念册上,从此却拥有了一抹永不会消失的亮色,足够我回忆一生。

第一次见到苏阳是前年夏天的一个黄昏。沉寂了大半年的我依然习惯于等在同学们都走光之后,才一个人到校门边的一间小饭馆里独自晚餐。那天我正吃着饭,几个同年级的吉他手闯了进来。围着桌子,开始旁若无人地喧哗。他们大声地唱着自己写的歌曲:我们算什么东西/我们只是社会的边缘,甚至垃圾/始终站在生活的阴影里/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把没有唱出的歌/和老掉牙的诗/抬到洒满阳光的大地?一群人起劲地唱着,我发现只有一个被他们称做老师的长发飘飘披及肩头的大男孩,怀抱一把很特别的吉他,始终一言不发。那时候,吉他仍在整个中学校园里风一样地流行着,我也背着整天吵闹不休、扬言要离婚的父母偷偷买了一把。说不清楚为什么,只觉得那落叶一样凄凉而萧瑟的音质、流水一样轻盈而婉转的旋律一下就笼罩了我,笼罩了看似缥缈却一直真实地弥漫在我四周的怀旧心情。于是,我忍不住插了一句:“你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吗?是教音乐的?”他便随大伙一起,朝我爽朗而飘逸地笑了。

再见苏阳的时候是在人流如织的卫星湖边。他在一片柔柔的阳光和阴阴的柳林间冒出来,依然是长发飘扬,使我目眩而心惊。他的目光明亮而闪烁,干干净净的脸上洋溢着朗朗的笑意,让人看了,忍不住想去抚摸一下。于是,我在最不经意间,遇见了本该一直站在我生活之外的人;挡都挡不住,他就这样愣头愣脑地撞进我的视野,我的天地。

他告诉我他叫苏阳。对校园生活有着深深的厌倦,这也许与他的成绩一向不好有关,或者与他的经历也有关吧。他从上小学起就一直喜欢音乐,整天专心致志于吉他演奏,把功课都荒疏了,所以到上初中时成绩就垮了下来。等到上了高一,他更是痴迷地热爱吉他,迟到、旷课便成了家常便饭。渐渐地,他就成了学校德育处甚至校长室的常客,臭名远扬。不久,他就没法再在学校呆下去了,干脆退了学,开始四处流浪;他一直渴望着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所以经常不带分文就出门了。他去过很多地方,如今又回来了,不是厌倦了漂泊,而是不习惯总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我静静地听着苏阳幽幽的诉说,突然间冒出一句很奇怪的话来,于是问他:“你到底是谁?你从何处来?你要到何处去啊?”说完竟有些得意。(很久之后我才想起,这句话好像是以前政治老师讲哲学课时说过的。)

于是,我开始跟着苏阳学吉他。苏阳极耐心地教着我,不断地说着让我骄傲无比的话:“你是我见过的理科班里乐感最强的。”躲着父母和老师,我把课余的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吉他上。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月,我就能勉强弹奏好几个高难度的练习曲了。一个星期六的夜晚,我走进了苏阳打工的那家师范大学的校园歌舞厅,这也是我第一次走进那种地方。舞池里以学生为主,男男女女都打扮得光可鉴人,在旋转镭射灯的紫红色柔光中尽情地挥洒着青春和热情。苏阳则是所有人的中心,只见他斜挎着吉他,沙哑着嗓子,像一个摇滚歌星似地自弹自唱着一首感伤的歌曲:我有个梦想/你想不想知道/每当太阳升起来/所有的人都一起跑/一起啃面包/然后一起迟到/一起逍遥/其实迟到者的悲哀/没有人知道/当年老妈生我时难产/迟到/第一次/骑车找不到校门/迟到/忘了晚上放的臭袜子/迟到/看着我颓废的眼睛/你应该懂得/当迟到成为一种宿命/成为一种爱好/这辈子也别想改掉……


猜你喜欢

  • 一本书的命运

    1988年初,一家著名文学杂志在当年的第一期以专栏的形式推出了一位上海学者的三篇散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立即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北京、天津等地几家知名出版社都来信和作者商讨出版事宜。就在作者考虑该把自己的稿子交给哪家出版社的时候,一天,

  • 郑板桥智断遗产案

    1746年,郑板桥上任山东潍县知县。这天,他正端坐公堂批阅公文,有人击鼓鸣冤。郑板桥吩咐衙役将击鼓之人带上堂来。击鼓之人是一个哑巴,跪在地上呈上状子。郑板桥细看之下,明白了案情。哑巴原来会说话,5岁时生了一场病才失声不能说活,但耳朵却好使。

  • 郑板桥教我们去薄存厚

    郑板桥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被人们熟知,是因为他的书画,其实他为人处世的人格魅力也值得我们敬佩的。他曾经托人在家乡花十二两银子买下一块地,打算将来做墓地用。有一年清明节回家祭祖,他到那块墓地看了看,发现墓地中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墓。他有些生

  • 郑板桥因吃上当

    郑板桥辞官后,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不得不靠卖书画为生。鉴于郑板桥的名气,社会上各类求板桥作画的人是络绎不绝。可郑板桥的画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对于那些为富不仁的富商巨贾,他就是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索我画,偏不画”。一次扬州有一个盐商,为了附庸

  • 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的郑板桥

    郑板桥的一生历经坎坷。他长期生活穷困潦倒,却能够历经三朝,享年73岁,在当时“人过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实在算得上高寿。郑板桥名叫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诗、书、画技艺精绝,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尤其

  • 鲍博楚:见证成长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因为工作的调动来到三亚,鲍博楚目前在三亚生活已经两年多了。他说,刚来的时候觉得很惊讶,怎么有这么多的绿色,天空那么蓝,空气那么好,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在大学时,鲍博楚是学酒店专业的,而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他当时是以厨师的身份加入喜达屋集团,

  • 宝莱坞女演员命丧百慕大杀人怪兽

    琳达是印度宝莱坞的女演员。2004年,她主演的《古帝帮》等影片红极一时,她成为宝莱坞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2005年春,琳达经朋友介绍,到新德里找一位名叫默克的医生看病。在调养期间,琳达与默克相恋了。 令两人都没想到的是,他们的恋情遭到了琳

  • 索马里的铿锵玫瑰

    当12个荷枪实弹的索马里绑匪围住阿曼达·琳浩特时,她顿时悔之莫及。然而,一切已无法逆转。 2008年8月21日,作为自由记者的阿曼达·琳浩特与男友尼格尔前往索马里,希望能在那里找到独一无二的新闻素材。在到达后的第三天,他们就遭遇了绑架。 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