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嫁给爱情还是嫁给“碗”

嫁给爱情还是嫁给“碗”

收录日期:2025-08-08 01:39:07  热度:8℃

表妹钟薇眼瞅着快30岁了,在剩女这条路上徘徊了很久,她的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恨不能立时三刻把女儿嫁出去,因此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社会关系,托亲戚找朋友,帮钟薇介绍男朋友。

家有剩女,最着急的人不是本人,而是最关心她的人,关心则乱,因此生出很多是非,不仅仅是争吵,而是观念上的相互冲突。

非“碗”不嫁,是表妹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她声言,物质时代,经济是基础,爱情是上层建筑,没有坚固的基础,再风花雪月的爱情都是一纸空谈,你见过谁饿着肚子谈爱情?那都是影视剧里无聊的人扯无聊的闲篇。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在为生活奔波,实际得不能再实际,现实得不能再现实。

在所有的社会分工中,“碗”无疑是最有保障最有安全感也是最体面的一份工作,因而有百万之众拥挤在“考碗”的路上时,也相应产生了表妹这样非“碗”不嫁非“碗”不娶的人。在表妹的眼里,公务员都是非常优秀的物种,千人万马过独木桥,自然会有很多人不幸从桥上掉下去,剩下的都是优中之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绩优股,若是不升值,则工作稳定,收入中等,医疗、住房等都有相对保障,若是一旦升值升职,其中的好处,则不为外人道。

在外面打拼久了的钟薇,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她的父母自然不是她的对手,父辈人的择偶观念自然还停留在人好、有房、两个人相爱就可以了。而现在的女孩子择偶观念,则会把“碗”放在第一位,有“碗”才可以考虑其它,是不是继续,无“碗”,免谈。

钟薇的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宝贝女儿走火入魔了,让我劝劝她。明明知道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但我还是接受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难抗拒的就是亲情。

和表妹找了一家人少的茶馆,相对而坐,摆出一副要长篇大论的架势。先是搬出婚姻专家吴海燕话:“碗”不是婚姻的唯一条件,也不应该排在择偶条件的第一位。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幸福与物质的关系就不大了,感觉幸福与否,更多是一种心态。

然后现身说法,举例说明。

一个朋友的女儿,当初也像她一样,打着灯笼到处找“碗”,功夫不负苦心人,千觅万觅终于觅得如意郎君,不仅是公务员,而且人长得帅,朋友的女儿如获至宝,想都没想,立刻剜到筐里,结果,结婚后才发现,除了性格不合,此君冷漠、自私,凡事只顾自己,买菜只买自己喜欢吃的。晚上不回家吃饭,从来不打电话告诉她。过年过节只回自己的父母家。朋友的女儿越瞅他越不顺眼,除了彼此条件登对,一点温情都没有,最后只能忍痛割爱,离婚了。

也不管表妹爱不爱听,我啰啰嗦嗦、苦口婆心地说了很多。

如果当初他们有爱,以爱作为基点,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吗?嫁给爱情还是嫁给“碗”,你自己掂量吧!

表妹双手托着腮,陷入了沉思。原本单纯可爱的表妹,工作了几天,身上染满了颜色,已经不能静下心来独立地思考问题,总是人云亦云,这样下去可不好。

我以为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到了表妹的痛处,就算不痛哭流涕,改正自己的错务认识,及时地醒悟过来总是可以的吧?谁知表妹静静地听完我的长篇大论,才懒洋洋地说,表姐,你OUT了,别成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多接触接触社会,多和朋友来往来往,否则,满嘴的酸腐之气,谁受得了?

我晕,看来这“碗”的吸引力,不是我三两句话能打破的,比我想像的要坚固得多。

猜你喜欢

  • 网开三面的故事

    商汤有一次狩猎,见部下们张网四面并祷告说,上下四方的禽兽尽入网中。汤命令去其三面,只留一面,并祷告说,禽兽们,愿逃者逃之,不愿逃者入我网中。 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耳中,都称赞汤的仁德可以施与禽兽,必能施与诸侯,因此纷纷加盟。

  • 绕梁三日的故事

    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善歌唱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缺少粮食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

  • 纵虎归山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释义:把老虎放回山去。 比喻

  • 筚路蓝缕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shù]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下军副将栾[luán]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 积羽沉舟的故事

    【发音】jī yǔ chén zhōu 【释义】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示例】元·无名

  • 秦镜高悬的故事

    【释 义】 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不徇私情。也比喻人料事清楚,见解深刻。 【出 处】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

  • 磨穿铁砚的故事

    成语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磨穿了铁铸的砚台。《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初举 进士,主司恶其姓,以

  • 破甑不顾的故事

    典故出处:《后汉书·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成语资料:成语解释: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常用程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