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如何评价范纯仁?范纯仁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何评价范纯仁?范纯仁是个什么样的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04:25:27  热度:10℃

范纯仁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次子,其本人的政治成就也不低,在北宋一朝坐到宰相的位置,人称布衣宰相。

范纯仁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三纲五常,孝字为先,范纯仁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

范纯仁是范仲淹次子,官宦世家出生,以父恩荫蔽入仕。因为他父亲在朝为官,且功绩卓著的原因,在范纯仁考中进士之前,范纯仁就已经进入官场了。最开始的时候,授为太常寺太祝,但是范纯仁并没有前去赴任。

宋仁宗皇佑元年,范纯仁进士及第,调为武进县知县。范纯仁又以双亲在不远行为由,不赴任。后来改派他为长葛县知县,他还是不前往。就连他的父亲范仲淹都说,以前任地较远不去还说的过去,如今长葛县离我们家又不远,应该去赴任了吧!但是范纯仁还是说:我怎能以禄食为重,而轻易离开父母!长葛县虽离家近,但亦不能完全实现我的孝心。

范纯仁说到做到,双亲在世的时候,他一直在家孝顺父母。一直等到范仲淹去世之后,范纯仁才正式进入仕途。

范纯仁是一个不畏权贵,正直不阿,廉洁奉公的好官。在他为襄邑知县的时候,有一个卫士在治下牧场中牧马,放纵马匹踩坏了农民的农作物。范纯仁将这个卫士抓起来,并且给予杖刑的处罚。有官员说:这是为陛下尽忠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小小的县令,怎么敢做出如此处置。

范纯仁丝毫不惧,仍然给卫士用了刑。后来卫士将此事状告到皇帝那儿,范纯仁尽管职位低,却丝毫不惧。侃侃而谈,表明农业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如果放任大家糟蹋老百姓的作物,那么百姓们又如何安心生产,缴纳赋税呢?皇帝听了范纯仁的说法,不仅没有处罚他,反而赞扬了他。

范纯仁被称为布衣宰相,他是宰相可以理解,那么布衣这个前缀又是如何来的呢?这药源于范纯仁本身的为官原则。

范纯仁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不管官位高低,他都始终如一。历史上有太多的权臣贪官,他们虽然过着骄奢享乐的生活,但是却到底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范纯仁一生从微末到庙堂之高,依然秉持着节俭的作风。

范纯仁节俭到什么地步呢?以致于他后来请客吃饭,一贯咸菜豆腐中,加了那么两小撮肉沫,都让客人十分惊讶。

他位居高位之后,多次向朝廷举荐人才。举荐人才,历史上大多数宰相都会干这件事儿。其他人在举荐人才的时候,肯定都会向被举荐人表明是自己举荐的。这些人以后上位之后,久打上了这位宰相的标签。就算没有加入宰相的阵营,但是到底有提携之恩,所以或多或少都会亲近宰相。

范纯仁却不是这样,他举荐了不少的人才,但是却并没有透露出是自己举荐了他们。有些人对此十分奇怪,说:担任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门庭之下呢?

但是范纯仁却说,自己提携这些人,是为了国家效力,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那么不知道是自己举荐了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有真正心系国家,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才会忘记私利。范纯仁如此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宋史》对范纯仁的评价很高,言: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前后任子恩,多先疏族。

猜你喜欢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大将班超被派往西域进行联系。他和随从先到了鄯善,鄯善国王对他们十分敬重,热情款待他们。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忽然对他们冷淡了。班超发现不对劲,就派人去打听情况,发现是他们的敌人、北方的匈奴派了比他们更多的人来联络鄯善的国王,这使国王

  • 打破砂锅问到底

    相传,在一个村子里有这么一户人家,婆婆做事很精细,干什么都非常认真;媳妇却很马虎,什么事凑合过去就行了,从不讲究。因为性情不同,这婆媳二人经常吵架,总是要公公从中调解。一次,公公出门做生意去了,不在家。偏巧这时,媳妇做饭时一不小心打破了一口

  • 丁是丁,卯是卯

    传说在隋朝末年,隋炀帝举行了一场比武大赛,各路英雄云集于此,经过一番厮杀争斗,罗成夺了头名。监考官杨林见罗成相貌堂堂,武艺出众,便想收他做干儿子,罗成自然是不会同意认奸臣杨林为父,杨林一气之下,便诬陷罗成,说他想要谋反,将他关进大牢。罗成的

  • 妓女与河童

    明治年间,浅草是京都的繁华所在,浅草河两岸寺庙艺馆林立,几个久未开张的河童坐在桥栏杆上,肚子叽里咕噜乱响。河童是靠帮人打捞不慎落入水中的值钱物什为生,做这一行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这一天没有生意,自然没钱买吃的。十一岁的孤儿龙太郎嘀咕一句:“

  • 上司放个屁,下属唱台戏

    明朝万历皇帝继位时年方七岁,军国大事全权委于万历的师爷大学士沈鲤。一次,沈鲤巡视江南,路过老家,为不惊动地方,便青衣小帽悄悄回家了。但此事不知怎的被知府知道了,急火火地登门拜见。沈鲤无奈,只好与知府闲扯起来。正说话间,沈鲤忽然想放屁,但当着

  • 马马虎虎

    人们常用“马虎”这个词形容办事粗心大意、草率从事、不认真负责的人。要弄清“马虎”一词的来历,还得从一段有趣的传说谈起。宋朝时,京城有个画家很出名。一次,他被人请去画一只虎,刚画一只虎头,就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就在虎头后面画了马身子。请他画马

  • 无巧不成书

    施耐庵写《水浒传》,写到武松打虎一节,无论如何也写不满意。因为他从未见过打虎,不知道怎样描绘武松打虎的场面。正当苦思冥想之际,忽听门外一阵吵闹。他放下手中的笔,信步来到门口。门口有不少人正在看热闹,施耐庵拨开众人,上前一看,原来是邻居阿巧,

  • 一副妙联贺姻缘

    1757年的一天,乾隆皇帝的宠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和珅,来到翰林院视察。阿谀奉承和胆小怕事的翰林们纷纷对和珅行跪拜大礼,唯独刘定逌只长揖不拜。和珅大怒,借口把刘定逌逐出翰林院。刘定逌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先后在武鸣、隆安、桂林、宾阳等地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