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生命的跷跷板

生命的跷跷板

收录日期:2025-08-08 03:29:43  热度:8℃

连荣华有一双手、两个肾。这双裂口的手靠搬砖、刷砂浆把两个儿子拉扯进大学,两个肾却救不了两个患了尿毒症的儿子。

像是电影《唐山大地震》中被一块建材板压住的两个孩子,救一个就要放弃另一个,她想让老天替她做决定,到处求佛、找大师开解。不止一次,对着工棚里的电视机、黑洞洞的屋顶、手中粘着的鞋面、剁着的地瓜叶、记者的采访本、摄像机镜头,这位黑瘦的母亲嘴角下撇,流下眼泪。也只有在这种时候,这位49岁、不太会说普通话的小个子闽南女人,才能有气无力地吐出几个句子:“我想两个(肾)都拿出来,一人拿一个去。”

厄运是伴着2011年中秋的月光落到这个家的。那天,连荣华的丈夫李秀开接到四川川北医学院打来的紧急电话,他们的大儿子、正在该校临床医学专业读大三的李海清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李秀开连夜从海南赶到成都。

打结婚起,夫妻俩就在海南打零工,李秀开做防水工程,连荣华做搬砖、刷水泥的小工。两个孩子相继考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大儿子李海清下自习后在学校送纯净水,中秋节早晨,全身水肿、“腿一摁一个坑”的他因为感冒去校医院就诊。

她夜里边想边哭,天亮了忍着困爬起来,去工地挑12小时的砖,拿100元工钱。困极了的时候,她就去工地边上猛灌几口凉水,每晚收工坐在饭桌边,连荣华都觉得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但一躺在床上,又是整晚睡不着。

从2012年起,丈夫带着大儿子全国跑,边求医问药边打工。家里的全部积蓄和借来的钱都花完了,他们终于认识到:想要治疗尿毒症,只有透析和换肾。

父子肾脏配型失败后,连荣华要把自己的一个肾移植给大儿子。26岁的李海清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这家人从来没多少选择,但他知道,为了多赚点钱,这个时常腰疼的母亲干活儿比男人还拼命。他担心母亲捐肾后还会去做重活,“以后万一她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会愧疚一辈子”。这个懂事的男孩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母亲的提议。

彼时正在海南琼州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读大三的弟弟李海松提出,自己毕业后捐一个肾给哥哥。兄弟俩高高瘦瘦,长着一样的圆脸和青春痘。如果一切顺利,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分别成了医生和程序员。

这位母亲怎么也没想到,在大儿子衰竭的肾脏击碎全家的美梦之后,最后一丝希望也被小儿子的肾脏夺走了。

2013年11月的一天,连荣华吃饱了坐在工地宿舍看电视,接到李海清打来的电话,大儿子小心翼翼地告诉母亲,弟弟查出有严重的贫血。当时她就哭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她才知道,小儿子李海松也患了尿毒症。

家里的三个男人已经崩溃了。素来乖巧的弟弟李海松话都没有力气说,没把肾保管好,他觉得对不起哥哥;第一个得知消息的哥哥李海清对着电话大动肝火,这个微信名为“天道酬勤”的倔脾气青年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小概率的事件会被自己家碰上;从未在孩子面前流过泪的父亲李秀开号啕大哭,借钱赶往海南的路上,一度想过站在路中间被车撞死。

从2013年起,这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几的父亲带着大儿子在厦门治疗,这回又把小儿子接了来。自此,父亲去工地干活儿。兄弟俩轮流去医院做透析,哥哥每周一三五,弟弟二四六。

连荣华出去吆喝散养的鸡鸭时,李海松挽起袖子,给记者看小臂上密密麻麻的针眼儿。每一个针眼儿,意味着花掉了500元。

两个儿子病后,连荣华干活更拼命了。有一次,她到二楼抹砂浆,不小心踩到一块虚盖的木板,直直栽了下去,胳膊摔出了血,站都站不起来。说起这些时,这位一头粗硬短发的农妇咧开嘴笑着,眼角堆出深深的鱼尾纹,像在讲一件逗趣的糗事。但在当时,腰疼让她很恐惧,她怕摔伤了肾脏,她还要救孩子的命。

“我想的是不公平。”这个没读过书的女人抽泣着回忆。她希望老天替自己做决定,让两个儿子都去和自己做肾脏移植配型,谁的指标高,就把肾移植给谁。尽管她也知道,无论最终救哪个儿子,她都会永远觉得对不起另一个。

从小就帮妈妈按摩的大儿子李海清第一次不容商量地违背了父母的意思,执意不肯去做配型。

李海清态度强硬地向家人列举了无数个应该把肾给弟弟的理由:弟弟发病晚,移植成功概率高;弟弟坚持读完了本科,比退学的自己好找工作;自己已经和爸爸做过一次配型,这次机会应该给弟弟。

他一直没有说出不去配型的真实原因:“万一我的指标更合适,那我弟弟怎么办?”自从弟弟生病,他每晚失眠,在他看来,不管自己能不能找到肾源,治好弟弟的病就了却了自己一桩心愿。

弟弟李海松嘴上劝哥哥,兄弟俩一起去配型,暗中则打定了主意:“让哥哥先去配型,他配型成功我就不配了,让给哥哥做。”

连荣华家的遭遇被地方媒体报道后,一时间获得了60余万元的捐助,一笔笔善款用毛笔写在大红纸上,贴在村子祠堂的墙上。兄弟俩用电子表格记下了每一笔款项,为了将来“给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一个交代”。

然而,患病的孩子和肾的数量,还都是两个。“我想两个都拿出来,我老了,我不怕。”哪怕正在吃饭,悲伤也在说话间突然占领了整张脸,连荣华放下饭碗,用长满老茧和裂口的手抹着眼睛。

哥哥替妈妈做了选择,把肾留给弟弟。他瞒着父母,夜里去给快递公司搬货,只为给妈妈买一辆电动车,“她干建筑小工是去邻居家借的自行车,看着心酸”。由于尿毒症并发症,没多久大腿就脱臼了,倔强的他继续搬货,实在疼得厉害就咬牙在地上狠蹬几下,坚持工作了一个月。

今年4月,连荣华与小儿子李海松在福州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李海清放弃了当天的透析,与父亲一起守在手术室外。当地记者蜂拥而至,拍下了连荣华术后被父子俩抱回病床的场面。

手术后,李海松和妈妈回到农村老家休养。她不能再做体力活,只能从做运动鞋的厂子领点零活儿。粘一个鞋面6分钱,母子俩从早到晚做下来,能粘200双,收入二十几元钱。

她有些向往地讲起做小工的日子,“通知我去医院做手术时,老板还打电话叫我做泥水工呢。我不用人家赶,自己就做”。一种少有的坚毅神采在她的眼中闪现,语速也快了起来,“我还提醒别人水泥搞多少,不要浪费。”除了两个儿子上大学以外,这是最让她自豪的事儿了。

如今,母亲的一个肾在弟弟李海松的体内工作,“弟弟终于能大口喝水了!”李海清非常高兴。李海清独自去长沙等肾源。一颗等待中的肾规定了他的活动半径,他必须随时待命,一旦有合适的肾源出现,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配型。

很多排在他之后的病友已经等到了配型移植,O型血的李海清还一直在排队名单上挂着,“说不定还没等到肾源就挂墙上了”。他有时难掩沮丧,随即又自己开解,“万一哪天我挂墙上了,还有我弟弟撑起这个家,我也没什么遗憾的。”

“你能帮我找一份哪儿都能工作的那种活儿吗?比如网店什么的?”李海清问记者。

在脱臼、水肿、高血压、恶心、贫血等并发症折磨下,他已经做不了重体力活儿了。之前的捐款还有40多万元,自己两天一次的透析、弟弟常年服用的抗排斥药费用依然是沉重的担子,更何况“家里只剩下父亲一个劳动力了”。

“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哥哥给的。”李海松望着门外漆黑的山坡说。他打算先打工赚钱,治好哥哥的病,哥哥一天没有找到肾源,他也一天不能去过自己的生活。

这些话,兄弟俩从未对彼此说过。在这个家里,肾和病像是不能说的秘密,兄弟俩小心地避免提到,因为“一提到妈妈就哭”。

天渐渐暗下来,连荣华把粘好的鞋面用橡皮筋捆好、装袋,然后点亮了庭前的佛灯。在这户没有电视机的人家里,空荡荡的堂屋正中供奉着佛像,连荣华每晚上两炷香,一天不落。

天黑了,连荣华用一根破木棍顶住一扇没有锁的门。转身蹲下,剁地瓜叶,给鸡鸭准备明早的吃食。站起来时,腰往后顶着,腿不自然地向前撇,努力让身体保持直立。她表情平静地忙碌着,仿佛习惯了自己只有一个肾。

猜你喜欢

  • 裸婚之后

    杨露起床时,何一伟已经把早餐放到餐桌上:两个煎鸡蛋,两杯热牛奶。洗漱完毕,杨露坐下来一边吃一边批评何一伟的煎蛋手艺:怎么练了这么久也煎不成一个好看的心形……何一伟家在农村,参加工作没几年,几乎没有积蓄,但他细心体贴。杨露先是爱上了和他在一起

  • 过于用力的母亲

    这个妈妈总是在焦虑中,时刻面临崩溃——的确,她已经很累很累了,为了心爱的女儿,她一直承受着很大负荷。仅以孩子交友为例:初中,女儿和同桌相处不愉快,她出面找老师调换座位,为女儿指定同桌;高中,害怕女儿孤单,亲自出马为女儿寻找伙伴;大学,女儿和

  • 我是骑者,策马向爱

    1889年,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目光刚与爱尔兰演员茅德·冈接触,便低下了狂傲的头,暗说:“从此,我的麻烦来了。”而当23岁的茅德·冈得知他就是叶芝时,也是表现出超常的兴奋。1891年7月,茅德·冈给叶芝写了一封信,信中提道:“两年前的偶遇,

  • 我们这个时代爱情的那场大雨还在下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对自己不确定,我们对别人也不确定;我们对爱情不确定,我们对婚姻也不确定;我们对昨天不确定,我们对明天也不确定。惟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每个人一生至少会遇见一次笨蛋,就是在真正恋爱那一次。有时候,我们自己就是那个笨蛋。

  • “苹果”的哲学

    苹果公司中国总部要招聘一名高级主管,竞争异常激烈。公司副总在每名考生面前放一个有溃烂斑点的苹果、一些指甲大小的商标和一把水果刀。他要求考生们在十分钟内,对面前的苹果做出处理。十分钟后,所有考生都交上了“考卷”。副总拿起第一批苹果,这些苹果看

  • 爱她勇敢说出来

    他今年刚大学毕业,毕业后他像很多毕业生一样不甘呆在小地方,想出去闯一闯,于是乎在毕业后的第二天踏上了火车,离开了家乡。经过24小时的长途火车后他来到了S市,这个令他向往而有些陌生的城市。刚到大都市,他开始四处投简历.但是这个并非来自名牌大学

  • 别忽略了父母的年龄

    前些天,帮朋友的母亲写一份申请,其中需要介绍老人的出生年月,于是我打电话问朋友,你母亲是哪年出生的呀?朋友在电话那头略为停顿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地说,真是对不起!我只记得我母亲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六,但我不知道她是哪年出生的。我又问他,那你知

  • 生命的欺骗

    办公室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大叶紫薇。随着阳春三月渐近尾声,紫薇树旁边的大叶榕新长的叶子已是满眼翠绿,而那棵紫薇依然枯瘦萧杀,干巴巴的枝干上残留着数不清干枯龟裂的果子。办公室在二楼,两棵树的树冠恰好能够时不时映入眼帘。强烈的视觉对比常使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