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幸福鸟

幸福鸟

收录日期:2025-08-08 04:02:09  热度:9℃

从前,西藏有一个地方,没有太阳,没有河流,没有树木,人们世世代代过苦日子,没有幸福。

听老人们说,幸福是一只美丽的鸟,它住在东方很远很远的雪山顶上;它飞到哪儿,哪儿就有幸福。这个地方,每年都有人去找幸福鸟,可是一个人也没有回来,因为雪山脚下有三个长胡子妖怪,它们只要吹吹胡子就能要人的命。

有个勇敢的孩子叫汪嘉,决心去找幸福鸟。汪嘉走了很多日子,看见前面有一座大雪山,就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黑胡子妖怪,说话像乌鸦叫:“谁到我这儿来了,来干什么?”

“我叫汪嘉,我来找幸福鸟!”

黑胡子妖怪听了哈哈大笑:“鸡蛋大的孩子,想来找幸福鸟!我叫你在乱石滩上走三十三里路,你就没命了!”说完,吹一吹胡子,前面平平坦坦的道路,一下子变成了乱石滩,每块石头都尖尖的像刀子。

汪嘉什么也不怕,就朝乱石滩走去。刚走了一里路,鞋子让尖石头划破了,又走了一里路,脚板让尖石头刺破了。走呀,走呀,他实在走不动了,就趴在乱石滩上,一步一步地向前爬,手心划破了,膝盖磨破了,这才走完了三十三里乱石滩。可是汪嘉又碰上了黄胡子妖怪。

黄胡子妖怪吹一吹胡子,前面平平坦坦的道路,一下子变成了大沙漠,找不到一点儿吃的东西。

汪嘉走着,走着,饿得头发昏,眼发黑,浑身没一点力气,他还是鼓着劲往前走,走出沙漠,又碰上了白胡子妖怪。

白胡子妖怪吹一吹胡子,把汪嘉的眼珠吹出来,汪嘉变成了瞎子。汪嘉用手摸着地一步一步地往前爬,爬上了大雪山,幸福鸟就站在山顶上呢。

幸福鸟说:“孩子,你上这儿来找谁呀?”

汪嘉不知道谁在跟他说话,他说:“我来找幸福鸟!”

幸福鸟用翅膀拍拍汪嘉,汪嘉身上的伤口马上就好了,幸福鸟用嘴吹了吹汪嘉的眼窝,汪嘉的眼珠飞回来了。汪嘉看见幸福鸟就站在自己的面前,你们说,他有多高兴啊!

幸福鸟让汪嘉骑在自己的身上,张开翅膀飞上天,一直飞到西藏,飞到汪嘉的家乡。

“太阳,太阳,快升起来!”幸福鸟叫了一声,太阳就升起来了。“大河,小河,快流过来!”幸福鸟叫了第二声,大河小河就流过来了。“树木,花草,快长出来!”幸福鸟叫了第三声,山上就长出了树木,地里就长出了青草鲜花。

大家都说:“幸福鸟带来了幸福!”幸福鸟说:“是勇敢的人勤劳的人自己找到了幸福。”

猜你喜欢

  • 偏离了航道的飞机

    现实生活中,你有一个梦想,梦想自己10年后的生活。你满腔热忱地开始行动。然而,数月后,生活打断了你的梦想:问题总是出现,重重困难阻碍了你迈向成功的进程。不久,你清醒了,生活和梦想截然不同。把你的生活和一架从悉尼飞往东京的飞机进行比较,这是一

  • 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贪心人走不回来,是因为贪。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

  • 马拉松选手夺取冠军的秘密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积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

  • 设定目标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2岁的那一年,随着父亲驾着马车到城里,偶然间见到一部以蒸汽做动力的车子,他觉得十分新奇,并在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气做动力,那么用气油应该也可以,我要试试!虽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那时候起,他便为自己立下了

  • 下一个

    心语: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当实现了一个近期目标,决不应自满,而应迎接新的成功,把原来的成功当作一个新的起点,应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才永远有新的目标,才能攀登新的高峰,才能获得成功者的无穷无尽的乐趣。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人生计划吧,把你希望的未

  • 真正的机会在哪里

    四年前,我的两位学生分别来找我咨询关于大学毕业的就业问题。他们都是很聪明的年轻人,读书时成绩都是十分优秀,兴趣和爱好很相同,对于他们来主,有许多工作机会可供选择。当时,我的一位朋友创办了一家小型公司,也正委托我物色一个适当的人做助理,于是我

  • 写下你的梦想

    一天,他与一位朋友谈到梦想时,随手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

  • 一个关于想成为一只狗的理想

    难得回一趟老家,我到曾经读过的4年书的金盆小学看望年迈的启蒙老师。晚上与老师东拉西扯地闲聊。聊着聊着,就随手翻看起桌上的一沓作文本来。老师说,孩子不多,整个二年级才一个班,共24个学生。在乡下学校,二年级孩子刚学习写作文。本上的作文都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