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犟牛砸缸

犟牛砸缸

收录日期:2025-08-07 16:59:21  热度:9℃

读过书的你都会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为了抢救掉到缸里的同伴,急中生智,举动一块大石头向大缸砸去,掉在缸里的同伴得救了。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砸缸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不是为了救人,那是为了什么?

姜家冲有一个姓姜,名柳的中年男子,他的脾气相当倔强,人们叫他犟牛。

这天,犟牛奉老婆之命,去县城买两口水缸。

快吃中饭时,犟牛挑着两口大缸来到上马岭的半山腰,一不小心,脚下一滑,身后的一口缸逃脱了扁担,向山脚下河沟滚去,想抓住已来不及了,

犟牛看了看面前的缸,心想:“自己费了很大的气力,到家只差一里多路,现在滚下山了,缸是没救了。剩下的这一口缸挑是无法挑了,背又不好背,抬?除了老婆外,谁愿意帮你抬?如果别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必定笑话自己太没用,好端端的两口缸,因自己走路不小心,滚到了河沟砸了一口缸。”

犟牛越想越生气,举起扁担朝缸打下去,缸没有打破,反倒把他的手震痛了,于是,丢下扁担,在路边找了个大石头,向缸使劲砸下去,“哐当”的一声响,缸被他砸了大窟窿;也随之滚了下去,
这口被犟牛砸破缸肚子的缸滚下山的路线跟前一口缸不一样。

犟牛想看一眼先滚下山的大缸破的怎么样。

当他来到山脚下,看见先滚下来的大缸口朝下,底朝天躺在小河沟的沙滩上。他仔细查看没有砸的大缸,好好的,没有一点点伤。后滚下的破缸就在前面10多米的地方躺着,他说了一句:“这两口缸真是好质量,只可惜这一口缸没有办法拿回家,干脆砸破算了,不能让别人说自己的笑话。”

他在河沟中找到几个石头,使劲向大缸砸去,“哐当!”一声响,缸口没破,缸肚子砸了一个大窟窿。他又用石头将缸砸成碎片。接着,又去砸后滚下山的破缸,边砸边说:“你是硬不过石头的,你跑呀,为什么不跑?伱犟?我犟牛比你还犟。这就是你不愿去我家的下场。”直到缸砸成碎片为止。

犟牛为了自己的面子,在回家的半路上将两口大缸用石头砸破了,正如老年人说:“人犟损财,牛犟损力。”这话说得有道理。他如果先下去看看滚下去的是否摔碎了,没有的话,扛上路,连同好缸一起挑回去,破缸拿回去装干东西是可以的。现在是钱白花了,白费了力气,全功尽弃。


猜你喜欢

  • 最好的生存方式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及奥里诺科河流域,生活着一种不多见的淡水鱼类,它的名字叫电鳗。电鳗虽名为鳗,但并不是鳗鱼,而是一种长刀鱼,跟鲤鱼和鲶鱼亲缘关系很近。它以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偶尔也吃动物的腐败尸体,或者一些高等的植物。电鳗

  • 海獭的石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域生活着一种可爱的动物——海獭。海獭是世界上最小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常年生活在海洋里,大部分时间,海獭不是仰躺着浮在水面上,就是潜入海底觅食。海獭喜欢吃海底生长的贝类、海胆以及螃蟹等,海獭的食量很大,它们每天要消耗自身体重

  • 母亲最爱吃的菜

    这是上大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一则小故事。多少年了,依然铭记在心。女儿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女儿抚养成人,其中的辛劳是笔墨难以书写的。女儿也很争气,从小就学习好。虽然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母亲总能变着

  • 三两白银引发血案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一干男女犯人被送到了淳安县,已被判凌迟罪的女人当堂哭诉喊冤。淳安县知县海瑞,仔细观察起堂下所跪众人:女人身穿一身青色布衣、布衫,头发凌乱,面容憔悴;身旁的一个男人身材高大,面露堂堂之气;男人身边跪着一名小僮,像是

  • 相爱的爱

    初春的正午,公司短暂的休憩时间。他躺在转椅上,脑袋有点沉,快要睡着了。这时候,她走过来,说:给你。语调轻轻的,柔柔的。她的手里,是一小杯冲好的药,她小心翼翼地捧着,眉目间万千疼爱在瓷杯的波光里流转。这是同仁堂的感冒药,趁温热喝了吧。你好像从

  • 爱的细节

    她第一次遇见他的那天,同事生病住院了,她买了些营养品去探望。病房在13楼,要乘电梯上去。前面是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母亲,随后他推着轮椅急匆匆赶来了,轮椅上坐着一位神情有些呆滞的老人,看上去像是他的母亲。她按住电梯的开门键,让他们先进了电梯,他

  • 只有足够努力,才配拥有好运气

    01一个人加班到九点,征服几百步石梯去觅食的途中,我看了一眼微信。朋友说:你好久都不和我聊天了,最近很忙吗?我发去一个笑哭了的表情,说到:这种日子不解释,学校申示,需要做的材料日夜赶工不休息,估计也得一个星期。朋友说:数学老师最棒了。我继续

  • 司马懿的坏主意

    那年,刘备白帝城刚死,曹丕就想趁机灭了西蜀。领导曹丕说出自己的想法,策谋深远的贾诩谏曰:“刘备虽亡,必托孤于诸葛亮,陛下不可仓卒伐之。”正言间,司马懿愤然而出曰:“不乘此时进兵,更待何时?”曹丕大喜,遂问计于司马懿。司马懿侃侃而谈:“若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