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还债

还债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0:24  热度:10℃

乾隆年间,在诸城潍河附近村子里有个农民叫周子旺,此人长得膀大腰圆,身强力壮。妻子凤英贤淑端庄,举止轻盈端稳,嫁给周子旺后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取名汉宝。夫妻俩互敬互爱,和和睦睦,一家三口日子越过越滋润。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孩子六岁那年,周子旺在一次出海时突然暴病身亡。失去了丈夫,凤英号天哭地,悲痛欲绝。没了丈夫这个靠山,孤儿寡母今后怎么生活?凤英痛哭一场,之后擦干眼泪,她要撑起这个家,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要把孩子抚养成人!

凤英寻思,自己一个妇道人家靠什么养活孩子?万般无奈,只好去投靠远在京城的表叔薛松林。薛松林幼时丧母,当年是凤英的奶奶将他抚养成人,并为他娶了媳妇。薛松林感恩图报,孝敬凤英的奶奶如同亲生母亲。奶奶病逝后,他便携家眷到京城去了,在朋友的帮助下很快在京城一处繁华地面开了个烧饼店,生意还不错。

当时,薛松林曾想让凤英的父亲和他一起去京城,这样彼此有个照应,凤英的父亲自凤英嫁给周子旺后,也了却了一桩心事,见女儿女婿和和美美的,一家三口日子越过越好,心里也没有什么牵挂,于是就答应下来。他让薛松林先行一步,说自己过几个月后到京城去找他。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薛松林离开不到一个月,凤英的父亲突然得了种怪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从此,两家便失去了联系。

俗话说,人到难处想亲人。这次凤英决定带着孩子去投靠薛松林,她相信善良的表叔一定会收留她这对孤儿寡母的。

当凤英带着孩子千里迢迢来到京城见到薛松林时,薛松林又喜又悲。喜的是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侄女,悲的是凤英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当晚,薛松林给凤英母子俩安排好了房间,让母子俩早早歇息。为了让凤英母子俩安心住下来,第二天一早,薛松林见到凤英时就对她说,打算要凤英帮他料理店铺。

在薛家住下后,凤英才知道表叔所经营的烧饼店远远比不上往年了,但养家糊口还是说得过去。

这年冬天,凤英见儿子汉宝衣服有些单薄,便向表叔借了几两银子给儿子做了件棉袄。凤英想尽快把借表叔的银子还上,平时除了助表叔料理店铺,一直在想干点什么好挣些银子。就这样,一晃几年过去了,小汉宝在母亲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做母亲的又欣慰又欢喜。她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把孩子抚养成人,这样,也算对得起九泉之下苦命的丈夫了。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这年冬天,凤英因感风寒竟一病不起,她感到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这天,她攥着表叔的手,流着泪说:“表叔,我们娘儿俩来你这儿给你添了不少麻烦,看在亲戚的分上,孩子就托付给你了。”薛松林也流着泪说:“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地照顾汉宝,就向当年老人家待我一样!”不久凤英便离开了人世。

自从侄女凤英去世后,薛松林老人对待汉宝更是如同己出,百般呵护。小汉宝也一天天长大了,每天天一亮就早早起床帮着薛松林打理店铺,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薛家养了一只芦花母鸡,这只母鸡与其他的鸡不同,每天天一亮就从鸡窝里跑出来觅食,每次见了薛松林老人和汉宝就“咯咯”地跑上来叫着,好像通人性似的。薛松林老人特别喜爱这只芦花鸡,这只芦花鸡竟一口气下了三年蛋,而且产的蛋又大又好吃。

却说这年夏天,薛家来了两个客人,一个叫刘春风,一个叫林春雨,这两人跟薛松林老人曾是患难之交,当年给薛松林很大的帮助。如今恩人上门,薛松林老人热情相迎,盛情款待。两位客人要去东北,正好打这儿经过,本打算看看薛松林后就走,可谁知竟下起了大雨,一连下了三四天。薛松林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家里该吃的东西这几天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再拿什么招待客人呀?突然,薛松林老人想起了那只芦花鸡!对,就把那只心爱的鸡杀了招待客人吧!于是,薛松林老人对汉宝说:“明天早晨你把那只芦花鸡杀了,好下酒菜招待客人。唉!”想到那只心爱的芦花鸡,薛松林长叹了一声。

当晚,汉宝睡下后,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母亲来了,含泪对他说:“汉宝,我的孩子,明天早上你千万不要把那只芦花鸡杀了啊,要知道那只鸡就是娘托生的!只因你小时候娘向你薛爷爷借了三两银子给你做了件棉袄,事后竟把这事给忘了,我死后到了阴间才想起了这件事。人活着的时候欠了别人的账必须还清,如果还不清即使死后也得想尽办法还上。否则,永世都不会再脱胎换骨重见天日……于是,我就托生只母鸡来薛家还账。我一连下了三年蛋,总算把这三两银子还清了。告诉你薛爷爷,千万不要杀了我吃肉,如果吃了我的肉,娘就再也不能转世托生了。明天早上就是不杀我,我也死了,死后挖个坑把我埋了,这样我还能再投胎转世啊!汉宝,我的孩子!你千万要记住娘跟你说的话!”

汉宝一觉醒来,发现竟是一个梦。梦的经过记得清清楚楚,他感到纳闷:那只芦花鸡是娘托生的?下了三年蛋是为了来薛家还账?这怎么可能呢?汉宝摇摇头,觉得这个梦实在荒谬。他本想起来出去看看,打开门一看,外面还黑黑的,刚刚是二更天,便又躺下睡了。

刚睡下,又做了同样一个梦。梦中母亲又来了,含泪向他说:“汉宝啊,我的孩子!你快醒醒,去告诉你薛爷爷事情的真相,就说那只卢花鸡是娘托生的,下蛋三年是为了还娘生前欠薛家的那三两银子。跟你薛爷爷说,千万不要杀了我吃肉,吃了我的肉娘就再也不能托生了……”

汉宝一惊,醒来发现自己竟做了同一个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决定把母亲两次托梦的事告诉薛爷爷。

见到薛松林,还没等汉宝开口,老人就问:“你把那只芦花鸡杀了吗?如果杀了就快拿来做好招待客人。”

汉宝红着眼睛,问薛松林:“薛爷爷,我想问您一件事。我小的时候娘是向您借了三两银子给我做了件棉袄吗?”

汉宝的问话使薛松林老人莫名其妙:“你问这个干啥呀?都是过去的事了。你娘生前是向我借了三两银子。那是为了给你做件棉袄,别说是三两银子,就是三十两我也不会要她还呀!我们是亲戚,再说你娘在这里又帮了我不少忙!”想了想,又说,“你……怎么知道的?”

汉宝的泪掉下来了,他哭着说:“薛爷爷,昨天晚上我娘两次托梦告诉我的。她说那只芦花鸡是她托生的,来这里下蛋三年是为了还生前向您借的那三两银子。她还让我告诉您,千万不要杀了芦花鸡吃肉,如果吃了肉,她就再也不能托生转世了!”

听了汉宝的一番话,薛松林老人一下愣在那里。

“我娘还说,账她已经还清了,今天一早就是不杀了它芦花鸡也会死的。”

一句话唤醒了薛松林老人,他要去看看那只芦花鸡。二人来到鸡窝前,发现那只芦花鸡竟真的死了!汉宝内心一阵酸楚,连忙蹲下身去将那只芦花鸡抱在了怀里……

按照梦中娘的托付,汉宝挖了个坑,将那只芦花鸡埋在了黄土下。

在一旁的薛松林老人目睹了眼前的一幕,突然脱口说道:“天啊……我……对不起傅源……”

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不禁又浮现在薛松林眼前——

那年薛松林刚四十岁出头,身强力壮,每年靠种几亩地维持生活。这年遇上大旱,地里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万般无奈,为了养家糊口,薛松林只好低价卖掉了家中的房屋携妻带子进京做生意。

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城南开起了一个烧饼店,出乎意料的是,买卖非常兴隆。薛松林和家人一天忙到晚,常常累得精疲力竭。这天,店里来了一老一少两个人,看样子像是父女俩。老的姓傅,叫傅源,四十七八岁,衣衫褴褛。少的是个小女孩,看上去有十多岁,长得蛮好看的。由于家贫,妻子又病故了,傅源只好带着女儿珍珍出来打工,以挣些钱糊口。薛松林眼下正缺人手,当即就把傅源父女俩留下了,并许诺傅源只要好好干,每年给他五十两银子。

猜你喜欢

  • 男儿膝下诞生不了爱情

    你已是大二学生了。多好的时光呀,如果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谈一场两情相悦的恋爱,这的确无可非议。女朋友是你的同学,你确信自己非常喜欢她。(在这里我只能用“喜欢”而不忍心用“爱”这个字眼。)你有喜欢她的理由,她也有不喜欢你的道理。可不,你与她

  • 飞针夺魂

    南宋时期,秋水县有一户姓傅的人家,他们的女儿刚生下三日,夫妻俩不知得了什么怪病,双双散去,女儿便由姑母收养。这叫傅影的姑娘长到二八年华,面若桃花,肌如凝脂,煞是喜人。可奇怪的是姑母却不喜欢她,天天把一大堆针线活推给她做,时间一长,她衣袋里的

  • 玫瑰玫瑰纸玫瑰

    那只最初的纸玫瑰,就这样拉开了我们相爱的序幕第一朵玫瑰我第一次遇见许安的时候,很伤心。那天下着大雨,我一头冲到那家小小的音像店。在伤心的人,怎么意识得到自己的狼狈和卑微?水不断从我发间脸上落下,落得我视线模糊,其实很难分清是雨还是泪。在六月

  • 那段装鬼的日子

    没有人能搬开压在我心口的那块巨石,揪心的疼痛将会囚禁我一生1如今的我有了房,成了家。可是待在这明亮洁净的房子里我却感受不到丝毫温暖。那是因为曾经由于我为房子的事给自己套上了魔鬼的外衣。至此,我的心口始终留有一道暗伤,三年来它一直在滴血,不曾

  • 杀戮

    一那一日,他正坐在窑洞前的枣树下晒太阳。黄土上面烤着金色的阳光,整个水暖村像是周身贴了金箔一样,猛一看去,简直有点富丽堂皇。十几户窑洞依次排开,像是撒落在深山里的星辰。山的对面是废弃的老窑洞和祖先的坟地,象征着这村里的祖先都不用出村就直接跨

  • 白流苏围巾

    她的小说里,有许多清朗的男子,脖子上系着白围巾,那是心爱的姑娘送的定情物。那时,我常想:总有一天,我也会织一条围巾,有长长的白流苏,我要把它系在爱人的脖子上,他会拉着我的手,在寒风中慢慢走,白流苏会拂过我脸颊,暖暖的感觉……当那个笑容清俊的

  • 婚姻是一场你情我愿的驯养

    春风化雨般的爱周末,在郊外一家农庄,遇见电台情感节目的主持人秦韵,知性中透着温婉的她,曾帮助许多人梳理过感情问题,此次特别组织十几位粉丝进行线下交流。大家在房中席地而坐,秦韵认真地回答粉丝的问题,而团队里唯一一位男士大勇,一直候在秦韵身边,

  • 苍耳心

    那么多年过去了,他才读懂自己心中惟一的真爱。如果不是她,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世界上有一种叫做苍耳心的植物。那年他上大一,是班长,第一次开班会,主题是“校史校况知多少”。场上气氛活跃,大家争先抢答,一切都尽善尽美——如果不是她站起来。她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