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早熟的苹果

早熟的苹果

收录日期:2025-08-08 03:35:55  热度:8℃

“我妈骗我说,每个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都要写一本书,这是国家的规定。”7岁的时候,她在妈妈的督导下,开始写“每个小学生都要完成的书”。她妈妈每天都会给她在本子上画横杠,“每天必须写到横杠所画的范围。”她的第一篇文章花了7个小时,写了400字,勉强完成了任务。

9岁的时候,她为了能够“小学毕业”而写的文章结集出版了,书名叫《打开天窗》。这本书居然成了湖南省教委推荐的素质教育读本,不过她自己倒没看出这和素质教育有什么关系。

这个湖北襄樊的小学生为了每天一篇的专栏,头天晚上7点就睡觉了,第二天早上4点起床,写到早上7点,然后上学。每篇专栏的稿费200块,她一个月写专栏的收入超过了父母的工资,成了那个家庭月收入的“第一名”。

一个学生作业繁多,每天还要写文章,时间哪里来?因为她的语文和英语成绩特别好,所以,一上语文或英语课,老师就破例让她回家……从小学三年级起,她没休过一个假期,通常是暑假写新书,寒假修改。

从初中直到高一、高二,她连续出版了9本书,在10多家报刊开设专栏,读者反响如潮,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坛振荡。

蒋方舟,一个匪夷所思的现实梦幻。

曾经,蒋方舟以“吊车尾”的成绩进入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08年7月,清华大学更是破格降60分录取了她,使她高出清华湖北投档线7分过关。

这样的一个“神童”、“天才少年”,许多人认为她一定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赋不凡。其实不然,蒋方舟的父亲蒋大兵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铁路乘警,而她母亲尚爱兰也只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她母亲写作多年,没发表什么东西,只是在她出生后的头几年才开始走红网络。蒋方舟一家三口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中,家里的客厅是蒋方舟的写作与休憩空间,沙发即她的床。

妈妈的“欺骗和恐吓”与蒋方舟不同于平常孩子的“古灵精怪”,让她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中国最清醒的孩子”,最具典型意义的90后作家。

有人认为蒋方舟“早熟”:“早熟的苹果不甜” 、“早开的花早谢” ,蒋方舟则回应:早熟的苹果好卖。蒋方舟卖的是奇迹,卖的是看点!


猜你喜欢

  • 阿P考职称

    阿P在单位一不善于对领导拍马逢迎,二不会跟同事勾心斗角,上班十几年了,依旧是单位最不起眼的岗位上一个普通小职员。差不多时间进单位的人一个个都混成科长、主任了,阿P则从同事口中的小P变成老P,最多不过被单位新来的员工或者大学里的来的实习生礼貌

  • 热心的小伙子

    “枫叶情”是市里最大的养老院,里面住着很多当地的老人。周日这天,养老院来了一个陌生的小伙子,门卫老李问他找谁。小伙子笑呵呵的,指指手里拎着的一大袋水果,说:“我不指定找谁,趁今天休息,想陪老人们聊聊天。”他说着递给老李两只黄澄澄的橘子。老李

  • 再罚二百

    老陈身体不太好,不喝酒,不抽烟,就是喜欢喝喝茶,打个小牌。喝茶有利身体健康,老婆不管。打牌有输赢,有时候还伤和气,老婆反对。但老陈执意要打,于是老婆约法三章,一是不准熬夜打牌,二是不论赢了多少须上税二百,三呢,如果是输了,罚款二百。老陈就这

  • 不用卖桃

    马老汉种了许多桃树,今年的行情不好,桃子销路不畅,可把马老汉愁坏了。这天,马老汉走亲戚,路过一个村庄,看见一片桃园里也结满了桃子。一个年轻人乐呵呵地坐在桃树下,看这打扮,八成是桃园的主人。马老汉奇了怪了,桃子这么难卖,这年轻人怎么一点不愁呢

  • 朋友圈

    大汪开了家小公司,一直想把公司做大做强。他有个表弟,叫小伟。这天上午,小伟看见大汪穿着一身运动服,正在满头大汗地跑步。小伟连忙上去叫住了大汪,说:“你现在怎么突然爱运动了?”大汪喘着粗气,道:“我不喜欢运动,只是不跑不行啊!”小伟更诧异了:

  • 改变称呼

    刘二是局里的办公室主任,在单位多少有点小权,他老婆小丽是个醋坛子,总担心刘二会背着她在外面搞婚外恋。这天,小丽和刘二在家里看电视,刘二单位的李霞来了。李霞是小丽的大学同班同学,也是班里的班花。小丽见李霞就说:“老同学来了,今天中午就在家里吃

  • 万无一失的交易

    万无一失的交易作者:许家裕刘东的老大和龙哥进行毒品交易,毒品到了,刘东去付钱。他在城北公园附近晃荡了好久,装作漫不经心地打开一个垃圾桶,从里面拿出了一个黑色的胶袋。正要把怀里的东西放进去时,突然发现周围有什么异样,他不容细想,撒腿狂奔起来。

  • 微信艳遇

    叶顺打开手机微信,“咦!”竟有一美女加他,于是他立刻同意了。看着微信上的美女头像,叶顺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完全不输于某些大牌明星。仔细浏览了一下美女的资料,昵称:王小薇,地处宁波,个性签名:如果有个男人真心对我,我愿为他奉献一生。再看她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