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毛主席读书故事

毛主席读书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1:22:12  热度:11℃

小编为大家带来:毛主席读书故事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着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学门教育网带来:毛主席读书故事

猜你喜欢

  • 胡适以笑化尴尬

    人生少不了会遇到尴尬事,往往需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胡适一生中就遭遇过不少尴尬的事。1934年秋的一天,北京大学在第三院大礼堂召开全体师生大会。那天天气晴朗,出席的人非常多。大礼堂站满了人,外面也站了很多人。会议由北大校长蒋梦麟主持。蒋

  • 钱钟书摔镜验典

    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治学严谨,求真务实,曾经在文坛上留下许多佳话,尤其是他摔镜验典的故事更是为许多人称道。上世纪70年代,钱钟书开始着手《管锥编》的撰著,其间,他阅读大量的古代典籍,对每本书所载内容都进行详尽缜密的考疏。

  • 你的一生如此漫长

    念小学的时候,我是班里写作文最好的一个。每一个星期的周五下午,会有两节作文课,那是我每周最开心的时候。每一次学校组织活动出发的时候,我都会准备一个硬面抄的笔记本,那是我参加区里的作文比赛得来的奖品。当我听见小学语文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在全班同

  • 悬崖边的贵族

    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次年,蒋家第四代继承人蒋友柏出生。姓“蒋”,在蒋友柏的儿童时代,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上课有保镖,作业可以提前批改……家族赋予的特权,让小时候的蒋友柏形成张扬的个性,感觉自己非常“拽”。他形容自己的童年:“小时候

  • 更厉害的高手

    我在“台北之音”担任广播节目主持人时,曾经对马英九先生做了一次两个小时的专访。那时候他才从公职卸任,在政大教书。根据经验,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政治人物是最保守的。除了他们曾经发表过的意见,你很难从他们的嘴里挖出新的看法或意见。对政治人物来说,

  • 别把脸皮厚不当基本功

    刚入电影圈时,他脸皮特厚。那天,在拍一个富有喜感的片段时,导演要求他表演得尽量夸张。滑稽搞笑。他按照要求去做。拍了一条就通过了。然而,闲下来后,他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儿。于是,他找到导演,说:“我觉得我那段表演不妥,能不能重拍啊?”导演瞪大眼

  • 大师的傻气

    曹禺因23岁创作出话剧《雷雨》而被世人誉为“戏剧天才”。但这位名冠一世的大师级人物在生活中却是既傻又呆。曹禺的女儿万方讲,曹禺极不善料理生活,时常连自己都照顾不了。他冬天穿起衣服来是里三层外三层,三条裤子套在腿上,臃肿得像只狗熊。最让人不可

  • 想做蜻蜓的孔雀公主

    两岁时,她和妈妈来到北京的姨妈家玩。这天晚上,睡得正香的她被楼上的踢踏声吵醒了,于是,她顺着声音,光着脚,睡眼惺忪地爬到二楼,看着姨妈翩翩起舞,那优美的舞姿深深地把她吸引住了。虽然妈妈一再下令不能偷看姨妈练舞,免得姨妈分心。但她无视命令,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