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义蛇复仇

义蛇复仇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0:58  热度:8℃

清朝康熙年间,川东万州北门外有个静山寺,寺里住着一个法号定安的老和尚。定安老和尚养了一条大黑狗,名叫佛缘,意思是说,这狗能安心守在佛门,便是与佛有缘。这佛缘长得高大威猛,在人面前又格外温顺可爱,因此,定安老和尚特别喜欢它。

有一次,佛缘独自在寺庙后院的空地上玩耍,忽然发现从一旁的草丛中蜿蜒而出一条小蛇来。那条蛇长得与众不同,通体雪白透明,更奇的是:它的头顶心长了一粒绿豆般大小的红痣。佛缘在寺庙后院里见到的蛇多了,但它还从来没见过这长得如此出奇的可爱的小蛇。它一时间忘记了去扑蝴蝶玩耍,痴痴地看着那条小蛇。那条小蛇见佛缘望着自己发呆,也好奇地竖起头来,朝对方盯着。

大约有一个时辰的光景,佛缘和那条小白蛇始终保持着一丈来远的距离,就这么互相望着对方。蓦然间,从半空传来一阵风声,只见一道黑影闪电一般朝小白蛇俯冲下来。佛缘认出是一只老鹰,它一纵身子,像利箭似的窜了过去,一口咬断了那只老鹰伸向小白蛇的利爪。那只老鹰根本没防备半路上会杀出一个克星来,一声怪叫,负痛离去了。

佛缘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非常感激,朝它点了点头,便游进了草丛中。

此后,小白蛇和佛缘隔三差五地在一块玩,有时候,佛缘还把它带到寺庙内来玩耍,它们竟成了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定安老和尚发现后,大为惊奇,有了什么好吃的,就一分为二,一半给佛缘,一半给小白蛇。

小白蛇长得很快,一年多下来,就有一丈多长,身子有小水桶般粗了。但它像佛缘一样很温顺,平时除了捕捉老鼠充饥外,从不伤害附近山民和牲畜。

这一年秋天,定安老和尚到外地去化缘,留下佛缘在寺内守门。一天上午,寺院来了一位行脚僧。这行脚僧法号三戒,肚子长得特别大,据说他一顿能吃三斗米,故此别人又叫他“三斗僧”。三斗僧是个酒肉都尝的和尚,和定安老和尚有点儿交情。佛缘认识三斗僧,对他的到来,自然表示欢迎。岂料这三斗僧见定安和尚不在,顿时喜出望外。他好长时间没吃狗肉了,三年前他来静山寺时,那时佛缘虽还小,但长得很健壮,他就想吃佛缘了,碍于定安老和尚在场,没有下手的机会,今天岂不是天赐良机?

三斗僧立即找了一根绳索,冲佛缘招了招手,想把它引到自己的身边。佛缘知人知面不知心,见三斗僧唤它,就摇头摆尾迎了上去。谁料它刚贴过去,那三斗僧便出其不意地用绳索勒住了它的脖子,等它意识到不妙时,已经迟了。三斗僧双手一使劲,不一会便将它勒死了……

没过一会儿工夫,三斗僧竟将佛缘全填进了肚子。他把剩下的骨头和皮毛用块破布一包,在寺庙的后院挖个坑埋了。

日落西山时分,定安老和尚从外面赶了回来。他一进寺中,发现佛缘不见了,就到处寻找了起来。三斗僧不好将事情隐瞒下去,便把他将佛缘杀死煮吃的事告诉了定安老和尚。定安老和尚一听,就像有人摘了他的心肝一样,心疼得差点儿要和三斗僧拼起老命来。可他一想事情发生了,再闹也于事无补,免得为一条狗伤了同门的和气。于是,他强忍下胸中的怒气,问三斗僧将佛缘的皮毛和骨头埋在什么地方,他好去祭拜一番。三斗僧便领他去了寺庙的后院。

定安老和尚到那儿一看,在埋葬佛缘的皮毛和骨头的地方,盘着一条白蛇。那白蛇眼里不时地流着泪,显得非常伤心。它见有人走了过来,“刷”地一下子竖起了脑袋,眼放凶光,恶狠狠地逼视着三斗僧。夕阳下,它头顶上那颗长得有鸡蛋般大小的红痣,一闪一闪地像是燃烧的火苗子。“阿弥陀佛!”定安老和尚见状知道情况不妙,急忙一把扯住三斗僧的衣袖就走。

回到寺庙中,定安老和尚问三斗僧:“你看见那条白蛇了吗?”三斗僧不解地点了点头:“看到了,那又如何?”定安老和尚便将那条白蛇与佛缘的交情说了:“三戒,你大祸临头了,不是老僧不愿留你,恐怕那条白蛇已经识破你是杀害佛缘的凶手了,它一定不会放过你的。趁天未黑下来,你赶快逃离此地吧!”

三斗僧哪里相信世上有这等奇事,不屑地说:“老和尚,你真会拿鬼话唬人,蛇、狗怎么会成朋友?而且我杀佛缘它又没看见,如何便会找我?”定安老和尚说:“三戒,你不要小看了那条白蛇,它是极通人性的,就是我们中的一些人怕也难以及它。刚才它之所以没有朝你扑过来,是碍于老僧在场,也算给我一个面子,这才没有伤及你的性命。你还是快快走的好,免得悔之晚矣!”

三斗僧还以为定安老和尚因心中记恨自己杀吃了他的佛缘,故意找茬儿赶他走,黑着脸嘟哝道:“罢罢罢,我走,小家子气的老和尚,不就是一条狗吗,回头我送还你一条狗还不行吗?”

三斗僧离开静山寺后,走了将近3里多远,天就黑了下来。此时,一轮明月东升,明晃晃的月光下,三斗僧冷不丁地发现前面不远的路上,闪着一对绿莹莹的灯。待他定睛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天呀,那不正是他在静山寺后院看见的那条大白蛇吗?没容他多寻思,那条白蛇便昂起头来,吞吐着舌头,竖直了小水桶般粗的身子,仿佛离弦的箭一样扑了过来。

三斗僧也不是平凡之辈,他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超凡的武功。他见白蛇来势凶猛,哪敢轻敌?身子一缩便退出一丈开外,同时,他抽出腰中的佩剑。

那条白蛇见一扑即空,暴怒起来,嘴里发出一阵“吱吱唧唧”的怪叫声,贴地一滚,好像怒龙出海一样又重新蹿了过来。三斗僧不敢怠慢,偏身一闪而过,挥剑就斩。岂料那白蛇未待他的剑挨近,一抖身子已跃向另一旁了。三斗僧与白蛇大战了不知多少个回合,拿出了所有的看家本领,竟连蛇皮也没碰到一下。渐渐地,三斗僧便累得气喘如牛,眼看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而那白蛇却越战越勇,大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架势。

三斗僧做梦也想不到那白蛇竟如此地骁勇善战,吓坏了,心想这么拖下去,自己的一条命非得葬送在白蛇的手里不可。此时此刻,他才相信定安老和尚的话,只可惜他没有时间,否则他非腾出一只手冲自己的腮帮子狠狠打上两耳光不可:为贪一时口福,竟惹得如此大祸!他再也不敢恋战,一门心思只想着怎样甩脱面前的这条索命蛇精,保全自己的小命。

清朝康熙年间,川东万州北门外有个静山寺,寺里住着一个法号定安的老和尚。定安老和尚养了一条大黑狗,名叫佛缘,意思是说,这狗能安心守在佛门,便是与佛有缘。这佛缘长得高大威猛,在人面前又格外温顺可爱,因此,定安老和尚特别喜欢它。

有一次,佛缘独自在寺庙后院的空地上玩耍,忽然发现从一旁的草丛中蜿蜒而出一条小蛇来。那条蛇长得与众不同,通体雪白透明,更奇的是:它的头顶心长了一粒绿豆般大小的红痣。佛缘在寺庙后院里见到的蛇多了,但它还从来没见过这长得如此出奇的可爱的小蛇。它一时间忘记了去扑蝴蝶玩耍,痴痴地看着那条小蛇。那条小蛇见佛缘望着自己发呆,也好奇地竖起头来,朝对方盯着。

大约有一个时辰的光景,佛缘和那条小白蛇始终保持着一丈来远的距离,就这么互相望着对方。蓦然间,从半空传来一阵风声,只见一道黑影闪电一般朝小白蛇俯冲下来。佛缘认出是一只老鹰,它一纵身子,像利箭似的窜了过去,一口咬断了那只老鹰伸向小白蛇的利爪。那只老鹰根本没防备半路上会杀出一个克星来,一声怪叫,负痛离去了。

佛缘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非常感激,朝它点了点头,便游进了草丛中。

此后,小白蛇和佛缘隔三差五地在一块玩,有时候,佛缘还把它带到寺庙内来玩耍,它们竟成了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定安老和尚发现后,大为惊奇,有了什么好吃的,就一分为二,一半给佛缘,一半给小白蛇。

小白蛇长得很快,一年多下来,就有一丈多长,身子有小水桶般粗了。但它像佛缘一样很温顺,平时除了捕捉老鼠充饥外,从不伤害附近山民和牲畜。

这一年秋天,定安老和尚到外地去化缘,留下佛缘在寺内守门。一天上午,寺院来了一位行脚僧。这行脚僧法号三戒,肚子长得特别大,据说他一顿能吃三斗米,故此别人又叫他“三斗僧”。三斗僧是个酒肉都尝的和尚,和定安老和尚有点儿交情。佛缘认识三斗僧,对他的到来,自然表示欢迎。岂料这三斗僧见定安和尚不在,顿时喜出望外。他好长时间没吃狗肉了,三年前他来静山寺时,那时佛缘虽还小,但长得很健壮,他就想吃佛缘了,碍于定安老和尚在场,没有下手的机会,今天岂不是天赐良机?

三斗僧立即找了一根绳索,冲佛缘招了招手,想把它引到自己的身边。佛缘知人知面不知心,见三斗僧唤它,就摇头摆尾迎了上去。谁料它刚贴过去,那三斗僧便出其不意地用绳索勒住了它的脖子,等它意识到不妙时,已经迟了。三斗僧双手一使劲,不一会便将它勒死了……

没过一会儿工夫,三斗僧竟将佛缘全填进了肚子。他把剩下的骨头和皮毛用块破布一包,在寺庙的后院挖个坑埋了。

日落西山时分,定安老和尚从外面赶了回来。他一进寺中,发现佛缘不见了,就到处寻找了起来。三斗僧不好将事情隐瞒下去,便把他将佛缘杀死煮吃的事告诉了定安老和尚。定安老和尚一听,就像有人摘了他的心肝一样,心疼得差点儿要和三斗僧拼起老命来。可他一想事情发生了,再闹也于事无补,免得为一条狗伤了同门的和气。于是,他强忍下胸中的怒气,问三斗僧将佛缘的皮毛和骨头埋在什么地方,他好去祭拜一番。三斗僧便领他去了寺庙的后院。

定安老和尚到那儿一看,在埋葬佛缘的皮毛和骨头的地方,盘着一条白蛇。那白蛇眼里不时地流着泪,显得非常伤心。它见有人走了过来,“刷”地一下子竖起了脑袋,眼放凶光,恶狠狠地逼视着三斗僧。夕阳下,它头顶上那颗长得有鸡蛋般大小的红痣,一闪一闪地像是燃烧的火苗子。“阿弥陀佛!”定安老和尚见状知道情况不妙,急忙一把扯住三斗僧的衣袖就走。

回到寺庙中,定安老和尚问三斗僧:“你看见那条白蛇了吗?”三斗僧不解地点了点头:“看到了,那又如何?”定安老和尚便将那条白蛇与佛缘的交情说了:“三戒,你大祸临头了,不是老僧不愿留你,恐怕那条白蛇已经识破你是杀害佛缘的凶手了,它一定不会放过你的。趁天未黑下来,你赶快逃离此地吧!”

三斗僧哪里相信世上有这等奇事,不屑地说:“老和尚,你真会拿鬼话唬人,蛇、狗怎么会成朋友?而且我杀佛缘它又没看见,如何便会找我?”定安老和尚说:“三戒,你不要小看了那条白蛇,它是极通人性的,就是我们中的一些人怕也难以及它。刚才它之所以没有朝你扑过来,是碍于老僧在场,也算给我一个面子,这才没有伤及你的性命。你还是快快走的好,免得悔之晚矣!”

三斗僧还以为定安老和尚因心中记恨自己杀吃了他的佛缘,故意找茬儿赶他走,黑着脸嘟哝道:“罢罢罢,我走,小家子气的老和尚,不就是一条狗吗,回头我送还你一条狗还不行吗?”

三斗僧离开静山寺后,走了将近3里多远,天就黑了下来。此时,一轮明月东升,明晃晃的月光下,三斗僧冷不丁地发现前面不远的路上,闪着一对绿莹莹的灯。待他定睛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天呀,那不正是他在静山寺后院看见的那条大白蛇吗?没容他多寻思,那条白蛇便昂起头来,吞吐着舌头,竖直了小水桶般粗的身子,仿佛离弦的箭一样扑了过来。

三斗僧也不是平凡之辈,他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超凡的武功。他见白蛇来势凶猛,哪敢轻敌?身子一缩便退出一丈开外,同时,他抽出腰中的佩剑。

那条白蛇见一扑即空,暴怒起来,嘴里发出一阵“吱吱唧唧”的怪叫声,贴地一滚,好像怒龙出海一样又重新蹿了过来。三斗僧不敢怠慢,偏身一闪而过,挥剑就斩。岂料那白蛇未待他的剑挨近,一抖身子已跃向另一旁了。三斗僧与白蛇大战了不知多少个回合,拿出了所有的看家本领,竟连蛇皮也没碰到一下。渐渐地,三斗僧便累得气喘如牛,眼看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而那白蛇却越战越勇,大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架势。

三斗僧做梦也想不到那白蛇竟如此地骁勇善战,吓坏了,心想这么拖下去,自己的一条命非得葬送在白蛇的手里不可。此时此刻,他才相信定安老和尚的话,只可惜他没有时间,否则他非腾出一只手冲自己的腮帮子狠狠打上两耳光不可:为贪一时口福,竟惹得如此大祸!他再也不敢恋战,一门心思只想着怎样甩脱面前的这条索命蛇精,保全自己的小命。

猜你喜欢

  • 小蟹与母蟹

    小蟹与母蟹在一个美丽的海滩上,生活着一只可爱的小蟹。它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身灵活的爪子,总是充满活力地在海滩上嬉戏玩耍。小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朋友们一起在海浪中追逐嬉戏,享受生命的乐趣。然而,小蟹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里。其他的螃蟹和海洋生

  • 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

    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在一个山谷深处,有一个古老的神庙,据说是神灵们的居所。人们常说只要进入这座神庙,就能获得望不尽的宝藏与智慧。然而,进入神庙的路途充满了险阻和谜题。有一天,在这个山谷里,有一只小羊迷路了。它离羊群远远地走出去,结果迷路了。小

  • 果实与鲜花

    果实与鲜花在一个安宁美好的乡村,有一对年轻夫妻过着宁静而快乐的生活。他们生活在一座小屋中,四周绿树环绕,花草丛生。他们兢兢业业地耕种着自己的土地,目标是希望有一个丰收的季节。春天来临的时候,农夫妻忙着准备土地。他们轻轻地犁地,播下了一颗颗期

  • 困境也是机遇

    困境也是机遇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而这些困境往往被视为挑战的来源,但是我们是否意识到困境背后所蕴含的机遇呢?困境可以是一个人成功成长的契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迈向辉煌的机遇。在困境中,人们需要面对并解决各种挑战,通过努力与

  •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每个人所经历的一段旅程,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方式。生活是如此的多样,就像大海的波澜无常,充满了无尽的奇迹和挑战。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生活扮演着一种琴弦,以各种不同的音符演奏着美妙的乐章。有时候,它像一首欢快的民谣,让

  • 心愿

    心愿心愿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憧憬和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或许是一个追求梦想的事业,或许是家庭和睦的温馨,又或许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无论是怎样的心愿,它们都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故事发生在一个遥远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小

  • 误会

    误会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虎和小狐相约来到了公园。他们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无话不谈。小虎浑身散发着阳光般的活力,而小狐则温柔而机灵,两人相互衬托,形成了一对默契十足的好朋友。他们来到公园,看见了一个漂亮的游乐设

  • 钉钉子

    钉钉子钉子,这个小小的铁质物品,虽然平凡无奇,但它却承载了无数故事,见证了人们的努力和智慧。它的用途很简单,就是将物体固定在一起,而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隐藏着无尽的智慧。从古至今,钉子一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古代,它是铁器制作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