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姑父与茶

姑父与茶

收录日期:2025-08-07 15:33:31  热度:6℃

清晨,品味着“龙都香茗”的醇香,我常想起姑父论茶的“三字真言”,回忆起第一口茶的苦涩。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还在鼻涕横着擦的儿时,一次到姑父家玩,看到姑父他老人家深吸一口本土叶子烟,轻啜一口云南下关沱茶后,他那如痴如醉的样子很是诱惑了我。于是我乘他忙事离开的时候也偷着来了一口紫红紫红的浓茶。“哇……”从此,我懂得了什么是苦涩!

那时候苦涩的岂只是茶,更是整个生活。我父母收入还算不菲。但一家子每周也只能打一次“牙祭。”有时还只能买五分钱的味精拌面条哄嘴巴。可这比不少小伙伴“三月不知肉味”幸福多了。正因为如此,母亲常数落姑父“烟茶酒三开,一副公子哥儿德行。”

说也是,姑父虽算不得公子哥儿,到是出生在小业主家庭。“不吃烟茶酒,枉在人世走”的信条的确是他的家族烙印和生活真谛。烟吸叶子烟,过瘾。茶喝下关茶,提神。酒饮高粱酒,得劲。这是姑父常与朋友们交流的秘籍。尤其是喝茶他更有绝招,不仅非下关沱茶莫属,还要用火炖了才喝。

待我下乡、当兵又拿到第一份工资买上下关沱茶喜滋滋上门孝敬姑父时,老人家笑眯眯沏上两杯热茶:“成都一花,香着呢!”晚筵间,我发现姑父的酒瓶标签已改写成“泸州大曲。”嘴上叼的也不是叶子烟了。“烟茶酒怎么全变脸了,能过瘾吗?”我逗乐说。“什么过瘾啰,以前不过图省钱罢了。现在什么时候,还来那个?”哦,那已经是天天打“牙祭”的八十年代了。

几年前的一个春节,好久没到姑父家的我带着被姑父誉为“三宝”的烟茶酒给他拜年。当我将得意赠品一一介绍时,老人家只把装潢精美的本土产“龙都香茗”接过去看了又看,闻了又闻:“烟酒戒了,伤身。我现在喝的正是这个呢。滋味没法说,还保健呢!”

年饭上,从云南下关沱茶到成都一级花茶再到本土“龙都香茗”,姑父娓娓讲述的都是他的茶经茶道。“酒有酒仙,茶有茶圣。里面道道多着呢。”

看我入迷的样子姑父谈兴更浓。“茶要喝到茶圣的份上,必须参透看、嗅、品‘三字真言’。就是看汤色,嗅气味,品味道。象“龙都香茗”这种茶中上品,它的汤色要么黄如琥珀,要么绿似翡翠;它的香气要么浓如茉莉,要么雅似悠兰;它的味道要么纯如甘露,要么腻似琼浆……”

“这也太玄了吧姑父!”我禁不住打断老人家的高论,“什么是甘露琼浆呀?”“这个吗,参透‘三字真言’你就明白啰。想当茶圣呀,端起杯子就得用脑子去看,心灵去嗅,情感去品。无穷乐趣嘛,就在这‘看嗅品’三字之中啰……”

“三字真言”犹如第一口茶的苦涩,从此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如今,姑父已离我而去,而他最钟爱的“龙都香茗”却长伴在了我的身边……

猜你喜欢

  • 恐怖推理小故事:公共厕所的尸体

    楼下的公共厕所发现两具尸体。一男一女,都是年轻人。发现尸体的是一名五十多岁的掏粪工。他跟围观的人说,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他就过来了。这片小区的公共厕所就这一个,平时很少有人来这里解决,所以业务量不多,他几乎是几个月来一次。这次,有人向环卫所反

  • 都是心虚惹的祸

    情人生日那天,他带着买好的钻戒提前来到他们的秘密爱巢,想给她一个惊喜。可没想到她外出了,他给她打了个电话,问她在哪?她支支吾吾地说:我在家。”他心中因此不快,说了句等我,马上到。”撂了电话心里打鼓,她显然是在说谎话。

  • 一只杯子里的爱情

    新婚的夫妇只买了一只杯子,丈夫说:你怎么这么省,只买了一只喝水的杯子?”妻子说:这样才表示咱们一体,恩恩爱爱,永不分离。”杯子听了特别自豪,认为自己的胸怀里不单单承载着透明的水,还承载着主人的爱情。而它作为主人之间爱

  • 一盆水里的爱情

    他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那时他家很穷,但是长得帅气,而且大学毕业。他之所以看上长相学历都一般的她,是因为她家富有,她父母答应给他们买房子。筹备结婚时,她选择了一所离他单位近的房子,他当时并没觉得什么,可结婚之后才发现,他只要走几分钟的路就可以

  • 一念之差

    相同的故事不同的结局A1喂老婆!我加班,不回去吃晚饭了。”傍晚妻子接到老公这样的电话,担心地看了看窗外的那阴霾的天气,心想这雨肯定小不了,而老公早上走时穿得单薄,她略迟疑了一下,拿起了一件外套,抓起雨伞冲进夜色。老公的公司离家很

  • 买前卖后

    我很少逛街,对于买衣服并不热衷,只要衣服没破没旧我就想不起来买新衣来,对于穿着时尚更是停留在白痴阶段。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打算去逛逛街,买几件衣服。市里的商场很大,我逛了几圈也没发现喜欢的衣服,这时一个甜甜的声音冲着我喊道:美女,买衣服进来看

  • 猴子与蚊子

    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一只老虎,他为了保护森林里的百兽经常与侵入他们领地的狼群搏斗,可谓身经百战,勇猛无比,所有的动物都被他的勇猛折服,封他为王,朝夕朝拜。有一只猴子很不服气,认为老虎不过是个头大点并没什么了不起,要是他也一样能够战胜狼群,保卫

  • 100块钱

    一位老人,他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工作,但总是牢骚满腹地埋怨老人没能力没给他创造一份丰厚的家业。一天,老人对儿子说:我要去外地办事,给你100块钱做生活费。”儿子接过一百块钱,也没问老人要去多久。老人走后他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