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小时候的梦想哪去了

小时候的梦想哪去了

收录日期:2025-08-08 04:03:42  热度:9℃

小时候的梦想哪去了

关于梦想,这段时间最火的大概就是马云印在T恤上的那句话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成年人说梦想时经常畏首畏尾,说大了怕别人不以为然,说小了又担心别人嗤之以鼻,所以在成人世界里,梦想成了成功人士回顾往昔峥嵘岁月时最多的谈资。

而小时候的梦想就简单多了。

肖肖对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天深恶痛绝,从小就对温暖的公共浴室产生了无限向往。所以,她的梦想一度是成为浴室管理员,“能整天在热气氤氲的环境中坐着,做梦也会笑吧”。

陈君的梦想是当火车站广播员,因为他从小就觉得“广播员很牛,他一开口,让哪趟车走,哪趟车就得走,让谁检票,谁就得检票”。于是,执着的陈君认认真真地练了七八年普通话。虽然他长大知道真相后忍不住掉了眼泪,但也有意外收获——后来念大学,他成为全校唯一过了普通话一级甲等的非专业学生。

浩二同学小时候喜欢军事,偶像都是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之类的大英雄。鉴于和平年代用武之地颇少,他经常在吃饭的时候跟妈妈说“将来我要保家卫国”。妈妈白他一眼,说:“家里的自留地被村长的亲戚占了,你好好学习,先把咱这两亩地收复了再说。”

朱同学是标准的小清新,喜欢青草的味道,所以她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个草坪浇水工,还得是清晨的那个班次,每天都能看到晨曦微露,青草挂着水滴。浪漫的阿冉喜欢看星星,所以想当天文学家,那是最接近星空的职业。热爱运动的小宇喜欢踢球,从小就迷上了足球解说员这一工作。

当然,小时候的梦想偶尔也会“跑偏”。务实的菲菲喜欢吃土豆,所以希望长大后嫁个种土豆的,这样就能每天吃个够。孝顺的小蔡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老板,这样就能让妈妈成为“老板娘”。我的微信好友里有个名叫“男”的女生,她在幼儿园时,特别想成为一只小狗——看家的那种,至于原因,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都没有透露过。

在一个小范围的统计中,荣登“小时候的梦想”榜首的是小卖部售货员。大家的理由非常一致,可以每天吃不重样的零食而且不用给钱,这对每个小孩子来说都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排名第二的梦想是公交车售票员,原因千差万别:有人有与生俱来的强迫症,觉得撕公交车票的感觉特别爽,把零钱整理成一叠一叠的,也特有成就感;还有人则是因为很想要一个售票员身上背着的包。

还有很多梦想是由小时候的欲望衍生出来的:因为想免费看电影,希望成为电影院里的领位员;喜欢打游戏,想当游戏币售卖员;喜欢看连环画,想摆个小人书摊;喜欢漂亮文具,又开始羡慕卖文具的人……总而言之,因为小时候的零花钱数量有限,很多人最初的梦想都是那种可以不花钱就能满足愿望的“事业”。

很多人告诉我,小时候并不知道“梦想”意味着什么,只是单纯地喜欢。而我在长大后忽然发现,这些“梦想”隐约有种乌托邦的味道——想干什么的都有,干什么都是平等的。直到我们在作文本上写下长大之后想成为“科学家、医生、老师”时,童年就已经开始消失了。

黄姑娘小时候能在小人书摊前不吃不喝泡上一天,她曾经最大的梦想是自己也摆一个书摊,随时看,还不花钱。中学时,她的梦想升级了,想当小说家和漫画家。大学时,意气风发的她和同宿舍的姑娘决定今后“划江而治”,分别统领南北文坛。

如今,黄姑娘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说:“当现实中逐渐有了学业、工作、生活的压力时,思考的问题就渐渐变成考试能不能通过,工作能不能获得升职,房租多少钱,孩子的奶粉从哪儿买……”至于小人书摊的事,她说自己都快想不起来了。

浩二同学即将大学毕业,这段时间他正在焦头烂额地找工作。“远期是挣大钱,开跑车;近期是把户口落在北京。”半戏谑半认真中,他已与当年的那个热血小男孩挥手作别。浩二说:“我的梦想离我远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总是‘做什么都需要别人的允许’。比如父母会说,你看那个谁谁谁,多么厉害,户口都落到北京了。这样,我也就希望自己终有一日能成为‘别人家的小孩’。”

当然,也有些幸存下来的梦想。

普通话一流的陈君入了伍当了排长,在一线带兵训练,新兵中盛传他喊口令时隐隐有广播员的腔调。朱同学成了白领,每天清晨上班经过写字楼下的草坪,闻着青草的味道,她依旧很陶醉。

想当公交车售票员的那个“强迫症”成了秘书,把老板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发票必须整理成一叠一叠的,码放整齐;泡茶用的柠檬片一定要切成3毫米厚,放3片。那个想成为小狗的叫“男”的女生后来从事了财务工作,工位就在财务室门口的第一个位置。她喜欢这个工位,只觉得坐在这里“就像看住了整个财务室”。

猜你喜欢

  • 爸爸的青春永不老

    很高兴自己生了病出差两个月,下火车第一件事就是往父母家跑。迎接我的却是爸爸那一纸漂亮的书法:即日起,高明与高山断绝父子关系。高明是爸爸,高山是我。妈妈数落爸爸:“闲出毛病了吧?孩子刚下火车,你就不能让他消停一会儿。”爸爸的怒火一下子转向了老

  • 为爱情除尘

    结婚十多年了,日子过得千篇一律,白开水一般没滋没味,一切都成了习惯。每天下班,我习惯在厨房忙碌,老公习惯一言不发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习惯说声“吃饭了”,他习惯漠然地坐到餐桌前吃。想当初,两个人每天都有那么多甜蜜的话,好像这辈子都说不完一样

  • 幸福别忘3人行

    婚后不久,我提出把婆婆接来同住。伟担心我和婆婆处不好。我笑着说,你放心,你爸死得早,婆婆独自把你拉扯大,真不容易,我一定会把她当亲妈一样看待的。伟开心地拥住了我。很快,婆婆来到我们身边。婆婆清爽利落,勤快明理。她每天将屋子收拾得纤尘不染,且

  • 提前融化的雪

    雪终于停了。父亲将盖在煤球上的油布揭去,一个个捧进屋里。母亲翻箱倒柜,她要给明天即将回家的儿子和女友找出崭新的棉被、褥子和夏天就做好的棉鞋。外边的风小了,父亲从檐下到院门口,扫出一条干净的小路。刚进屋,母亲说,擦黑儿我把大炕烧热烤被子,你把

  • 小气丈夫是个宝

    这个世界上,女人小气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没人去笑话一个喜欢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女人。但是,假如这些事情换到一个男人头上,只会叫人觉得他细碎,渺小,缺乏男人汉气概。我的丈夫就是这样的人,这是我结婚几年来的定论。婚前我就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 纸条中的爱

    她的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农民,所有的收入都是从田地里刨出来的。没有多少钱,所以便舍不得花,除了让她上学,别的便能省就省了。省惯了,便什么都省,活到60岁了,生活里只剩下了一个省字。即使现在的生活好了,她还是省。买东西捡最便宜的,只要省钱就行;

  • 把孝心变成孝行

    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聊起关于父母的话题,大家都说,父母老了,女儿们应该多尽点孝心。一个朋友说:“等我有了时间,我一定带父母看几场老电影。我父亲做过村里的电影放映员,母亲就是那时候喜欢上他的,他们对电影特别有感情,只是这些年根本没机会去电影院看

  • 不回娘家夸大委屈

    那年结婚前夕,妈妈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疼爱地嘱咐我说:“到了他们家,受了委屈要回来告诉妈妈,别我疼你这么多年,却送去由别人欺负。”“知道了。”我内心充满了即将成为人妻的喜悦,对妈妈的嘱咐心不在焉。婚后和婆婆住在一块,婆婆的泼辣是远近闻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