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爱不留守

爱不留守

收录日期:2025-08-07 23:40:44  热度:10℃

记忆里,父母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天刚放亮,他们便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尽管动作很轻,但依旧逃不过我敏锐的神经,吵嚷着跟他们一起下地。早晨的阳光透过淡淡的雾气,温柔地洒向大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父母佝偻着背,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像两个移动的小山丘。我则坐在田埂上,沐浴着慵懒的阳光。

这种美好的日子,在我四年级时戛然而止。那一年,因为干旱,庄稼大面积减产。为了弥补家里的开支,父母决定外出打工。

临行前的晚上,母亲含泪叮嘱了我许多,无非是要我照顾好自己。不明白母亲为何流泪,我只有拼命地点头,俨然一个大孩子的模样。

第二天一早醒来,已经不见父母的踪影。望着空荡荡的屋子,似乎体会到了孤独的含义。

父母这一走就是5年,期间,陪伴我的除了日渐年迈的奶奶,便是寂寞孤独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的身影在我的记忆里越来越模糊不清。

上了初中,我选择了离家稍远的寄宿学校。刚来学校的前几天,看到宿舍的同学因为想家而哭成泪人,心里很是不解。对我而言,离开家反倒是一种解脱,一想到那个寂寞空旷的屋子,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受。

每逢周末,校门口的那条狭窄的小道上,总是被密密麻麻的家长围得水泄不通。望着同学们一张张兴奋的面孔,那一刻,感觉自己就像是被落在墙角的课本一样,没有人会在意我眼角滚落的泪水,更没有人会对我嘘寒问暖。

我开始埋怨起父母,埋怨他们给不了我及时的关心与呵护。

时间就像小水滴,一滴一滴地滴进岁月的长河里,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父母依旧成年累月地在外打工,看不到归期。为了方便联系,父母给我买了手机,偶尔打个电话,嘘寒问暖一下,再就是每月按时地往家里寄生活费,仅此而已。长久一个人生活,我逐渐习惯了将所有的情绪深埋在自己的心底。

初二最后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要组织开一次家长会。班主任义正词严地告诫,每个学生的家长务必到场。我的父母远在新疆,奶奶已年过古稀,又患有老寒腿不能到场。

家长会已过去两天,仍没见到班主任有任何动静。我暗自庆幸,这件事就这样悄声无息地结束。却不料,噩梦才真正开始。

周五课上,班主任一脚一脚地将我踹上了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我下了最后通牒:“周一不见家长,不准进教室上课。”同学们目光如炬,闪电般袭击着我,脸仿佛泼了开水似的滚烫滚烫,偌大的教室,我竟无地自容。我咬紧牙关,努力不让泪水滑出眼眶,垂着头默默地走到自己的座位。那一刻,我把自己的窘迫再一次归咎于父母,因为他们我才会受尽屈辱。心里对他们的怨恨,又增进了一大步。

周末,瞒着年迈的奶奶,我买了去新疆的车票,要当面向父母发泄心中的悲愤。

鼓起勇气拨通了父母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父母惊喜兴奋的声音,我听上去却格外刺耳。心想:“既然那么想我,为什么不回来看我?”

一个多小时等待的时间里,心里反复地咀嚼着见到父母时,自己所要诉说的讥讽言辞。

“小海!”沙哑的声音突然传入我的耳内。

回过头,我惊呆了,站在我面前的哪里是我的父母,分明是两个路过拾荒的老人。同样的声音又喊了一遍,见到我呆愣愣的一动不动,两人赶忙兴冲冲地跑过来。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有一种转头跑掉的冲动。

“这就是我久违的母亲?”望着这个紧紧抱着我流泪的女人,我内心不停地问自己。

记忆里的父母,虽然谈不上英俊潇洒、漂亮迷人,但绝不是眼前的这副模样:漆黑干枯的面容,憔悴的眼神,缠满胶带的僵硬的双手以及那已经半驼的身子。

来到父母所在的工地上,眼前的景象更让我吃惊:偌大的安全网内,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工人蓬头垢面,顶着炎炎烈日劳作,汗水浸湿了他们破旧的衣服。

这就是父母工作的场所?我有些难以置信。

晚上,跟父母挤在狭窄闷热的板房里,污浊的空气呛得我喘不过气来。父亲把我安顿到床上,自己倒地而睡。白天高强度的体力劳作,他早已疲惫不堪,刚躺下,隆隆的鼾声便在我的耳边响起。母亲则强忍着睡意,用蒲扇为我吹凉,不时问我一些琐碎的事情。夜深了,月光照在墙壁上,我看到上面竟然贴满了我幼时的照片。干凈明亮的照片与脏兮兮的墙壁显得格格不入,想必父母每天都会擦拭一遍。

泪水顺着我的眼角不停地滚落,我为自己之前对父母的怨恨而羞愧,因为直到此时此刻,我才明白,有一份爱一直隐藏在他们的心中。

猜你喜欢

  • 东食西宿的故事

    这则寓言嘲讽了贪得无厌的人。世上没有东食西宿的好事,任何事情都不是两全其美的,想得到好的东西,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奋斗才能达到自己的欲望。读了东食西宿这个故事,我觉得人类的欲望是多么的无穷无尽啊,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姑娘贪婪的想要同时吸收两家各自

  • 东山再起的故事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

  • 不觉技痒的故事

    用法:作谓语;用于人急于表现自己的特长故事:战国时期,燕国击筑高手高渐离与荆轲是好朋友。他亲自到易水边为荆轲送行。荆轲刺秦失败,秦王下令追捕太子丹和高渐离。高渐离逃到偏远的地方当佣人,主人家请客,席间有人击筑,高渐离不觉技痒就拿起自己的筑击

  • 不甚了了的故事

    东汉末年,河南太守李膺名声很大,轻易不接见客人。有个10岁的孩子,名叫孔融,他偏要去见见李膺。太守府门庭森严,孔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守门人陪送他去见李膺,可李膺不认识他,问:你是我的什么亲戚?”孔融回答

  • 三纸无驴的故事

    在《颜氏家训》的《勉学》篇中,记载了一则博士买驴的笑话。 从前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文人被人戏称为博士,他上街买了一头驴子,按当时的习惯,买家要给卖家写一份合同。博士铺开白纸,下笔千言,足足写了三大张跟驴无关的废话。卖驴人等得不耐烦就催他快

  • 三寸之舌的故事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 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 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后来。一个名叫毛遂 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 番

  • 一身是胆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的曹操在汉水一带交战。刘备的老将黄忠前去曹营劫粮,被曹军团团围住。黄忠左冲右突,没能突出重围。 刘备的大将赵云带了几名骑兵赶来营救。赵云杀进重围,救出黄忠。赵云回到营地,埋伏了大批弓箭手,然后大开营门。自己单枪匹马,站在营门外

  • 一目十行的故事

    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 书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