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3:48  热度:8℃

一般人在生活中常常随波逐流,往往看到别人穿好、吃好、住好,就认为那是好的。其实,同样的一件衣服,胸前多一块牌子,价钱就差数十倍。

多年前,有位朋友常出国买衣服,我就问她:为什么要到国外买衣服?她说:我的主顾若知道我去国外进货,店里的生意就会好很多。我问她:一件衣服能赚多少钱,跑那么远,来回旅费怎么够?她说:不好意思,一件衣服有的要一万多元。

我听了吓一跳,那时候的一万多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就问:是什么样的衣服?是貂皮大衣还是什么稀有质料?她说:不是,皮草一件可能要上百万元。

听了真是难以置信,一件普通的衣服居然要价一万多元。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老主顾来她店里逛就问:这件衣服很漂亮,是港货还是台湾的?她说:那是我两个月前去香港拿回来的。老主顾就问:真的吗?怎么这么便宜?

她开窍了,老主顾离开之后,她就将这件衣服的标价牌取下,多写一个零,变成八千元。隔天,这件衣服就被买走了。这只是反映出买者的一种虚荣心作祟。难道穿上这件衣服,逢人就向对方说我穿的这件衣服是八千元?穿衣不就是为了保暖、适礼吗?

有人爱戴珠宝首饰,全身挂得叮叮当当,在我看来好辛苦。

其实这些珠宝放在床上睡起来硌人,放在家里不放心,还需花钱请银行保管。倘若能转个观念,舍出去可以救很多人,让很多的人生活稳定,不是很好吗?

有人听我这么说,很有智慧地将那些珠宝拿去助人,再看到她时,她的神态就是不一样,问她:有没有比较轻松?她说:有!轻松又心安。

世间什么是宝?可用的物品才是宝,譬如没有饭吃的时候,珠宝不能填饱肚子;没衣服穿的时候,即使全身戴满宝石,还是会冷。所以,世间万物都有其功能值得我们珍惜。

只要有心,一切都在人为。因此日常穿着简单朴素,够用、适用就可以。重要的是,借由穿着表现自己的气质与礼仪,才是衣着装扮的最高价值。

房子很大,布置得富丽堂皇,却还是不满足。倘若如此,心会快乐吗?房子需要这么豪华吗?

常想,一个人躺下来,只要一张三尺宽、六尺长的床,就能睡得很安稳;住的地方干净,能遮风避雨就足够;吃得饱、睡得稳、穿得暖,是人根本的生活需求,其余的生活物质都一样,是帮助人生活的工具。

我们要学会理家,物质足够的时候,必须珍惜使用,匮乏的时候,也不要计较埋怨。

人生并非拥有许多外在财富才会快乐,真正的富有在于内心,心若不满足,也不算富有。

所以与其追求住宅的宽大、舒适,不如拓展自心的宽大与自在。心念一转,自然能将钱财用于需要帮助的人群。时时能和他人结好缘、累积福报,就是最圆满的生活。

猜你喜欢

  • 伊可爱

    他在街上走来走去,从这条街到那条街。六月的阳光晒得他脸上生疼。明天就要离校了。离开图书馆那个固定的位子,离开宿舍里那张吱吱呀呀的铁架床,离开同学四年还没说过几句话的她。他的去向早在三月份就定了下来,去深圳的一家外企,而她被北京的一家公司录取

  • 毕业的礼物

    四年寒窗,就要分别,不少人都在准备毕业的礼物送给同学。我发现只有林志默默地坐在一边。我知道他来自边远的山区,家里穷,没有钱买什么礼物送给同学。看到他这样,我们就停止谈礼物的事。他见我们沉默了,就笑笑,说:我也要给大家一份礼的。”

  • 让老师摔一百个跟头

    我这一辈子几乎总是在学校里转,学习在各级师范,工作则不是在师范学校就是在师范学院,似乎命定要和基础教育打交道,因此,当我后来到了英国的罗伯特·戈登大学之后,虽然做的是信息科学方面的研究,心思却常常飘出电脑房的窗外,总想到英国的

  • 游过我心湖的小鱼

    记得第一次见到FISH是在高一的开学典礼上,大大的报告厅中,人声鼎沸,整个场面中充满的足那种莫名的兴奋与新鲜感。FISH是从报告厅的恻—门进来的。当时我只觉得眼前一亮: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孩,剪着一头极短的头发,面孔冷冷的,但很俏丽

  • 没有人贫穷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 输者娶她为妻

    有一个女人,她年轻漂亮,极迷人。有两个年轻男人,他俩爱上了这同一个女人,几乎同时向她求了婚。两位的求婚使她心满意足。有生以来,能够挑选总是让人高兴的事。但是她左右为难,究竟选谁呢?于是她把他们俩人都叫过来,说:我把你俩都叫来是有原因的。你们

  • 那时的记忆

    读小学的时候,我家还在农村。学校在村子中间,两排土房,是我们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学校,却给我留的回忆最多了。秋天的时候,我们便四处去田地里刨豆茬,就是黄豆收割后留下的部分和根。那时学校没有暖气,每个教室都烧炉子,要求每个

  • 岁月悠悠情怀依旧

    12岁那年,我到县城一所中学读书。由于是山里人,说话难免要土气。刚入学那会,老师和同学一听我说话就笑,有的还要照着那腔调学上几句。有的老师一到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就提问我,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当时同学们都叫我小山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