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后娘

后娘

收录日期:2025-08-08 03:52:45  热度:9℃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忐忑不安地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聲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路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儿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邦邦的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后背,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母亲,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的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猜你喜欢

  • 娘,你猜我是谁

    我刚断了奶就被送到她家,因为父亲认为连生三个丫头很丢人,就找了她照管我,每个月给50块钱。她姓秦,早年得过天花,一脸麻子。她自己也有个儿子,叫小海,那年已12岁。两岁时,我高烧不退。她带我去找我父母,我父亲远远地看见我们来了,竟飞奔进屋,把

  • 特殊家庭的亲情故事

    屋漏又逢连阴雨1988年,吴伟兰的丈夫因病去世,把三个未成年的女儿留给了只有43岁妻子。当时,最大的孩子只有18岁。村里的单身汉王德利看到这娘儿四个的日子没法过,于1989年主动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与吴伟兰结婚成家。尽管孩子们没有了亲生

  • 流行谎言

    时钟刚过22点,叶俊秀就打算睡觉,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早睡早起。因为她必须凌晨5点准时起床,蹬上三轮到她承包的地段去扫马路,然后赶往一户姓刘的人家,给一个老太太做午饭,顺便抹桌、拖地、洗衣,清理卫生。这时,放在茶几一角的手机响了起来。都这

  • 同桌的妈妈

    他本是聋哑孩子,却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学,学会了说话、唱歌,还考上了重点大学。这要感谢一位同学,一位和他同桌14年的同学。这个同桌不是别人,正是他最亲爱的妈妈。精美的石头会唱歌1999年9月1日,齐齐哈尔铁路六小一(3)班里,有两名特别的同学:

  • 永不成全彼此的孤单

    她是地锦的奶奶。当初地锦爸妈离婚,地锦的姥姥过来抱地锦。可等姥姥一进门,地锦的奶奶就反悔了,死死抱住咿呀学语的小地锦不肯放手,说要自己养。姥姥很生气,打电话报警。面对警察地锦的奶奶振振有词,从血缘讲到宗谱。警察只能劝姥姥回去,不管怎样都是小

  • 只有母亲走的路

    有个小男孩,家里很穷。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小男孩七岁那年,不知为什么,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母亲带着他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能确诊。那是一种很奇怪的病,没有人可以说得出病名。像所有求医的父母一样,只要打听到一丝希望,母亲就不惜一切去尝试,就这样试

  • 妈妈,跟我走

    几个月前,苟桂芳突发脑出血。樊雅婧回家后,不眠不休地守了一个多月,妈妈才苏醒过来,但左半身失去了知觉,生活难以自理。当时他们家已是家徒四壁,再也拿不出钱来继续做康复治疗了。远在江苏乡下的舅舅闻讯赶来,要将妈妈接回娘家。一场争执之后,继父离开

  • 哪个当妈的不是傻子

    是那个电话,改变了我和他接下来的余生。电话是母亲打来的,她要我快点回去。我匆忙请了假,踏上回老家的车。母亲不肯告诉我原因,一路上,我心乱如麻,是父母有事?还是他?说起来,他现在也该有六岁了。六岁了,正常的孩子都该背着书包上学了。可他不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