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多一些疼爱给父母

多一些疼爱给父母

收录日期:2025-08-08 05:11:33  热度:10℃

我们家是三代同堂。本来其乐融融,但是随着儿子小宝的长大,开始奏出不谐的音符来。

父亲中午有午休的习惯,小宝却总是和爷爷捣乱,父亲说了几次他都不听,于是就给了他几巴掌。因为这几巴掌,妻子给了父亲几天脸色看,我虽然没说什么,可是心里也在埋怨父亲竟然和一个小孩子较真。后来,父亲午休的时候就反锁了房门,虽然他们的房间通风不好。

周末,原本说好陪父亲母亲去南山消夏。一家五口坐上了车,小宝却吵着要去海洋公园。我一边骂着小宝,一边却把探询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父亲和母亲对望了一下,说就去海洋公园吧。于是我把方向盘一打,开上了去海洋公园的滨江大道。海洋公园的门票要80元一张,父亲和母亲不愿意多花那一百多块钱,就说在外面逛逛等我们出来。等我们从海洋公园出来,却不见父母亲的身影,他们在车的挡风玻璃前夹了一张纸条,说等得无聊,他们就坐公交车去南山了。晚上很晚父亲和母亲才回家,原来他们急着赶末班车母亲不小心扭了脚。

母亲生日,原本说好请母亲吃八宝鸭,却因为小宝要吃虾,于是我们去吃了海鲜。吃完了出来,父亲对我说,你妈对虾过敏,你忘了吗?我这才想起整顿晚饭母亲只喝了一碗银耳汤。愧疚只是一闪而过,我想明年的生日再好好补偿一下妈就是了。

那天,我无意中听到父亲逗小宝:唉,我们两个六十几岁的老家伙,加起来也比不过你一个四岁的小毛孩啊。母亲轻轻呵斥父亲,你跟孩子胡说什么呢?父亲说,我是胡说吗,我们的儿子呀,他的心里只有他的儿子,哪里还有我们的位置!

父亲的语气充满了失落。

我心里一动,蓦地想起自己忽略父母很长时间了。我不再对他们嘘寒问暖,不再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从我自己有了儿子后,儿子填满了我的情感空间,一切事情我开始以儿子为中心,以儿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尽管他只有四岁。父母亲的需要,往往服从了儿子的需要,尽管他们已经年迈。

想起父亲不得不反锁的房门,想起母亲扭伤的脚,想起母亲生日的那碗银耳汤,我的眼睛潮湿了。我把自己的儿子当成宝贝捧在手心的时候,我又置年迈的父母于何处呢?年迈的他们是多么希望得到儿子的关注和尊敬啊,可是他们的儿子,心里只装着自己的儿子!尽管如此,他们却依然细心地打理着家务,依然对我和妻子嘘寒问暖,依然把小宝捧在手心里,并不因为我们的忽略就少爱我们一分。父亲和母亲无怨无悔地付出,我们呢?

父亲和母亲的叹气让我猛醒,如今的他们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需要着我们、依靠着我们,我们的目光不能一味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还要多多地关注我们的父母。多一些疼爱给我们的父母吧,当他们晚年的时候,他们也需要被人疼爱,被人呵护!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父亲和母亲出去晨练的时候,我也换了运动装,爸,妈,我陪你们一块儿晨练去吧。父亲看了看母亲,又抬头看了看天: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吗?两位老人的眼里是满满的笑意和满足。这就是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付出了那么多,要的却那么少,儿子一点点的关心就能让他们心满意足。多一些疼爱给父母,我想我以后不会再让他们感到失落了。

猜你喜欢

  • 他一直逃不开夏天

    马小川暗恋徐青青,已经是班里众人皆知的秘密。自习课上,老师一去办公室批改作业,后排男生便炸开了锅。 这时,木头木脑的班长便要站起来发言了:各位同学,请安静一点儿!这么宝贵的时间,怎么能用来闲聊呢?” 班长的每次发言都像是自言自语

  • 北大的夏天,只有记忆很潮湿

    一北大的夏天,只有记忆是潮湿的。我们不是植物,不能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青春在窗边的风中飘逝了。玻璃做的风铃摔下来,发出最后短暂的呼救声。谁来救我们呢?水瓶躺在床脚,布满灰尘。大四了,没有人像以前那样勤劳,跑到水房去打水。宁可渴着,要么喝凉

  • 流景闲草

    十几岁时喜欢一个人。面容素净如雪地般的高个儿少年,看起来清清朗朗,像是操场跑道边一棵沉默的翠绿杨树。在那一年,从秋天到第二年的春天,他天天走路回家,我就远远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趋,以至于他的每一步姿态,我都谙熟于心。他是那样姿态端然的少年。我知

  • 若相惜,亦莫离

    1那时候,莫离的课桌抽屉里总时不时地泛着清浅的香。最初,莫离没放在心上。哪曾知,手伸进抽屉里拿课本时,却猛地触到柔软的一团。是一朵花,纯白,绵软,像她身上的衣裙。莫离不认识那朵花的名字,但她想,它一定有个美丽的名字。一夜之间,莫离的心里千树

  • 那把戒尺

    应该有二十年了,那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多半备有教鞭。教鞭一般长约一米,竹条做成,上课时放在黑板的下方,发现哪个学生犯错或做了小动作,教鞭就派上用场了。而我现在仍能记起王老师,是因为他那把戒尺。王老师有所不同,他随身携带的是一块竹制的戒尺。戒尺

  • 爱是前提

    是她咯咯”的笑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据我所知,句型图解可不那么有趣。这是五月初,我在洛杉矶中南部教一班16岁的贫民区学生。尽管我已经当了三年教师,但这个班已经达到我的忍耐极限许多次了,我早已打算好到了暑假就与他们说再见。对贫民区的教

  • 我和橘皮的往事

    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600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想起她,也就使我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其实,校办工厂并非是今天的新事物。当年我的小学母校就有校办工厂,不过规模很小罢了,专

  • 五千桶井水

    帮人提水,是她每天放学后的必修课”。初二那年的一天,当她看到年迈的庹奶奶拎只瓦罐,挪着一双脚去井旁打水的时候,心不由得揪了一下。庹奶奶是村里的空巢老人,儿子媳妇都在城里打工,孩子也接走了,只剩下她一人艰难度日。要命的是,她家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