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收录日期:2025-08-07 13:24:59  热度:12℃

在我十六岁那年的冬天,舅舅来信说,姥姥生病住院了,在陈城纱厂医院,很严重,估计需要做手术。我们接到来信,都感到手足无措,母亲更是泪流满面。

母亲说,她要去看望姥姥。她是姥姥唯一的女儿,又嫁得这么远,从我们颍河镇到陈城足足有一百公里。

那个时候,母亲已经六十岁了,白发初现,身体亦不是太好。最重要的是,母亲一字不识,在我们小镇还好,进入城市,肯定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最后我们商量了一下,由我陪着母亲前往,那时我已经初三了,个头已经超过了母亲,爸爸说有我陪着他才放心。

那两年,我们已穷得家徒四壁,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

那些年里,母亲去地里挖野菜,摘槐花,捋榆钱,总之那个年月凡是可以吃的,都被母亲做成了美味。

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吃麦麸和红薯叶了,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去姑姑家借几斤粮食,等到收获的季节再还回去。

母亲说,她们家有六个孩子,她是家里的老大,姥姥一直把她当成心头肉。当初母亲嫁到我们这里时,姥姥就不同意,嫌地方太远,见一次面太难。

母亲坐在煤油灯下,把家里值钱的家当都收拾进了行囊,一大早我们就往小镇的车站赶。要知道,从我们小镇发往陈城的客车每天只有一班,如果错过了就只能等明天了。

我和母亲足足提前了一个小时,去车站守候。在候车室里,母亲揣着双手,一声不吭,黯然地坐在那里。我则不停地走来走去,站在窗口四处观望,生怕那辆车把我们落下了。

到了陈城,已经是下午了,天空中飘起了雪花。我说先去吃点饭,母亲说,吃点干粮吧。怕时间来不及,我们就坐在一家商店门口,吃母亲带来的干粮,喝一口凉白开。

母亲背着包袱,我搀着她,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我们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虽然我读了几年书,但是也没有来过大城市,也只能茫然四顾,一点办法也没有。

母亲说,既然到陈城了,就不会远了,我们慢慢找吧。

街上行人匆匆忙忙,身边不时有骑人力三轮车的经过,问我和母亲是否坐车。我很是希望母亲能够点頭,但是一连经过好几辆询问,母亲都是摇摇头告诉车主,我们快到了,不用坐车了。

我与母亲也不知走了有多久,但还是没有看到纱厂医院,我的脚已经又酸又疼了,但是我不敢说,只能咬咬牙坚持着往下走。心里一直在想,是不是我们走错路了,怎么还不到呢?

母亲就拉了个路人问,那个人很热情,说,刚好我也到那里的,你们跟我走吧!谢天谢地,终于碰到好人了!母亲一个劲地道谢。

走了不多久,到了。我与母亲左右张望,哪有医院的影子啊?中年人指着前方说,这不就是沙厂吗?

老天啊!我们要去的是纱厂,他却把我们带到了沙子厂。站在雪花飘舞的陈城大街上,我和母亲哭笑不得,欲哭无泪。母亲终于决定叫辆人力三轮车直接把我们拉过去算了。

人力三轮车车主一开口便要三块钱,母亲觉得太贵了。讨价还价,最后两块钱成交。

我与母亲坐在了人力三轮车上,虽然是第一次坐这种车子,但是我一点心情都没有,只希望赶快到达目的地。人力三轮车晃晃悠悠,穿大街走小巷,不一会儿就到了。

我与母亲进了医院,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姥姥,眼看着天色已近黄昏,这个急啊!我去问医生和护士,这才知道原来姥姥手术出了点意外,已被转到锦城医院去了。

当我们赶到锦城医院时,已经是深夜了,我和母亲也是饥肠辘辘。望着打着吊针的姥姥,母亲早已泪眼模糊。

伏在姥姥身边,母亲哽咽无语,姥姥一边用枯瘦的手轻抚着母亲,一边说,我不碍事,年纪大了就这样,别担心,我身子骨好着呢。

接下来的几天里,母亲忙前忙后,给姥姥喂饭,一小口一小口的;给姥姥洗脚捶背,轻轻的再轻轻的;给姥姥换洗衣服,晒被褥,一丝不苟。

夜里,母亲就睡在姥姥的身边。我发现,睡在姥姥身边的母亲,像个小孩子,是那么的听话,那么的乖巧。

原来,母亲也想念她的母亲,也会软弱,也会流泪。如今想起那些往事,心底总会浮现起母亲泪流不止的样子,是那么的清晰和可亲。

猜你喜欢

  • 痛饮黄龙的故事

    成语出处:北宋末年,北方金国(女真族)大举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勇抵抗,他们连连取胜,收复了大片失地,还准备度过黄河,向北追击。岳飞对部下将士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典出:《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

  • 病入膏肓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缓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

  • 疾风知劲草的故事

    李世民写过一首有名的诗《赠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意思就是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义,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这首诗对萧瑀的评价

  • 画荻教子的故事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有一次她看

  • 瓜代有期的故事

    “瓜代有期”、“及瓜而代”都是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瓜熟时赴任,来年瓜熟再派人交接;后来引申为有一定的轮替期限,期限一到,自然有人来接替。 这两个成语都出自《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是

  • 狐疑不决的故事

    黄河每年冬天都会结冰,但在深秋之时,河面刚刚结冰,冰层厚度难以估计,人们不敢贸然从冰上通过。于是人们便 想出了一个办法:先让狐狸从冰上走过,如果狐狸能通过,则人马皆可大胆放行。这是利用了狐狸多疑善听的行为,当它从冰上走过时,由于十分小心谨

  • 物以类聚的故事

    源于《战国策·齐策三》。 春秋战国时,齐宣王招告天下贤士来帮助他治理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贤士在一天内给他推荐了7个有才能的人,齐宣王经过问答,果然个个本领高强。齐宣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淳于髡说:“我听说人才是很难等到的,在千里之内的

  • 牝牡鹂黄的故事

    古代善相马的伯乐年老,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访求骏马。三月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问为何马,回答说是“牡而黄”;穆公派人去看,却是“牝而骊”。于是责备伯乐。伯乐喟然叹息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