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

收录日期:2025-08-08 05:39:46  热度:7℃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他从十五岁开始发愤读书,因为没有人教,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多方请教。他请教过做官的人,也请教过普通老百姓,请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请教过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

那时还没有纸张,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签,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称为“竹简”。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写成一部书要许多竹简,书的内容全部写上去以后,要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片按顺序编联起来,就可以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叫做“韦编”。由于一片竹简只能写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书的字数很多的话,那就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易经》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因此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还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接着,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然后,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此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同时也为了给弟子们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易经》,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读。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经》的文字与内容了。”

孔子一生中还编着了不少书籍,其中有《诗》《书》等几部书,还有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的史书《春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小猴种桃

    小猴种桃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山谷里,住着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小猴子非常喜欢吃桃子,每天都会到山里去寻找美味的桃子。然而,他每次都不满足于吃几个桃子,而是要一次性吃掉一整个桃子树的果实。这令其他动物们对他感到不解。有一天,小猴子在山里发现了一棵异

  • 三只小猪上幼儿园

    一天,三只小猪决定一起去幼儿园上学。大猪、二猪和三猪都非常期待这个新的经历。当他们到达幼儿园时,发现这里有很多其他的小动物,有小熊、小兔子、小鸭子等等。他们感到非常兴奋,立即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中。首先,老师带着孩子们玩了一个接力赛跑的游戏

  • 正长大的小龙虾

    正长大的小龙虾在一个清澈而凉爽的江河里,生活着一只名叫小龙虾的生物。小龙虾是一种十分神奇的生物,长着硬壳的身体和一对强壮的螯足,它们以水中的藻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生活在深水中安宁而快乐。小龙虾刚孵化出来时,身体只有几毫米长,它们会静静地

  • 小狗照镜子

    小狗照镜子从远处,小狗花朵看上去像是一只普通的黄色小鹿。然而,当雨水打湿她的皮毛,花朵会在阳光下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如同一朵绽放在深山之间的奇葩。花朵的主人是一位灵巧的花匠,他非常喜欢花朵,而花朵作为他的灵感源泉,总能带给他许多美好和惊喜

  • 晒得发烫的秘密

    晒得发烫的秘密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阳光炙烤着大地,大街上的行人们都匆匆忙忙地赶路。我来到了一家咖啡馆,坐在窗边的座位上,想寻找些许凉爽和宁静。透过窗户,我看到街上有一个小男孩,蓬头垢面,一副调皮捣蛋的模样。他手上拿着一个玩具耙子,竟然开始

  • 小象的长鼻子

    小象的长鼻子从古至今,小象的长鼻子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大自然中的奇妙杰作,小象的长鼻子不仅令人惊叹,还具备许多独特的功能和有趣的故事。小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它们的鼻子被称为象鼻,也是它们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不仅它们的鼻子长

  • 森林真热闹

    森林真热闹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整个森林都洋溢着热闹的气息。当阳光照耀在树叶上,整个森林仿佛被柔和的光芒所包围,一派宁静和谐的景象。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森林的时候,鸟儿们就开始欢快地歌唱起来。它们在树

  • 一只勇敢的小刺猬

    一只勇敢的小刺猬从远处望去,这个森林看起来平静安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照耀在绿茵茵的地面上。这里是众多动物的家园,它们和谐共处,互相依赖。在这个和平的森林里,有一只勇敢的小刺猬,它的名字叫小刺。小刺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刺猬。它有着乌黑闪亮